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考察职业未决定大学生的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大学生对父母亲态度的认知、对职业人印象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职业未决定大学生处于五种状态,"未决定状态"、"探索状态"、"混乱状态"、"回避状态"、"轻率状态",职业未决定的大学生总体上是处于努力寻找,积极探索的状态;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包括"外界信息"、"主观态度"、"大学生活"和"父母影响",其中,"主观态度"是居于首位的原因;大学生感受到父母亲对自己职业选择的态度是"积极指点"和"民主沟通";大学生对职业人的一般印象是亲和感一般,工作负担比较沉重,缺乏充实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对父母亲态度认知及其对职业人印象均影响到大学生职业未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更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它是社会对培养合格职业人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亟待培养合格职业人的客观要求,更是大学生迫切希望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内在需求,抓住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四个"关切点",探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路径的"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合格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以"互联网﹢"时代为前提,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和职业决策概念的界定,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女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和困境,探究"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下,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应正确认识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五个"转变,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黎 《现代企业教育》2013,(16):129-130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主要测试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等方面,对大学生个性特点及职业性向进行评估,可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在就业后适应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将职业适应性测评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测评分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从而解决大学生求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现状和问题,全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对策,缩短他们未来的职业"磨合"期。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科大学生应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先导力量.通过梳理农民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的历程,明确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内涵,阐释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爱农、懂农和事农的基本特征.从个人、高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探究当前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困境,并基于农科大学生事农意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政策扶持力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爱农意识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政策扶持引导等方面进行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职业认同是在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就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设计了大学生职业认同的测量量表。量表由"职业动力感"、"外部影响因素"、"职业获益感"三个维度16个条目组成,经检验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应用该量表调查了沈阳某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职业认同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职业视角的大学生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廉洁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它是一种关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诚信素质、职业规则的教育,职业性是它的最显著特性.从职业的视角探讨和实践大学生廉洁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源于芬兰的"整体化学习"思想超越了"碎片化学习"的局限性,强调学习目标引领和整体意义感悟对于学习的重要价值,注重学习意义感悟引领下的学习内驱力形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以"整体化学习"思想为指导,清晰界定大学生职业实践概念,系统分析大学生职业实践内涵,明晰大学生职业实践意义,探讨大学生职业实践强化策略,对于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变迁与中国社会的阶段性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透过改革开放以来重大事件或社会现象,可以看到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时代变迁轨迹。改革开放初期"潘晓来信"掀起的人生价值大讨论,折射出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迷茫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脑体倒挂"现象,反映了大学生职业理想追求的功利务实;而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既凸显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在信息技术和网红经济的裹挟之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紧密结合是高校的基本共识。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就业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开展大学生职业观养成教育是高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引导大学生走出"谋生手段"的职业偏见,规避"四重假相"的职业认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精神是开展大学生职业观培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6,(1):109-111
对滁州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利益化"和"自我化",原因主要有高等教育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互影响以及来自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要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取向;设立就业心理咨询机构,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效开展"三个课堂"一体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外,还要提升其职业能力,让其更适应当下社会及未来发展所需。"体验式教育"在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结合"体验式教育"的概念和形式,针对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所需能力,通过"体验式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介绍职业锚的的概念,以公务员"围城"现泉为例,阐述大学生职业锚类型的认定方法,论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锚早期开发的意义及如果进行大学生职业锚的早期开发.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职业需要"自我化"、职业理想"多元化"、职业目标"短期化"和"功利化"的特点.文章针对这些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引导理工科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以和谐社会构建为目标;坚持以实践为导向;推进全程式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能力需要显性职业能力和隐性职业能力的融合。以隐性课程、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为载体的隐性教育,因其所具有的教育途径的间接性、教育传递的渗透性、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特点,对在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无处不在。加强隐性教育建设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倾向是一个人对职业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职业偏见是由于社会因素和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对不同职业的倾向性看法。本研究探讨大学生是否存在职业偏见及其与人格特质和职业倾向的关系。运用Holland职业倾向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职业刻板印象问卷对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335人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中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大学生职业倾向在性别、专业背景和户籍所在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型职业倾向受到外倾性人格、随和性人格的正向影响,受到职业偏见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雷文斌 《考试周刊》2013,(44):158-159
为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男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三年级的社会支持总分最高;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得的家庭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2)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时代"迈进之时,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职业困惑。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作为一种人职匹配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职业测试与职业规划领域。文章运用该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状况,为探索高校大学生职业性格培养提供信息、寻找路径,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