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名词性表达是英语学术语篇中比较典型的话语类型特点之一。对于名词性表达在语篇中的话语功能,语言学家有着褒贬不同的争议。从话语类型分析的角度看,学术语篇中的名词性表达,作为不同言语社团的重要语言机制,是体现不同的话语特点和语用功能,实现学术语体这个总体目标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徐州方言中部分名词和副词可在句法层面进行三叠及五叠式的多重重叠,语音上有着独特的连读变调规律。一般名词多叠式强调物量达到极小,句法上作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多叠式强调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句法上常作状语;方位名词多叠式表示方位指向上程度达到极致,句法上充当宾语;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重叠后基式语义在程度上凸显加强,句法上充当状语。徐州方言的多重重叠是一种表达主观量的语法手段,在“调量”意义的基础上,还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情感、评价以及话语情景性的语用功能,在认知动因上符合数量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标题中的名词性相关并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与言语片断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性并列是有区别的。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并列者之间的语义关系方面;它所蕴涵的语义关系,既受语言符号自身概念义的制约又受并列者在文章话语层面中实际所指的制约,因此十分复杂;根据并列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分为平行式、相关式和同一式,而相关式种类最为繁杂。  相似文献   

4.
情景制约型话语(situation—bound utterances)是一种高度规约化、预制的语用习语而非句法单位,其出现取决于特定的交际情景,并且比公式化语言具有更大的固定性、规约性和可预测性。情景制约型话语可分为简单明了型和语用歧义型。情景制约型话语只有在相关的框架中才具有意义,并且具有单词的作用。就其词源而言,它是自由生成的短语。  相似文献   

5.
性质形容词作定语主要是给中心名词分类,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中心名词的指称,这就决定了性质形容词作定语的语义指向只能是它所修饰的中心名词。从词汇化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形容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的词是由形容词和名词的典型组合经固化形成的,而非典型的组合,没有固化为词。从“性质形容词+核心名词”结构所具有的主观性上,分析了性质形容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6.
浅谈语言礼貌原则的级别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原则是有级别性的,其级别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手段的礼貌级别和话语内容上的礼貌级别。当然,礼貌原则的级别性也是相对的,它与会话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距离,权势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7.
原载《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第2期 评说分句是一种独特的分句形式。它表示说话人对话语的看法和态度或对整个句子进行说明与解释。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及用法上都有别于其它类型的分句。从形态结构来看:评说分句有7种类型:主句型;状语分句型;名词分句型;关系分句型;并列分句型;不定式分句型;-ing分词分句型。其中名词分句型,不定式分句型和-ing分词分句型都是不能随便增添的合乎习惯用法的类型,而主句型和状语分句型则内容包括得比较多,而且构造力较强。从语义的角度看,按其讲话的方式与态度有三种语义功能。一种是表示说话人的肯定性程度的态度,即表达人们根据客观事实对所讲内容的真实性与确信性态度;一种是表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高兴、害怕、后悔、希望等心理状态;第三种语义功能是唤起对方的注意或争取对方的同意,表示引起对方对自己的话语的注意与兴趣或征求对方意见。从句法特点看,评说分句在陈述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句末;在疑问句与关系分句中其位置较为固定。总之,评说分句在形式、语义、语用等方面有其个性,有其独特之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分句类型。  相似文献   

8.
现代英语有一个发达的代词体系,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它可使话语各部分的关系更加紧凑,从而加强话语的协调性,但也往往存在乱用代词的现象.本文从代词的数、格、人称、性、照应五方面对代词的用法做了总结归纳,以让学习者明晰代词及其指代对象,避免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9.
话语是交际双方特定语用距离的反映 ;语言礼貌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它是否切适于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语用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和确定的 ,它随着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交际者可以凭借一定的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现有的语用距离。因而 ,话语礼貌具有动态性和可洽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视角是理解语篇、解决话语组织中"线性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闻语篇结构中最常用的话语手段。为了在新闻语篇中达到视角效应,首先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主位结构理论,使语篇具有主位化结构。其次,利用自然顺序和视点凸显话语者的意图、偏见和思想意识。最后,运用所有能有效控制语篇形式和内容的修辞手段起到视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其语义特征和语篇衔接,简洁,客观,正式及生动等功能。名物化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名词化以其表面的客观性和简洁性而为科技话语所青睐。然而,语言形式与其微观功能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对环境话语中物质过程名词化现象生态角度的批评性分析表明,由于“动作者”、“目标”等成分地位的降低、“过程”的“物化”、以及小句的压缩等原因,如果使用不当,这类语言形式往往具有妨碍人们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负面功能,不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3.
邵红  杨竹芬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42-143,154
名词化结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动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名词化之后,它就拥有了名词词组的所有属性,作为实体,可以参与到其他的过程当中,同时又保持了动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本来的一些特性,由此实现语义扩张功能,体现了新闻英语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语法隐喻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而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途径,名词化来源于语法隐喻过程中的级转移和结构构型转移。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名词化现象的认知理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名词化现象是人类认知以及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结果,名词化现象生成的认知基础在于名词的本身固有的认知语义特征,是"事件域"内部视角的变化以及主观认知客观世界时表达突显目的的结果,除此之外,名词化是经济原则优选于象似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杜玉生 《培训与研究》2009,26(1):120-124
名词化现象是英语正式语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英语书面语篇的共同的非标记形式。名词化结构的中心词往往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或转化而来,意义抽象,因而在理解和翻译时不宜把握。本文从英语历史发展、人类认知心理、思维方式及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四个方面分析名词化现象的成因,并根据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详细阐释名词化的表现形式,最后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探究名词化现象的汉译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名词化是概念隐喻中词汇语法层次上的隐喻,通过名词化,过程、特性、环境、小句等都可以由名词来体现,名词化在书面语中,尤其在科技英语中大量存在,分析了名词化的结构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7.
名词化是概念隐喻中词汇语法层次上的隐喻,通过名词化,过程、特性、环境、小句等都可以由名词来体现。名词化在书面语中,尤其在科技英语中大量存在。文章分析了名词化的结构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8.
英汉翻译中司空见惯的"词类转译"策略中包含各种词类转换。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一种重要形式,本质即是动态的词类转换或派生过程。本文从上述两者相似处入手,试图揭示英汉翻译中"词类转译"策略背后的理据,即各种隐喻化过程,旨在凸显英汉翻译中译者具备敏锐的名词化意识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省略是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语篇中的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其在广告语篇中广泛使用,并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句法层面对广告语篇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广告语篇中省略出现的依据、特点及其功能,从而阐明:省略不但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也能够满足广告语篇修辞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名词化语汇在新闻英语中使用频繁,此类语汇能隐性地表达意识形态,同时保持语篇结构的大信息量及预设性,使新闻报道具有客观、直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