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数学第九册第9至10页的例3和例4,是分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教学。它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要教好分数乘以分数这节课,必须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等已有知识出发,认真观察直观图,有条理地进行逻辑思维推理,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整个教学过程要突出让学生掌握从已知到未知,不断转化和扩展知识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数乘法是在学习了整数、小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及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教材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数乘以整数;第二部分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第三部分是  相似文献   

4.
比较2(3/8)、2(4/9)的大小(见五年制课本八册87页第5题)。教材中比较分数的大小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第二种,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第三种,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先通  相似文献   

5.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第85-86页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2.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说明分子、分母的意义;3.会正  相似文献   

6.
比较分数大小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本上着重介绍了三种方法 :1 .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2 .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3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不用通分而且对任意两个分数比较大小都能适用的方法“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即把两个分数十字交叉相乘 ,其中较小积中所含分母对应的分数 (或较大积中所含分子对应的分数 )较大。证毕。由此可以看出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通分” ,但比通分要简单得多。此法尤其适用于分母较大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巧判分数大小@刘玉庆 @陈少坤…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8.
使用教材:六年制课本第十册(第69页~70页).数学目标: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这个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分数的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分数分类、分数基本性质及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分数的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分数分类、分数基本性质及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分数的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分数分类、分数基本性质及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数除法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六年制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的计算;并能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打下基础。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不同的是分数除法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法则。为了便于学生逐步理解,教学分数除法时,一般先让学生学分数除以整  相似文献   

14.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析者金万斌执教者庞玉梅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中要借助实物观察和图示,帮...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P1例1、例2.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案及作业设计》一书中(第十册),其“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作业设计”P_(149)的第一大题判断题中的第2小题,即“比1大的分数都是假分数”。此书给出的答案(见 P_(258))是“×”。我将此题请教于本校同行,回答也是否定的,即认为“比1大的分数都是假分数”这句话是错的。理由是,比1大的分数除假分数外,还有带分数。对此,我未敢苟同。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在介绍真分数、假分  相似文献   

17.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分数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小学教材将这部分知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第五册教材中,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在第十册...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法则的推导又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课本中“一个数除以分数”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整数除以分数;另一种是分数除以分数。本文试以课本第24页例2为例,来说明推导分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时,怎样讲清算理。为此,可以设计如下几种教学方案:一、用分数意义推导分数除法法则。用分数意义推导分数除法法则与课本例2讲解的方法一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和自学。  相似文献   

19.
张瑞才 《云南教育》2002,(25):41-42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分数应用题,通常指那些运用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答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能否正确地判断单位“1”,正确地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联系运算的意义正确地选择运算方法,是学生能否顺利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决定因素。本册教材强调了方程解法的重要作用,引入方程统一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法,删去了原来的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算术解法,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突…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6-37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2.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出一个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3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