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是文化创造活动,编辑工作所体现的编辑角色是编辑文化的文化行为与文化创造的有机结合,不是单纯的被动解释或叙说,编辑的话语权就在于通过智慧对文化的再创造.这样的解释发生在文字时代.然而,随着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传统的编辑价值被颠及:编辑泛化,编辑文化多角色化,编辑功能电子化.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编辑价值问题需要重新解释,即编辑数字化、数字化编辑、编辑文化数字化、数字背景的选题及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2.
编辑主体的活动即编辑主体创造人类精神文化的活动,因此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其文化功能通常体现为传递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审美娱乐功能。而这些文化功能要通过受众的道德判断、审美判断、认知判断后具体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期刊具有集精神文化价值和市场商品价值于一身的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要求期刊在为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寻找商机.因此,期刊编辑不再是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整理等单一的编辑角色,而是要成为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期刊生产者、营销者和服务者.在坚持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前提下,适当地提高经济效益,准确地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契合点,以期达到期刊的“双效”、“双赢”.  相似文献   

4.
谈谈编辑学     
一、编辑和编辑学 “编辑”这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发展的文化形式,文化活动,已经是收集、整理、精选、优化、传播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重要活动,“编辑”是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的环节。 “编辑”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即编辑活动或编辑工作,是动词。第二种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第三是出版系列的中级职称。  相似文献   

5.
编辑文化三道风景线是跨世纪编辑文化理论的三个学术前沿论题:第一道风景线是跨学科理论研究——为建立编辑学自身学科而汲取相关学科理论的研究,是编辑文化中编辑角色的正位(由客串编辑复归本位编辑);第二道风景线是跨行业理论研究——从新兴的第四产业角度阐述编辑行业中编辑角色的新定位(策划编辑);第三道风景线是跨世纪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发展战略理论是编辑学跨世纪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支点,是编辑文化中编辑角色的新塑造(复合编辑)。这三道编辑文化风景线,构成21世纪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辉煌景观。同时,在创造编辑文化的过程中,编辑自身也不断地进行着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素质     
论编辑素质钟鸣编辑在社会文化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其他从事文化生产和创造的人所不能替代的,编辑既是整个文化体系的组织者和更新铲,又是文化生产和大众传播之间的媒介与桥梁.因此,编辑工作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生产活动,而编辑工作的这种特...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中,编辑扮演着"中介"的角色,是传播网络中的一个结点。而传媒产业进入市场后,编辑的"中介"角色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在体育文化的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中,编辑的组构、整合和优序化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编辑的作用在于净化和优化信息,提高传播质量,强化职业功能。  相似文献   

