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宇 《今日科苑》2005,(2):32-33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几千年来,许多哲人都曾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然而又都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所以直至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2.
激光唱片的制作原理与普通唱片和录音磁带大不相同,它的录制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模拟录音,一类是数字录音。在激光唱片上都标有一组英文字母的代号,它是用来表示其录音方法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AA”的第一个字母“A”,表示  相似文献   

3.
戴莹 《科教文汇》2008,(7):170-170
“かもしれなしっ”是在初级日语学习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语法项目,是日语中的一种推量表现形式。除了表示推量的用法以外,“かもしれなしっ”还有表示委婉的用法,会话中使用可以使语气变得柔和、婉转,为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几千年来,许多哲人都曾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然而又都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所以直至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从生物遗传变异的进化角度来考察,笔者认为:世界上应该先有蛋,然后再有鸡。众所周知,鸡是鸟类的一种,它已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物种,可见,鸡已是物种连续发展过程中一个不连续阶段,也就是说,鸡是在生命起源后,从原先存在的另一物种演变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由非生命物质原始起源形成的物种。进化是包括鸡在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5.
曹文抗 《科教文汇》2007,(9Z):189-189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提出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究竟是先有鸡蛋呢?还是先有鸡? 这个问题必须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才能得到正确的解答。否则“鸡生蛋,蛋生鸡”是一个循环,不可能回答究竟谁先谁后。首先,必须了解,“鸡生蛋”不同于“蛋生鸡”。“鸡生蛋”是鸡生出一个蛋来,一个鸡可以生出许多蛋来。“蛋生鸡”是蛋发育长大变成了一个鸡,蛋并没有真正生出鸡  相似文献   

7.
1、什么是人类“语言统一”,人类语言能够实现统一吗?答:“语言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实现“语言大同”的一个美好梦想。“语言统一”是人类语言交际功能和交际范围的一次扩展,是人类从“部落语言”、“民族语言”向世界共同语言迈进的一座辉煌的  相似文献   

8.
李炳嫒 《科教文汇》2007,(10X):198-198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损害等语义。本文拟就《四世同堂》“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式进行数量统计和句法结构特点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毛主席老人家朗朗上口的名句。古往今来.鸡一直被人们熟视无睹。在国画界,如著名画家韩美林笔下的“西装鸡”,南京画院陈大羽大师的“东洋鸡“.而已故国画泰斗齐白石老人的土生土鸡,使鸡们的地位陡然抬起.光宗耀祖。最值得一提的是当代画坛以画鸡出名的鸡王画家山湘子.这位“鸡”缘半生的中年画家.以自己的独特的体会、独创的风格、独立见解.将早已熟烂于胸的鸡王国.以枯槎大椽.勾勒了这个弱小社会的面面观。  相似文献   

10.
龚慧枫 《科教文汇》2007,(4X):172-172
本文就陈建民先生《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语言既是社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结合一些收集到的社会语言现象,谈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2006,(10):6-6
在培养皿中,一层鸡的心肌细胞正在有节律地跳动着,但是,这些心肌细胞不是从一个完整心脏切下来的.也不是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叫做“生物打印”的新技术产品,可以用在未来的组织工程上。  相似文献   

12.
沈红霞 《科教文汇》2009,(29):191-191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一堂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要有韵味无穷的“尾声”,给听课者留下一种美的享受。其间有效的过渡语言在教学中更是不容忽视。何为过渡?过渡也称为“承转”,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过渡语言设计呢?现在笔者仅就一堂薪授课分环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交际性”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者的青睐,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所喜爱。掌握“交际性”教学法的特征以及灵活的组织“交际法”的课堂活动会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达到语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03,(8):22-23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元明间的社会称呼,是由姓氏和排行组成的,或加“郎、官、秀”表示等第,如《水浒》中称武棱为武大或武大郎,“沈万三”的“三”是兄弟排行,“万”字是当时市俗对富人的一种礼貌表示。若换在今天,排行可略而不提,其称呼就是“沈老板”。  相似文献   

15.
岑泽丽 《科教文汇》2007,(2X):47-47,50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16.
张爱文  张爱琳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03-203,208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它构成了该文化“民族性格的基石”(贾玉新,l997:59)。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语言,语言是文化及该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得以反映的镜子。而习语则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习语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邓炎昌,刘润清,1989:181),高度浓缩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是该民族祖辈历经时间检验总结所得的真谛,是该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因此,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习语可以深切体会到汉语和英语民族在传统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是靠炫耀自己美丽的羽毛、动听的歌声来吸引异性,取得生殖后代的资格的。如松鸡、孔雀等就都是靠“广告”来吸引雌性。松鸡喜欢合群,几百只雄松鸡每到发情季节就集中在一块方圆数里的地区,一个个“高歌跳舞”,鼓起自己的身体,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雌松鸡们站在周围观看着  相似文献   

18.
马婷娟  贺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X):193-193,247
语用学指出语言学习者只有在语言交流的环境中才能提高他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四位一体”的教学中,说,即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信息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的交际能力,是一种信息的输出过程。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读者的大致相同的感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习惯用法、思维方式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变幻显然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本着“忠实通顺”的原则,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认真领会原文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照搬原文的词语或结构,逐字逐句地“硬译”从汉译英的角度,从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翻译的特点,对汉译英一些基本技巧进行总结,使其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王静 《科教文汇》2008,(15):44-44
双语教学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双语教学”这个概念究竟应该怎么理解?所谓双语“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