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主持人的引入是中国电视评论界的一大革新 ,电视主持人评论也随之应运而生。但是理论界对这一崭新评论形式的界定和认识仍然存有重大分歧。就这一问题 ,本文一方面用归纳法对主持人评论本身作了简要剖析 ,另一方面用比较法找出它同容易与之混淆的谈话体评论之间的区别 ,合理界定了电视主持人评论的内涵、外延 ,并简要论述了这种评论形式的优势、现状和前景 ,以期对电视主持人评论的总体理论认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春柳  王春阳 《新闻传播》2009,(11):116-116
电视节目的增多.使得电视主持人的数量以几何倍数增加。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持人队伍人员的纷杂、主持效果良莠不齐的现象越来越多。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电视主持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节目受欢迎的程度,而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直接决定着采用何种类型的主持人与之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广播与电视媒体纷纷合二为一,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共同完成各种类型节目的制作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电视主持人与广播主持人在受众眼前交替出现。本文主要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分析电视主持人与广播主持人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如今,电视已经成为最普及、影响最大的媒体,电视媒体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体之一,在传递各种信息的电视节目中,电视主持人是不能缺少的重要角色。当电视主持人承担着传达电视节目主题、与电视观众沟通等任务时,至关重要的工具就是主持人的语言。主持人的语言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也对民众的语言素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面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主持人素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主持人依节目类别可分为新闻节目主持人、综艺节目主持人、谈话节目主持人和益智节目主持人。笔者这里专门谈一谈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是视觉艺术,主持人的整体形象是观众视觉审美的主要部分。出于对美的追求,观众会对主持人的外化表现去一一地评价、判定,因此,主持人应对自己的电视形象加以格外重视,以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仲夏 《新闻天地》2006,(10):8-11
走过25年为纪念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开设25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启动的“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推选结果于2006年9月3日揭晓。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首次在电视荧屏上打出“主持人”字幕,被定为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创办日和节目主持人的诞生日。25年来,我国电视主持人节目蓬勃发展,节目主持人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电视节目的开创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优秀节目主持人。为表彰25年来为电视节目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主持人,中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启动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的推选活动。参加推选的主持人包括了近年曾经获得“金话筒奖”、“金鹰奖”以及中视协“最佳电视主持人奖”的优秀主持人。推选的标准是为电视主持人节目发展起到开创作用,引领发展潮流,以及为电视主持人事业发展做出长期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赛 《新闻窗》2007,(4):96-97
从1980年7月12日至今,中国电视主持人诞生已有27年的历史了,这20多年来,随着中国电视的改革和发展,主持人节目在祖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主持人队伍也出现了不断壮大的繁荣景象,可喜的是,主持人语言继承清晰流畅、亲切自然的优良传统,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在不断锤炼中日趋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反过来也促进了主持人节目的蓬勃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电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电视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主持人作为电视品牌的重要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借鉴凤凰卫视"主持人明星制"和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化战略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的提出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志华 《现代传播》2007,5(1):19-24
本文在对受众及社会对主持人的关注、电视文化格局的当下现状、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的种种现象与问题以及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某些缺省等多个领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这一命题。作为电视文化影响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节日主持人文化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对节目主持人文化责任的一种规指,对电视文化、电视媒体自身文化品格提升的路径指南,也是为建设和谐文化,为民众提供一种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认同电视是一个"家用媒体",就应该认同另一个与之密切关联的概念:电视同时还是"主持人的媒体"。电视是在家中轻松收看的,是用来娱乐与交流的,所以它需要主持人,需要通过主持人对观众的吸引和亲和力来实现电视与观众之间  相似文献   

12.
自198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如意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以来,至今中央电视台已经举办了六届主持人大赛,为中国电视主持人队伍贡献了众多优秀主持人。作为中国电视主持界规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大赛,其选拔标准必定是各级电视台选拔、培养节目主持人的参考指标。笔者试对1988年以来的历届央视主持人大赛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其特点及运作模式,以为其他大型电视节目赛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微软公司用电脑合成的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主持人在网络上一推出,就引起了传媒界的骚动.有电视评论家断言,不需要很长时间,在电视节目中虚拟主持人就将取代真实主持人的地位.十年过去了,从目前情况看,虚拟主持人对电视节目中真实主持人的地位尚不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虚拟主持人没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魅力.因此,鲜明的风格可以说是电视主持人的立身之本.打开电视,电视主持人或端庄、或亲切、或机敏、或睿智、或激情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要培养出一个有鲜明风格并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主持人并非易事,这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其所应具备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内在修养、情感表达、现场驾驭能力等方面,本文从这三方面对电视谈话主持人的素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季镇仲 《视听界》2002,(4):56-57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在一个栏目中首次打出了“主持人”字幕,自此后中国的电视主持人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繁荣的景象下,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尽管电视主持人这一新职业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道路,量的急剧扩张并未相对应地带来质  相似文献   

16.
钟华 《新闻窗》2011,(6):89-90
从1988年举办第一届CCTV电视主持人大赛到现在,已悄然走过了23个年头。中央电视台不遗余力地举办主持人大赛,其目的是为广大地方台新秀以及青年学生搭建舞台,推举为社会广泛认同、大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撒贝宁、刘芳菲、张泽群、胡蝶等一大批电视主持就是通过大赛平台走近观众,成为知名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17.
舒畅 《传媒》2003,(5):51-51
主持人与节目的收视率是密不可分的,有时还会起到决定作用。受众在选择节目的同时也在选择着主持人。因此主持人和节目本身一样是需要策划和包装的。各电视媒体也深深意识到主持人这个无形资产的品牌意义和潜在价值,纷纷树立起挖掘并培养优秀主持人的意识,在这方面颇有建树的当属凤凰卫视了。 在人力资源上,凤凰兼容并蓄,不拘一格。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电视的各路专才,带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汇集于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出现了“泛主持人化”和“去主持人化”两种趋向,主持人的选拔不仅限于科班出身,还扩展到明星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除此之外,主持人在节目进程中不再频繁出镜甚至是“消失性”的不出镜.在这种打破传统主持人的选拔方式和角色定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提升人文关怀素养、主动“隐匿”自我、建立个性标识.  相似文献   

19.
沈莉 《新闻传播》2010,(9):81-82
随着电视广告的发展,目前,在地方台出现了电视专题广告类的节目。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电视专题广告节目凭借其宣传产品更全面、更透彻,广告价位更实惠,与百姓走得更加密切等优势受到了商家和老百姓的欢迎。作为电视专题广告节目的主持人,在广告中起到一个引导消费的作用,本文以江阴电视台电视专题广告节目《洋洋大观》为例,通过比较电视专题广告类节目主持人与电视广告演员的异同来分析专题广告主持人在做广告时为什么需要表演,又是如何进行表演的,并且通过阐述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来分析主持人在电视专题广告表演时的伦理道德和分寸感.  相似文献   

20.
吕政 《新闻世界》2012,(5):71-73
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并探讨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应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