8.
编辑文化三道风景线是跨世纪编辑文化理论的三个学术前沿论题:第一道风景线是跨学科理论研究——为建立编辑学自身学科而汲取相关学科理论的研究,是编辑文化中编辑角色的正位(由客串编制复归本位编辑);第二道风景线是跨行业理论研究——从新兴的第四产业角度阐述编辑行业中编辑角色的新定位(策划编辑);第三道风景线是跨世纪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发展战略理论是编辑学跨世纪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支点,是编辑文化中编辑的新塑造(复合编辑)。第三道编辑文化风景线,构成21世纪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辉煌景观。同时,在创造编辑文化的过程中,编辑自身也不断地进行着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9.
编辑活动,是编辑出版领域中编辑工作者特有的行为方式。对这种行为方式的认识和探讨,是涉及编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编辑活动的创造性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一、编辑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文化存在,而它作为一种劳动,又担负着创造文化的功能,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文化创造劳动的劳动。从社会精神文化的构成来看,编辑活动作为一种颇有特色的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它贯串在精神文品创造、审辨、选择、组合等有序化构成的整个过程中。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连结着一个之被称为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活动     
章对编辑活动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化信息的选择和转换;编辑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作的创伤物为逻辑起点的编辑的再创造行为,同时编辑又是作和读之间化交流的桥梁或中介;中还分析了编辑信息选择,评价,转换过程,探讨了编辑创造 性劳动的间接性和隐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活动的建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缔构编辑观”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现代编辑活动的考察.进一步阐述编辑活动社会属性意义上的多重性建构特征。分析认为,编辑活动是人类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建构意义。编辑活动通过对作者个体的精神文化创作品的鉴审、把关,是对社会科学文化形态有序的整体性建构;同时通过精神文化产成品对读者心理意识的影响,也是对社会大众心理意识形态的有机建构。因此,编辑活动必须反映社会主体意志,体现社会文明进步需求,准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总纲,在社会科学文化形态和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的多重建构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也谈编辑的定义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定义为什么会出现差异,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编辑的本质去下定义。编辑的本质,是积累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中介。编辑的定义可表述为“由专门的机构、人员,对组织、征集的人类创造物化的文字、音像(绘画)等知识文献,按照社会的价值尺度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定形式的规范化载体的精神文化生产活动。编辑学自古就有之,这是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编辑起源于文字、语法形成之后,可追溯到五帝的黄帝时代。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编辑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编辑活动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认识编辑的本质、作用、过程和创新,对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和谐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质量是高校学报的生命.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高低与编辑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编辑人员所具有的编辑意识是指在学报编辑活动中,编辑从事编辑工作的主导意识,即编辑人员所具有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也就是引导编辑做好选题策划、审稿编稿、出版发行的思想行为.不断增强和优化编辑人员的编辑意识,是全面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社会文化的缔构都是有选择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缔构也是如此.而人类正是通过编辑活动来缔构社会文化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创造的文化产品种类将越积越多,因而编辑工作必须遵循选择性原则,一方面为社会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应使每一具体的文化产品有较快的传播速度,有较高的质量.那么,社会主义编辑在缔构社会文化中应如何贯彻选择性原则呢?本文论从控制文化产品的数量以及文化产品量与质的关系方面谈谈对编辑选择性原则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主体作为从事职业编辑活动的劳动群体,有其独特的角色特征,并在不同“物理环境”下呈现出多重角色特征。书斋里,编辑主体是肩负缔构人类先进文化职责、拥有把关大权并甘于奉献的服务人员;在出版市场,编辑主体既是商品生产者,又兼任市场调研员、创意策划人和促销宣传员;在与新媒介的竞争中,传统编辑主体则大胆出演最具影响力的传播者;在编辑学研讨会上,编辑主体应为本编辑门类和行当的“编辑家和专门家的有机结合”。伴随情境的转换,对职业角色及时进行调配整合,编辑主体才能在编辑职业生涯和编辑出版事业中从容应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邹琳 《华章》2012,(25)
中国的编辑学与西方的传播学,都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但又各具特点.信息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多种新媒介,新媒介时代的编辑活动,要更多地受到新媒介的影响和遵循传播学的规律,不断创新编辑的内容和形式.编辑对新媒介传播的内容具有整合作用,而编辑的大众化也因新媒介的普及而得到发展;新媒介对编辑的创造活动提出了新挑战,提升了对它的要求.编辑工作者要适应和利用新媒介,不断创新,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做学习型编辑 实现高校学报编辑的学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其本质属性在于学术性,而高质量、前瞻性是其追求的永恒主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队伍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因此,提倡学习,做学习型编辑,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水平,走编辑学者化之路,是高校学报与时俱进,并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文化视野、社会角色、知识结构与精神产品密切相关。反映时代主流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更多地指向现实和未来;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服从于社会现实,并着力体现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导向;导向性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在对精神产品的选择、加工活动中引导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编辑的社会角色有社会的规范性角色、学科权威角色和内化式角色,编辑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识过程决定了其对精神产品选择时的价值取向。编辑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精神产品的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同时又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升华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中国古代编辑形成期考论》一文在《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2期上刊登以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2年第5期全文复印。而这篇《中国编辑萌芽期考论》原拟在另一家刊物先行发表的,后来却因故未能发表出来,这样就使上一篇文章失去了前提。为了使读者得窥全豹,现将此文仍在《许昌师专学报》上发表,以便贤哲同仁统而览之,予以指正。本文认为:作为具有人类文化缔构性质和导向性质的编辑活动①,它是与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几乎同时起步的,它产生于远古符号文化(主要是文字)的创造时期,人类最早的编辑是符号编辑。自上古至商代,是中国编辑活动的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