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学生“坚守道德底线”谈个人品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意义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培养现代青年的高尚道德品质,研究道德教育的规律,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既要受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和教育外部条件的影响制约,也要受到自身的成熟程度、认识能力、情感、意志系统等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作为教育者在学生道德教育中,应研究其心理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一、品德的心理成份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个人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社会道德现象是无数个人品德的概括、集中。因此,研究社会道德教育,首先要分析个体的品德心理。研究品轴心理结构是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理解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这些只是教育的开端.接着还有一个形成个人道德信念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个人的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行一致的主要标志”。而要形成道德信念,必须“经过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相结合的道路”,在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中,又必须渗透道德情感。“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以,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  相似文献   

6.
品德内化是指学生把所接受的道理和激发的情感转变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其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品德能力,是特指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判断道德是非、控制道德行为的能力。主要包括社会认知能力(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杜会思潮的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审视、辨别现实生活中价值观念和道德现象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正确评价、控制、激励自身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能力)。智育需要培养能力,德育同样需要培养能力。增强学生的品德能力,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学校德育工作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学生品德能力培养,首先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客观要求。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由品德知识、品德态度、品德能力、品德行为等诸多层次组成的整体结构。各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但又是不可相互  相似文献   

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品德心理及道德行为肖洪云赵景泉一定社会的道德是由整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构成的,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个人品德水平,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然会随之相应提高。由此看来,提高全民的品德水平,意义是非常大的,它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起源于社会的道德需要,亦即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之需要;个人道德需要——亦即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则起源于道德,是道德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只能是他律的,只能是为了道德之外的他物,亦即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而不可能是自律的,不可能是为了道德自身、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这就是被道德的最为深刻的本质——道德和美德是一种必要恶——所决定的道德起源和目的之客观定律。  相似文献   

10.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琴 《新疆教育》2012,(22):94-94
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抓好学生智育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德育,所谓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当一个人把一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并表现在言行中,就成了个人的品德。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经常而一贯的共同倾向。品德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学生品德的养成,是在环境教育(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影响下,使个人在具体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不断矛盾统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靠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品德,又叫道德品质,即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个人可以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产生某些有关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举动。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某一经常的、一贯的共同倾向,便是他的品德。品德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  相似文献   

14.
道德素质,又叫道德品质、品德或德性,即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结构,既是个体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又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特征的有机统一。 品德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的发展,包括品德才智两个方面,而道德品质,决定一个人为什么目的服务。所以,道德素质教育对中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中学时期,即11—18岁,为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期是:一方面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非常时期。是逆反心…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青少年守法心理结构?我认为守法心理结构就是影响和支配,个人遵纪守法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和成份之间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结合,它属于人的品德范畴.所谓品德,就是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去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个人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是社会道德文化个体化的产物;个人品德建设是指以不断提高个人品德素质为核心的系统实践活动。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四德并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人的道德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偶然性的真实生活情境中,道德教育自然不可能建立在远离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然而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存在着“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道德灌输的对象,否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德育过程偏重道德认知,轻视情意发展,强调行为规范形成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假、大、空”现象十分严重,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课程标准对此作了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儿童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  相似文献   

18.
就道德主体来说,主体品德的形成遵循着知一情一意一行这样一个顺序,一种品德的形成总是先有道德认识,在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确立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后外在表现为道德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到行的转化是德育的关键,而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这个过程中的关节点。首先,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介。一个人有了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这些准则,使其支配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他坚信这些认识的正确性,并把它当做自己行为的指南时,才能真正使认识转化为行为。道德信念是指坚信认识正确性并…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学应加强其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通过社会议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  相似文献   

20.
试谈现代教育中的品德测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品德亦称思想品德,属于人格范畴,即在人格结构中,关于信念、世界观及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品德测验也是以一定的品德结构理论为指导的。 关于品德的结构理论较多。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从心理要素来看,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从个体行为表现来看,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及其效果的统一。此外,从品德的总体内容来看,它又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还可把品德分成道德基础、人格基础和性格基础等。 品德中的操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学校教育来说,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对学生操行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守则及有关规定。 品德测验非常重要。它有如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