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倍的辛劳     
美国女国务卿赖斯的奋斗史颇有传奇色彩,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赖斯简明扼要地说,因为自己付出了“八倍的辛劳”。赖斯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改善黑人状况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拿出双倍的劲头往前冲,或许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付出四倍的辛劳,就得以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的辛劳,就一定能赶在白人前头。为了能“赶在白人前头”,  相似文献   

2.
当你改变自己的时候,你也许正影响着别人:当你改变自己的时候,你也许正改变着世界。 改变,从自己开始,从而改变了命运。美国国务卿赖斯备受他人赞赏,她是美国出色的外交官,然而,她却属于备遭白人歧视的黑人种族。小时候,赖斯与父母一同旅游,却因黑人的身份被拒于白宫门前。年幼的她气愤地说:“我要灰飞烟灭那里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41-41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10岁时随全家到首都游览.却因为是黑人.而不能进入白宫。小赖斯备感羞辱.凝神远望白官良久.然后回身告诉父亲:“总有一天.我会在那所房子里!”  相似文献   

4.
张天伦 《高中生》2011,(3):54-54
我与小C最大的乐趣在于探险,其实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面,哪里有那么多险让你去探?所以,所谓“探险”,只不过是当我和小C做了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后,把这件事幻想成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供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5.
《富兰克林自传》是第一部个人奋斗成功的杰作。无论何时何地,富兰克林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他身上,精神与意志、天资与奋斗、力量与闲适、机智与雅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悲惨的童年     
<正>周末,老王到女儿家去,晚饭后照例是八岁外孙的功课:吹萨克斯管。开始,女儿想把孩子培养成肖邦,至少也要培养成赖斯,据说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的钢琴弹得很好。再说,女儿爱唱的流行歌曲"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客观上有向赖斯表示友好的战略性含义,因为赖斯在汉语里当作"大米"解。后来,学钢琴未果,又给孩子报名参加了管乐队。老王说,在乐团,吹管乐是要发营养补助费的,这证明儿童不适合学管乐。  相似文献   

7.
龚频 《文教资料》2007,(32):16-17
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是小说中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并经历矛盾冲突的个体。本文试图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家庭环境、所受的教育和低下的社会地位五个方面分析其充满矛盾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他既不是美男也不是帅哥,但他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与风采,他的名字为国内国外所熟知,他不仅是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家.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是一位大众之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四个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形象的比较分析,论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追求名誉地位,同时分析了他们在个人素质、性格及达到目的过程中手段、方式等方面的羔异,并进而揭示了这些形象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语录     
《中国德育》2014,(15):5-5
正@杨绛: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周有光:兴趣是自然产生的,不是勉强的。现在的教育负担太重,孩子们没有一点自已的空间,兴趣也就没有生长的土壤。我想一定要轻松才能学得好,紧张是学不好的;不是压力越大就学得越好,压力太大学习效果就不会好。我主张教育要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己产生兴趣,而不是外来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粗略估算冰冻三尺需要的时间和气温 ,说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写的一部长篇悲剧小说,其主人公祥子的一生,经历“三起三落”,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其二是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其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解这一悲剧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警醒后人,既要清醒地对待严酷的社会现实, 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否定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作品最感人的地方,是阅读后所留下的谁能救救祥子的呼声。  相似文献   

13.
大约1490年,丢勒和奈斯丁是一对好朋友。都是在奋斗中的画家。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够继续学业。可因为工作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困惑了良久,两个人想出一个办法,决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工作来支持彼此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学习艺术。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与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都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却又最终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拉斯蒂涅想通过用功读书来改变贫穷的现状,而祥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但是却一次又一次遭到现实的残酷打击,最终泯灭了人性而成为个人奋斗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路遥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和近年来涌出的乡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主人公谢永强,都生活在农村,都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为事业和爱情不懈奋斗,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农村青年完成了由“高加林”到“谢永强”的嬗变,其爱情观、事业观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他俗,有人说他狂,更有人说他另类、缺乏修养。但不管怎么说,或者怎么骂,在这个真正讲究个人奋斗的时代——尤其对于草根阶层,他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他无需自谦,无需客套,甚至假惺惺地去感恩。相反,我们应该感谢他,感谢他用精彩的段子为我们心理按摩;我们应该敬重他,敬重他对事业的付出、坚守与执著。我们更应该学习他,因为他为青年人展现了一种不等不靠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唱响了个人奋斗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的于连是一个非常复杂、多面和矛盾的人物形象,如何辨证地看待于连的双重性,是我们认识这部伟大巨著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于连身上表现特别典型的性格特征、爱情观、个人奋斗精神这三方面的辨证分析,试图揭示于连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进而客观、辨证地认识作者塑造于连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信念,是人生的动力,如果努力奋斗,就会使人创造出生活的精彩;信念,是人生的阶梯,如果执着追求,就会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殿堂;信念,是生命的脊梁,如果努力坚持,就会带给人生存的希望。心中有美好的信念,丑陋的树桩,也会变成美丽的天使。记得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前国务卿赖  相似文献   

19.
在杰克·伦敦的杰作<野性的呼唤>中,人们普遍聚焦于小说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自然主义的融合,而没有挖掘出小说体现的一个重要思想--个人奋斗主义.小说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其主角正是通过不懈的个人奋斗而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在杰克·伦敦的杰作《野性的呼唤》中,人们普遍聚焦于小说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自然主义的融合,而没有挖掘出小说体现的一个重要思想——个人奋斗主义。小说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其主角正是通过不懈的个人奋斗而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