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康的他者理论产生过很大影响,它促使我们将目光从主体需要转变到主体的行动或欲望上来。但是,这一理论也有一种消极性,因为任由主体欲望的释放,只会使得我们之间的交流距离越来越大,从而容易割裂我们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最终走向他者的反面或瓦解他者。哲学践行这一新的哲学范式,可以弥补他者理论的这种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一种逻辑分析,给出他者介入我们实际生活的哲学践行式的可能路径,从而使得哲学研究回归到人的实践本性上来。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通过自画像这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同时在反思真正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受到他者的比照和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自画像中的自我与他者,找寻自画像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校长与教师之间只有形成了真正的平等民主关系,才能推动民主化、开放型现代学校建设的进程。对于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构建这样的关系,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思想很有启迪意义。在学校,教师之于学校校长,就是"他者"。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关怀,需要做到"为他者"。"为他者"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尊重差异,接纳"他者";其二,审视价值,摒弃矮化"他者"存在的操控;其三,体察"相遇",实现伦理视野里的"面对面"。  相似文献   

4.
莱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思想可以为教师合作文化建设注入伦理学的血液,为教师合作提供新思路和方向。教师应从合作中仅关注“自我”的取向中抽离出来,实现“为他者”的伦理转向。为此,教师在合作中应被看成具有差异性、绝对性、外在性与陌生性的“他者”,在与“他者”“面对面”的“亲近”中与“他者”进行一种袒露自我的“言说”,开拓教师合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了一种称之为"他者"的伦理学,他认为真正的主体性在于为他人担责。由此观照学校管理文化生态,我们让每一个校长都以"重要他人"的身份出现在教师面前,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第二我",让整个学校的教育秩序统一在"我"作为"他者之他者"的文化生态中,由此确立教育存在的伦理主体。  相似文献   

6.
电影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之当今中国大规模地引进外国影片、且以英语影片居多,因此,电影片名翻译尤显重要。电影的本质与电影片名的功能决定了电影片名中“他者”的存在;同时,源语片名必然与文化“他者”紧密相连。与汉语文化相比较,英语电影片名中存在语言及思维层面的文化“他者”,对其加以清楚的认识,有利于电影片名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国娜 《海外英语》2012,(11):230-231
该文通过对《黑猫》中他者的剖析,来揭示人性的邪恶和悲哀,进而找出主人公走向毁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翻译批评中的他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必然存在差异,如何对待译作中的异质成分或“他性”,是翻译批评需面对的重大问题。从翻译实践与当代文化和翻译理论的发展状况看,应该打破传统翻译观的束缚和对忠实标准的执着,注重差异,建立“他者”意识,更多地倾听“他者”的声音,使翻译批评向着多元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形态上看 ,“乡土”向“农村”的蜕变源于“他者”的进入 ,它包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涵 ,从不同侧面不断瓦解着乡土世界原有的自在性、自然性和完整性。“他者”进入的冲击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中 ,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对血缘人伦的覆盖 ;而在新时期反映农村经济改革的小说中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给人们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波动 ,往往体现为一种乡土性的苦闷、焦虑和失落。  相似文献   

10.
福柯对形而上学的主体及主体性原则进行了批判与解构,而他所运用的重要解构策略就是通过突出"他者"的地位。福柯的"他者"存在于普遍为人们所忽视甚至鄙视的但相当重要的边缘领域和卑微现象之中。福柯的研究就是意图通过照亮"边缘"来突出、凸显"他者",突出疯狂、疾病、犯罪和性等现象的方式来消解西方传统的"中心",从而批判和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主体,揭示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实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the ecological autobiography as a tool for enhancing an understanding of one's self and the human‐earth relationship. Also presented is a five‐step process for developing one's own ecological autobiography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autobiographical essays a par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A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es that focused autobiographies have been used effectively for personal growth, research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at use of the ecological autobiography warrants serious consideration as a tool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传文学取得的瞩目成就,尤其得益于美国文化崇尚的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和锲而不舍、追求成功人生的“美国梦”以及兼容并蓄、“大熔炉”般的“文化多元主义”。而这些鲜明的美国文化特质又是美国不同族裔自传都着力表达的主题之一,从而又发扬、强化了这些文化特质。美国自传和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为建构和互为阐释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传散论     
自传的叙述对象就是自我的历史,作者通过自传写作以反思历史,反省人生,解剖自己,为过错而忏悔。作者可以在自传中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和做法作辩护,以便读者理解自己。有些作者在自传中大肆炫耀自己的辉煌成就和业绩,进而美化自己,显得比较浅薄;有的作者回避自己灰暗的历史,缺乏面对历史的勇气,从而阻断了灵魂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情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领域。韩礼德将情态分为情态(认知型情态)和意态(责任型情态)。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自传体中显性主观情态、隐性主观情态、显性客观情态以及隐性客观情态的分析、归类、统计,研究认知型情态在自传体文学当中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This review article examines Leonard Waks's innovative collection of essays entitled Self-Portraiture: The Uses of Academic Autobiography: Review of Leader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tellectual Self-Portraits. The book is based on invitations to leading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 to write about their own careers in the field and to offer an 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 The purpose of the book is not primarily to provide a history of particular arguments and their rebuttal, and in this sense it is not directly philosophical, but the chapters do chronicle broader intellectual shifts, and this is invaluable.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essays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and the personal, and between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texts. Academic virtues and vices are found to be on display in several of the accounts. Together the essays constitute, albeit to an incomplete degree, the history of a movement, with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framed mainly as an Anglo-American pursuit. Finally, in the light of this series of reflections, the article ponders the future of the subject both in relation to the changing context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 and in terms of its positioning with regard to mainstream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6.
17.
《李秀成自述》是一个存在虚构的叙事作品,其中的“李秀成”是接近却并不等同于真实历史人物李秀成的人物形象。这个“李秀成”的一生可分为“安分守贫”的“穷民”、“愚檬”“迷”从的教徒、“骑在虎背,不得不由”的“佐乱”之将、认死求活的“失国”之囚四个阶段。他不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革命者,也不是罪恶滔天的匪徒。既不高尚,也不卑鄙,而是一个迷信、盲从、无知、本分、认真、善良、才华出众而又怕死的普通人。他参与了历史,但那是历史选择了他,他只是被动地遵从“天命”而已,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个人。  相似文献   

18.
The family autobiography assignment in counselor education is discuss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ethics related to dual relationships, self-disclosure, and student and family reactions. Instruction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富兰克林自传》是第一部个人奋斗成功的杰作。无论何时何地,富兰克林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他身上,精神与意志、天资与奋斗、力量与闲适、机智与雅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自传体和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传体是小说是女性主义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以西方女 主义论和叙事学理论为依据,论述了自传体与女性写作的密切关系,并在中国当代女性学的背景下,重点分析了林白、陈染等人小说创作的自传体性质及其女性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