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线建设”这个被人们遗忘已久的历史名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重新受到注视,人们重新探究三线建设的主要动因。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三线建设的历史原因:一.备战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动因;二.三线建设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需要。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文化是三线建设孕育出的思想产物,是红色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彰显,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高职院校构建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文化的现实路径,将三线建设文化融入学校内涵建设,既可以拓展立德树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又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推动新时代三线建设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三线建设的评价有许多争论,主要观点有3种:(1)认为三线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基本否定;(2)认为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该基本肯定;(3)认为三线建设既有成就也有损失。分析了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认为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全面、客观、历史的综合考量,才能准确地评价三线建设。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经济落后、地处边远的青海省则尤甚。因此,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并寻找对策,对社会安定、发展经济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就业的客观因素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构成了就业的大环境,是制约就业的主要原因。一是我省经济底子薄、规模小、安置容量小。解放前我省是个经济落后的牧业省,工业基础基本上是在国家三线建设思想指导下于六、七十年代由内地迁入(也有新建)而奠定的,虽然经过四十年的建  相似文献   

5.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末,鉴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甘肃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及资源条件,成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回顾这段历史,理性地分析甘肃三线建设的得与失,对我们当今的经济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决策于“文革”之前,进行于“文革”之中.回顾“文革”期间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展开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伴随经济运动的展开,兴起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攀枝花市也正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产物。三线建设的全面起步开启了攀枝花的城市化进程。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攀钢的建设、加快交通的完善、大批移民的到来是攀枝花城市化的动力。虽然三线建设时期攀枝花的城市化进程也有不足之处,但攀枝花城市化的成功经验也将为新兴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起,三线建设进入了调整改造的新阶段。云南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历史的研究是云南经济建设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运用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国防科工办所藏的一手档案、文献资料,重点研究了云南20年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历程、成就和特点等,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也将为云南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云南处于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防一线,同时又是我国地缘国防战略的大后方。既是“一线”又是“三线”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赋予了云南三线建设独特的面貌和经验。运用一手档案、文献资料,重点研究云南17年的三线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为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安全和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将云南三线建设的成就和局限性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分析,认为云南三线建设具有特殊的“备战经济”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为因应我国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共同构成了三线建设文化。三线建设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象表达,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身份识别、基本常识、精神认知、实践路径等维度,设计了“师生三线建设文化认知现状调研”问卷,通过分析问卷可知,高校师生对三线建设文化有了初步的概念性认知,但对其如何保护和活化还缺乏成熟性思考,这是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基础。对高校思政课政治功能的凸显、教育功能的尽显、文化功能的彰显,是三线建设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定位。基于现实基础,契合价值定位,可以从以“理论+实践”为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以嵌入式和专题式为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对分课堂为主,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推动三线建设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末,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甘肃因为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复杂的地形状况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三线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回顾这段历史,理性地分析甘肃三线建设的得与失,对我们当今的经济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重大经济战略转移,云南在三线建设中,国防科技工业带动了基础设施、原材料工业和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日益通畅的交通、自然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边疆的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湘桂、黔桂铁路的建筑,是抗战时期我国铁路建设的两项重要工程,广西人民为建筑这两条铁路付出了巨大劳动和牺牲,湘桂、黔桂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我国的抗日战争和广西经济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湘桂、黔桂铁路的建筑情况,基本建成通车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述评,并指出铁路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假设前提的演变对经济理论的变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假设前提的变化趋势可以纵观经济科学的“成长”历程。经济理论的变迁史,就是将在古典经济学中所忽略的因素逐步地纳入经济分析框架的历史,就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分析中前提假设的规范和完善的历史。由于假设前提越来越贴近客观经济现象,从而使得经济理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越来越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论刘少奇对石家庄解放和城市接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家庄是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华北首获解放的重要城市。就伟大的解放战争而言,石家庄之战算不上大仗恶仗;就作战的规模和投入的兵力而言,石家庄之战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其在整个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来说.解放石家庄.其影响超越了战争本身.也超越了石家庄本身。因为.此刻正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从武装夺取政权转向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斗争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如何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是缺乏经验的。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直接指挥和领导了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的接管.并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城市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经济动员立法涉及的众多经济领域,是中央苏区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和促进了战争环境下的经济建设,为革命战争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并改善了苏区人民的生活;同时为抗日民主政权和解放区的战时动员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今天中国战争动员法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的理论。在新的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探索,创立了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蜀道经济带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区。南宋与金、蒙长期对峙,战争不断。其中蜀道经济带成为边防前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军队长期驻守防御。战争以及供给军队钱粮物资,给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直接导致蜀道经济带的衰落。南宋蜀道经济带的衰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战争、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