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健康领域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每个幼儿自身条件及其家教方式的不同,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参差不齐。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案例,给大家一些合理建议。案例一:一次,小朋友们吃完午餐去洗脸,唯独宗宇豪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我  相似文献   

2.
秦来芳 《学子》2014,(5):25-2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和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它对保护幼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地把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自理能力作为健康领域的培养目标。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小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关系到  相似文献   

4.
《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相似文献   

5.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易成功。《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就将“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作为目标分别在“健康”和“社会”两大领域中提出。可见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很恰当的时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以及和同事们的交流中发现,幼儿之间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生活已经能基本自理,但是大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细致地考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提高每位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可见寓教于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充分挖掘幼儿生活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功能,从幼儿的特点出发.设计指导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立足生活、超越生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易成功。《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就将“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作为目标分别在“健康”和“社会”两大领域中提出。可见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很恰当的时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以及和同事们的交流中发现,幼儿之间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生活已经能基本自理,但是大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细致地考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提高每位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凯伦 《考试周刊》2013,(78):190-190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影响幼儿的一生。所以,从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如良好的品行习惯、卫生习惯、安全常识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可通过每日的生活教学活动,将这些内容渗透到一日生活中,逐步引导幼儿慢慢成长,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家长和老师都要好好把握这一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明确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就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基本情况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基本上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作为教育和保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我们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穿脱衣服的能力即是其中的一项具体目标。从小加强幼儿良好睡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为幼儿体力、智力的发展,良好个性的形成,乃至于今后一生的发  相似文献   

11.
从小培养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冷热程度主动增减衣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可通过学习自主选择和增减衣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理能力,不仅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更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循环线路”教学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林风鸣张红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行为卫生习惯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制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长期的工作。小班幼儿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或...  相似文献   

13.
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3—4岁。生活自理能力伴随幼儿一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将终身受益,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共同培养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4.
当今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普遍较差,所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事实证明,一个好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能毁掉一个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类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可见,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对保护幼儿健康,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和品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纲要》对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作了明确规定:“教给幼儿生活方面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农村幼儿园混合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  相似文献   

16.
吴明珠 《学周刊C版》2020,(2):177-177
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3—4岁.生活自理能力伴随幼儿一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将终身受益,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共同培养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7.
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幼儿肥胖会引发很多疾病,甚至连幼儿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能让幼儿健健康康又不当"小胖墩"。  相似文献   

18.
一岁半至三岁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初步调查于明明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岁半至三岁集体托幼儿童目前的卫生习惯状况怎样?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有什么影响?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一岁半至三岁幼儿卫生习惯测试项目表,并测试了集体托幼儿童目...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与目的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缘起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  相似文献   

20.
王晓平 《教育导刊》2009,(10):55-55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幼儿感染疾病的机率,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阶段是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要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