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注重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的表现与作用可概括为思想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表现及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社会实践的思想性与专业性统一起来,以思想性为基础,以专业性为依托,在思想性的指导下,在专业性的保障下,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的实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然而,近年来法学教育却鲜有涉及,即便是对在校的法科大学生也忽略法律信仰教育。本文基于法科学生法律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法律信仰认知现状,以及影响法律信仰的因素,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转换教育理念、转移教育重心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3.
法制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为有效的社会关系调整与控制手段,法律正义的实现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未来的从业或执业人员,法科学生应当对法律和法制所蕴涵的正义观有着比普通系科的学生更为深刻而精准的理解,故而如何加强对法科学生的正义观的培育,培养其信仰法律公平,愿为法律正义而献身的价值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盲哑学校作为党和人民政府在我国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也是较早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科学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就是要构建科学有序的组织管理机制,构建多方受益、分层推进的活动运行机制,构建三结合的内容创新机制,构建双向受益的基地建设机制,构建多渠道的资金保障机制,构建学习型的思政队伍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调查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一项实践活动.它对提升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应用法学近年来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为例,阐述了社会调查活动对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如何具体开展法律类社会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7.
专业性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无为而治",是高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课堂教学之最佳辅助措施,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依托。社会实践去专业性,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限制了学生参与范围,削弱了实践育人效能。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健全相关制度、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分年级、分层次开展实践、科学评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等途径,提升实践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之一,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除了教育实习、"三下乡"等活动以外,还存在着一种利用体育专业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是体育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有偿社会实践有利于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有偿社会实践也为高校体育院系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地方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认识层面、管理层面、知识层面的问题,需要从目标体系、项目化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探索构建地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体系,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所存在问题的探讨,结合目前高校实践育人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新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健全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闫志华 《文教资料》2010,(28):210-212
社会实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五抓”,即抓认识、抓基地、抓经费、抓管理、抓考评,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是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迈进.完善实践育人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是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必由之路,广西师范学院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强化社会实践服务机制,创建社会实践队伍机制来实现社会实践的基地化、社会化、科学化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制度、激励考评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社会支持制度等新机制进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高教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然而,以往由于我校教师和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途径、方法、领域等方面较为单调,社会实践的效果不佳。1999年以来,我校除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外,还在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社会实践为本科生的苍修课(2个学分),每个本科生需参加两次以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时间为两周以上。同时,构建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与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健 《高教论坛》2003,(5):124-126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法律人才,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提高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操作过程,并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蓓 《文教资料》2006,(6):78-79
法律职业特点决定法学教育自始至终都要体现素质教育。法科学生的素质教育可通过课堂和课外两途径,基本素质和法律素质教育两方面着手实施,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包括法律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建生 《高教论坛》2003,(5):117-119
第二课堂活动在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特征入手,以广西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为个案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为了更好地办好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应以“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为宗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校教育目的.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活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还不多,社会实践的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