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过冷老师《没有赢家的战争》一文,我脑海中自然浮出一个想法:教育不该成为战争;把教育当战争,教育失误也就成为必然。打开《现代汉语词典》,对战争的解释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而学校教育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怎么也不应该和战争这一  相似文献   

2.
一史前战争,即是指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的武装斗争。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无阶级的史前时代是不存在战争的。如有的同志说:“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中发生大的人群与人群之间的集体屠杀的战争行为,从理论上说是不成立的。”①上海辞书社出版的《辞海》战争条的解释,实际是对这种意见的概括,说战争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是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才有的,是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②在很多普及读物和课堂  相似文献   

3.
人类战争的根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在迄今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下人类战争的原因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加上资产阶级学者们往往把动机归为原因,所以对人类战争的根源迄今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其中一些人认为战争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战争是人类固有的本能,是人类社会的伴侣。本文认为人类战争的由来已久,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末期直到社会主义时期均有战争存在,战争的根源是迄今为止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人类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在生产力始终还不够高、经济也不够发达的条件下,人类往往为了各个集团的利益,或为求生存,或为扩张称雄,或为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经济和政治而发动进步的革命战争或反动的掠夺战争。因此,人类只有普遍进入生产力高度发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代,战争才能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前期,学术界对农民战争问题进行过热烈讨论,许多问题分歧甚大。目前史学界对此又开展了讨论。我认为,研究农民战争问题,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了,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战争,这个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发生的人类互相残杀的奇特现象,是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高的、最集中的、最激烈的斗争形式。封建  相似文献   

5.
《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义的阶级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党观、民族观、宗教观、时代观、战争和平观。这些基本内容知识点多,基本原理多,与当前的实际联系又密切,对学生来说难度极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经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感到运用政治的科学含义来解决这些基本知识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关于政治的科学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唯有马克思主义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与阶级的关系、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三方面来全面把握,才抓住了政治问题的本质。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不能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政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它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政治?权威字典的解释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它表现着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形式是各个阶级、政党、集团等参与国家生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实质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斗争。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7.
尊师重教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它已经由受教育者的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国家的政策规范上升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尊师重教,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看,尊师重教所涉及的是教育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与功能互补的关系问题,所反映的是阶级、国家、民族、社会集团和公民个人的公益观与功利观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尊师重教的直接指向是数以千万计的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问题,以及阶级、国家、民族、社会集团和公民个人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意…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政治?权威字典的解释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它表现着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形式是各个阶级、政党、集团等参与国家生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实质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斗争。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9.
[内容概述]有史以来,战争一直伴随人类左右,至今人类仍然不能消除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所有的战争都不同,这是第一次战火波及全球的战争,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进来。一战前,人类刚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这也使一战格外惨烈。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入热兵器和自动化武器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战争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强大杠杆,一个国家、民族或阶级的兴衰存亡往往就取决于一次战争的胜负。  相似文献   

10.
具有简单否定属性的“非此即彼”思维源于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对立与斗争。战争是这种思维最典型的行为语言,换言之,明显带有否定性意味的“非此即彼”思维直接体现了你死我活的战争行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中,两败俱伤的战争行为将不再使人们所愿意接受,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2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和亲作为历代统治阶级处理国家和民族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始于汉代鼎盛于唐代。其本质就是拉近民族或国家间的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工具。本文以唐代和亲政策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历代的和亲是统治阶级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政治活动。不同的是和亲能增进民族团结、缓解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彼此来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调和统治阶级间的政治关系、缓和民族关系、平息敌对和战争,达到阶级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关于如何考察与分析战争的性质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们曾不止一次地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策的执行的暴力形式。因此,在分析和考察某一战争的性质或战争进程中性质的转化时,不能仅从军事行动是进攻还是防御的形式出发,而应从战争的阶级实质,即战争由哪一个阶级来领导,为了哪一个或哪一些阶级的利益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等方面来考察,否则就会发生错误。例如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为了阶级的和民族的解放,在军事上有时处于进攻的态势,虽然如此,但仍然是正义的、解放的战争,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世界上曾发生过许多原始民族大迁移的现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战争或阶级压迫,也发生过人们分散地或集体地进行从一国到另一国避乱寻安的移居。从而形成今天世界上的民族组合,也就是说,在今天世界上,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仅由本土居民单纯血统所构成的民族了,都是融合了其他民族归化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民族大混战时期,恰恰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发展得最迅速,取得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可以说,民族融合和民族战争是人类历史痛苦进程中的一对孪生姐妹,没有民族战争,就没有民族融合,客观事实便是如此。民族战争摧毁了民族隔绝的万里长城,敲开了民族交往的大门由部落联盟发展起来的最初国家,虽然有了阶级分化和阶级对抗,但仍然多少带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加上风俗、语言等的共同性,往往就是一个民族,并有自  相似文献   

15.
一、政党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阶级性质。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政党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其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6.
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战争连绵不断,数不胜数,仅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提到的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100多起。其中有阶级间的战争.如唐末农民起义、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戾族间的战争,如北未与辽的战争、元与南宋的战争;有国家间的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按战争性质来分,又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一般说来,对于战争的起因、结局和意义,教师容易讲好,学生也较易于记。而对于战争发展的具体过程,则常感到头绪纷繁,杂乱无序,不得要领,以致对战争全貌的认识朦胧模糊。本文就如何讲清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百年思潮是指在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那些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及人文观点和理论意识形态的总和,核心是以国家观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近代思潮的发生、发展,是外部冲击与内部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自我发现、自我觉醒和自我选择生存方式的认识史;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以后、五四运动前后和本世纪30年代理论观念的变异或发展,是近代中国百年思潮演变的四个阶梯,从重建帝国秩序、创立民族国家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实现,是中国近代国家学说的三次重大转换;独立、民主和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思潮的主旋律,谁能够顺应这一潮流,谁就能掌握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法律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对于人权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解释都有所不同。人权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是人际关系、阶级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具有不同利益的国际集团之间关系发生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之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郑言中学政治常识课本在阐明政治的含义时,阐述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其基本观点是:1、政治根源于经济;2、政治由经济所决定;3、政治对于经济具有反作用;4、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和集团的根本经济...  相似文献   

20.
王保国 《新高考》2010,(2):33-34
统一战线,起源于苏联创国者列宁,它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整体而言,它是一些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