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的总体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时也仍然存在中很多的偏失的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人力资源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以及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运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构建十分必要,以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经济交往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经历了由传统社会以整体主义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统一,到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严重背离,再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渐趋和谐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会价值观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定义、分类等内容,进而分析了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现状,并预测了社会价值观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大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务实性和混沌性的特点。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复杂化、多元化、世俗化等特点,因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力求寻找大学生科学价值观养成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导价值观引导和控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形成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相统一的理念、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系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理念、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协调的理念以及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这些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激发了青年思想的活跃与发展,他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传统向现代转变;关注个体的发展;注重平等和公平;自主性替代了家庭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虽然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从一元价值观向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互动的变化;从整体价值观向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融合的变化;从理想价值观向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共存的变化;从精神价值观向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并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处于全球化和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夹缝中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然而在多元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价值观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的原因,探索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从而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六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各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总结各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及教训,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正确认识教育环境为前提,以实现大众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大学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高职学生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养,奠定职业素质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在不断边缘化危机之中的大学语文课程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2.
苏区的社会教育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是工农群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掌握并享受教育权。它的管理工作严密有序,教育对象涉及苏区所有的男女老少,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教育方法灵活实用,教育内容紧贴实际,使苏区形成了“全民皆学、全区皆校”的波澜壮阔的局面。苏区的社会教育功绩卓著,在消灭文盲的同时,也扫除了一些封建陋习,提升了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当时的革命战争,并留给了当代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勤俭办学、走群众路线等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轨期,家庭承包经营制作为一种临时性制度安排,已不能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土地的作用也就应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转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而当前的土地制度、农业政策与社会保障应与这一转变相适应。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应在家庭承包经营制而形成的小范围均田制基础上逐步实行土地私有制下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承载了我们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要文明的发展。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断进步、网络的普及、各种文化的涌入以及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当前,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虽已取得相当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高等教育财政的多样化职能作用的协同性,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都发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改革的导向上看,主要呈现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际精神、整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等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如何进行有益的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审美、知识和精神传承三位一体的学科功能,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者所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制约因素及改革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这些制约学分制实施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学分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社会体系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奇服,一直处于被忽视审美需求的范畴之中。文章从奇服的客观社会性入手,进而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其功利价值、精神价值、本体价值、接受价值,从而说明中国古代奇服审美价值内涵的丰富与深刻及讨论其审美意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制度自建国以来,先后经历了由荚美自由教育模式向前苏联计划管理模式转轨和再由计划模式向自由模式回归两次价值取向和目标迥异的改革路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制度发展模式.当前背景下,及时、系统地总结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制度改革的特征,问题和成因.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并为推进今后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