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伦理价值观指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领域中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儒家伦理价值观主要有德主刑辅、以德王天下、内圣外王等政治伦理价值观;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经济伦理价值观;守成创新、和而不同等文化伦理价值观;天人合德、天人相通、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合理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主要的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2.
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成功建构,既保证了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又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人民团结提供了共同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儒家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诸多经验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和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伦理思想和审美时尚。与西方的伦理和审美相区别,由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和审美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儒家著述中关于政治、伦理和审美的阐述,指出了儒家的政治、伦理和审美是三位一体的。儒家的政治是伦理的政治,审美是伦理的审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往往称持不同见解的学派为异端。《论语&;#183;为政》云:“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便指不合儒家学说者为异端。《抱朴子&;#183;论仙》云:“古人学不求仙,言不语怪,杜彼异端,守此自然。”把求仙语怪,亦算作异端。后世便泛指不合正统者为异端。异端对于正统思想、学说是反抗,是叛逆,也是种革新。  相似文献   

5.
郭飒飒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二期撰文,对儒家伦理是精英伦理还是大众伦理的问题进行讨论,吾淳先生指出:“当我们仔细考察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时候,就会发现儒家伦理有十分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古代社会中‘士’以上阶层,或士大夫阶层,孔子与孟子等早期儒家创始性人物又将其叫做‘君子’。显然,这是一种精英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因此,古代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或证明具体观点的论据。这不仅使公文思想深邃、富有内在张力,也使儒家政治伦理和实践理性得到传扬。作为临民治事工具的古代公文与作为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形式的儒家经典相结合,成为“治统”与“道统”有机结合、互相补益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物欲横流,道德缺失问题也凸现出来,很多人认为当今中国已经没有了"贵族"这类群体,即便有也是以金钱身份去衡量,忽略了道德修养和精神层面。从儒家道德哲学角度出发,对比古代儒家伦理中的贵族观,也就是君子观念,寻找缺失的道德修养;同时引申出儒家伦理思想对西方贵族观的影响。最后上升到贵族的伦理精神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伦理法”是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与儒家的道德观紧密相连的,独成一体的世界早期法律发展的基本形态之一。文章主要从整体和根本精神上探析中国传统法文化,认为:中国伦理法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理论基础是儒家宗法伦理体系,政治基础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社会伦理以个体权利优先、突出合宜理性精神、强调公共伦理规范、维系社会共同体存续的价值定位,儒家"民贵君轻""仁者爱人""天下为公""以义制利""和合共生"的伦理思想存在着转换成现代社会"主权在民""互助友善""公共精神""公平诚信""社会和谐"伦理诉求的可能性。转化路径包括将契合现代伦理价值追求的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纳入现代主流价值体系,构建"形神兼备"的制度伦理,推进儒家伦理生活化进程,发挥儒家伦理的全球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伦理是儒学文化的最大特征,因此从儒家伦理与科技的互动角度,并与西方科技伦理加以对照,求解"儒学伦理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这一"李约瑟难题",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道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 ,其中儒家、道家与墨家的价值意识是对立的。道家随顺自然 ,儒家推崇伦理 ,墨家则崇尚功利。儒家从中蕴发出以伦理为核心的道统思想 ,坚信人性本善是它的内在根据。宋明理学还规定了道统思想的基本内容。但宋明理学把道德意识客观化的做法必然导致道德异化。儒家内在超越是以其仁心本性作为它的人性基础的 ,这样它就不得不把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合而为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儒家道德主义的批判而把它整合为现代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异端"观立足于宋代学术重建的历史境遇,它以申韩、杨墨、佛老为儒学"异端",强调佛老为当时主要异端,批判佛老虚空寂灭,丧失对儒家人伦的躬行践履。同时,朱熹认为要排斥"异端"就要返经,返经即阐发儒家正理,阐发儒家正理则"异端"自灭。朱熹认为危害最大的并非"异端",而是吸纳"异端"的杂学,以其似是而非的理论与社会地位而诱导世人沦于"异端",由此他批判二苏、张九成、吕本中等。朱熹所谓"异端"以杨墨转为佛老为主,进而又批判杂学,体现儒学"异端"观的流变与转向,以及理学体系建立后,其思想领域的主要矛盾由儒学与佛老逐步转向儒学内部。批判"异端",对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伦理观念以儒家伦理为主流。本文试从儒家伦理系统的角度,检视儒家在中国的作用,并结合现代问题,分析儒家伦理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今,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有其复兴的态势,有关儒家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私塾热和读经运动开始在实践中蔓延开来。在现今中国,尽管儒家道德教育具有超越的合法性,但是它不具有完全的民意合法性,也不具有完全的文化传统的合法性,所以儒家道德教育的复兴不可能实现其本有的承诺。但是,儒家道德教育,特别是其具有超越合法性方面的道德伦理教育,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儒家思想能否作为东亚公共哲学的基础,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公共哲学,并比较东亚与西方公共哲学概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东亚公共哲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并以"和而不同"为例,说明儒家思想可以提供一种有利干公共哲学发展的伦理系统.另一方面,从儒家对"异端"的看法,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儒家和谐哲学的底蕴与宽容异见的限度.在厘清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真义之后,可以发现儒家对待异己学说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如果要使儒家与公共哲学接榫,我们仍然必须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伦理有十分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一种精英定位,即是古代社会中"士"以上阶层,或士大夫阶层,早期儒家创始性人物又将其叫做"君子"。这样一种伦理主要是关于如何培养与实现理想人格的,它在入门问题上持道义原则;在升华问题上持理想原则;在表现问题上持至善原则;在落实问题上持自律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形式上是法的而内容却是礼的,作为儒家伦理规范重要范畴的“仁”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儒家通过以礼入法,从而使儒家伦理不断法律化,导致中国古代礼法界限日益模糊。这一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带了一定的启示。我们应采用辨证的态度,来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荀子作《乐论》,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理论,然而音乐在儒家的思想中并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与价值,音乐是附属在儒家伦理学之中的。荀子赋予音乐以深刻的伦理价值,重视音乐在道德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功用,并将伦理作为音乐评判的根本标准。荀子音乐思想的伦理学维度既使得传统儒家极其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但又忽视了音乐自身的审美价值,阻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仁学》与中国伦理的近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仁学》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化解构和对封建名教的化批判,发出了冲决封建网罗、摆脱专制压迫的呐喊。他以以太一仁一通一平等的构思理路,熔铸古今,会通中西,以突破中国传统伦理,实现中国传统伦理的近代转换,建构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的近代伦理精神的伦理价值体系。《仁学》体现了他希望实现中国传统伦理近代转换的高度的化自觉,以及对西方近代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价值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思想能否作为东亚公共哲学的基础。文章首先介绍公共哲学的概念,并比较东亚与西方公共哲学概念的异同。接着,笔者讨论东亚公共哲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并以「和而不同」为例,说明儒家思想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公共哲学发展的伦理系统。另一方面,本文也从儒家对「异端」的看法,进一步分析儒家和谐哲学的底蕴与宽容异见的限度。在厘清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真义之后,本文发现儒家对待异己学说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如果要使儒家与公共哲学接榫,我们仍必须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