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琼 《教育导刊》2004,(24):25-27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要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知道别人是“乐”还是“忧”,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情绪识别能力。这样,在与对方情感的共鸣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使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喜欢和帮助,从而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学会欣赏     
欣赏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 我欣赏别人的潇洒倜傥,是因为自己无翩翩风度;我欣赏别人的机敏睿智出口成章,是因为自己笨嘴拙舌不善言辞;我欣赏别人的才思敏捷,大笔一挥,便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和诗句,是因为自己下笔迟滞拙于表达;我欣赏别人事业有成,是因为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相似文献   

3.
成长快乐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怎样给予别人快乐。我以为给别人吃几颗糖,陪他们做几次游戏,别人就会开心。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学会了通过帮助别人来给予他们快乐。  相似文献   

4.
【话题材料】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这位少年牢记智者的话,终于成了自己愉快也给别人愉快的人。请以智者四句话中的一句或几句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重在真情实感、不少于700字。【形象说理技法导引】智者的四句话似乎令人费解,但细细品味,说的也只是平常的道理。“把自己当成别人”,强调的是与人融为一体,和别人相互交流、沟通。“把别人当成自…  相似文献   

5.
中国精神     
许贝贝 《新读写》2009,(10):8-8
在1949年10月1日那一刻的起跑线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自己的长跑。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体型比别人大,负荷比别人重,条件比别人差,但中国一直以勇往直前的劲头拼搏着,在全世界的关注下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1,(9):41-41
针尖一向傲气十足,看不起别人,经常为一点小事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麦芒也十分高傲,以自己的锋芒为资本,唯我独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投射效应”。它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他往往以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别人的心理,认为别人也应该有和自己同样的特征。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别人的好恶,以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以为自己不感兴趣的别人也不必感兴趣,总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的头上。在家庭教育中。我发现了许多这种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针尖对麦芒     
针尖一向傲气十足,看不起别人,经常为点小事和别人争帮面红耳赤。麦芒也十分高傲,以自己的锋芒为资本,唯我独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9.
高建  邓林鹃 《广西教育》2004,(7C):28-28
小时候,父母就常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你。为此,我一直深信: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也一样会对我好。于是,我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直到经历了那件事后,我才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错。  相似文献   

10.
你怕什么     
夏楠  黄煜池  朝西  纪嫣然 《师道》2004,(10):56-56
怕拍马屁 怕不得不拍别人马屁,自己恶心;怕看别人拍马屁,起鸡皮疙瘩;怕别人拍自己马屁,知道自己又要被人利用。  相似文献   

11.
鼓励     
生活中,常接受别人的鼓励,也常鼓励别人。  相似文献   

12.
从点点要求别人“谦让”一事,可以看出人际之间的交往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点点因年龄小,在教师营造的被全体伙伴照顾、谦让的交往环境中,形成了这样的性格特点:1.理所当然地、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照顾、谦让;2.只要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此为由要求别人,甚至要挟别人照顾自己、谦让自己。然而,谦让的前提是交往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谦让的原则是自愿和必要。点点的做法,一是破坏了谦让的基础:不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需要,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权利。二是违背了谦让的原则:强迫别人照顾自己,而且从具体事件看,…  相似文献   

13.
“用放大镜看人”主题中队会的开幕词少先队员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用放大镜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帮助别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那么我们这个集体就会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别人优点,多看别人长处,补自己之短的集体。这样的集体,一定是一个坚不可...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因某事而打扰影响别人,或是给别人增添了不便和麻烦,甚至给别人造成某种损害或伤害,这种情况下就应向人表示道歉。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来,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培养儿子的爱好上。我感到我的培养是成功的。但通过日常观察,我渐渐发现儿子比较小气,私心与贪婪比较重。比如,别人给了他好处,他不知道回报和感谢别人;遇有事情,他总是先替自己打算,从不把别人放在心上;别人把方便处处让给他,他觉得心安理得,总不把方便让给别人,还常常把困难推给对方……对于这些,他的班主任老师也登上门来,给我说过多次。  相似文献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爸妈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甚至是“七星伴月”,宠爱有加,因此,他们骄傲蛮横,唯我独尊,人人为我,喜欢怎样就怎样;他们做事随心所欲,不顾后果,甚至只图自己快乐,不顾别人痛苦,做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学习》2009,(9):42-43
做事慢条斯理,喜欢思考。爱命令别人,讨厌别人的反抗与被质疑的态度,也不容许自己输给别人。喜爱学习,想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而达不到目标时,常会不分青红皂白地生闷气。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读中专的女孩儿,性格内向,又很目卑。从小我就不大喜欢与人交流接触。总以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无论学习,相貌,口才…所以现在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我对每一段关系都很小心,感觉像是把人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十白碎了,小心翼翼的保存,却依然得不到别人的友谊,得不到别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许为宏 《教育文汇》2005,(10):28-29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少年求教于一位智者,怎样才能使自己每天生活得愉快?智者沉吟了一会回答道: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智者这几句十分通俗的话说明了很深的大道理,其中前两句话实际上说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换位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都特别喜欢听别人的赞美?那么将心比心,平时,我们也要学会经常去赞美别人。真诚的赞美对别人对自己都很重要。对别人来说,他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更有信心更加奋发;而你呢,在赞美别人的同时,不仅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融洽(róngqià)了和别人的关系。学会赞美,是聪明人的行为。不信,你读读这则民间小故事:传说古时期,有两个猎人,一个叫张猎手,一个叫王猎手。有一天,他们各猎到了两只野兔。张猎手的妻子看见后,就冷冷地说:“只打到两只吗?”张猎手不高兴地想:“你当打猎有多容易。”第二天,他索性转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