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句子,既无冷字,亦无僻典,似乎用不着多费笔墨。但是这两句诗究竟应该怎样解释,颇值得探讨。目前数十家的解释,几乎是众口一辞。无需—一引述,摄其有代表性的几家看看就可以了。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的《唐诗选》注云:“‘官渡’,经渭两水的渡口,在昭应县(今陕西省临潼县)境内。……从长安到奉先,先经骊山,折北至昭应县渡泾渭两水,再改道北行。”该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编注的《唐诗选注》云;“汪清:陕西省境内的两条河名,它们在临渲县境内汇合。”朱…  相似文献   

2.
<正>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的代表作,也是他五言古诗中最具盛名的作品之一,和《北征》可称姊妹篇。两诗异曲同工,先后辉映,突出地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是年十月,在长安困守了十年的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从八品小官,职务是看守兵器。在  相似文献   

3.
课的灵气 我国古代文论历来有“诗眼”和“文眼”之说。所谓“诗眼”和“文眼”,是指诗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句,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宁》一诗洋洋五百言,诗眼却在“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二句上。后来看了《南田论画》,才知道还有“画眼”,即绘画中以“点缀”为主要手段的方法,也称为“苔衬”。如同“诗眼”和“文眼”一样,“画眼”在绘画中也极为重要,有“画不点苔,山无生气”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帛丝织物的通称。《孔雀东南飞》:“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相似文献   

5.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诗人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历代的注释者把“臭”字析为“发臭”、“腐臭”,似乎已成定论。但我以为把“臭”字析为“气味”更妥。杜甫于天宝十四年(755)的十月、十一月间,从京城长安赴奉先县,途经骊山,当时唐玄宗携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大玩特玩,“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鼓乐阵阵,酒肉飘香,一片欢娱升平的景象。而黎民百姓却是“幼子饿已卒”,“无食玫天  相似文献   

6.
名句的魅力     
我国古代文论历来有“诗眼”和“文眼”之说 ,所谓“诗眼”和“文眼” ,是指诗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句。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洋洋五百言 ,诗眼却在“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二句上。后来看了《南田论画》才知道还有“画眼” ,即绘画中以“点缀”为主要手段的方法 ,也称为“苔衬”。如同“诗眼”和“文眼”一样 ,“画眼”在绘画中也极为重要 ,有“画不点苔 ,山无生气”的说法。《南田论画》还把“画眼”比喻为人的眼睛 :“譬之人 ,有眼通体皆灵 ,究竟通体皆灵不独在眼 ,然而离眼不可也。”由于“诗眼”和“文…  相似文献   

7.
钱叶春 《现代语文》2006,(12):33-35
杜甫被称作诗圣,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儒家诗人的代表。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为官”的家庭,青年时代就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窃比稷与契”,且“老大意转拙”,其爱国爱民之心犹如“霍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至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无论从出身、一生的志向,还是其一生的行为来说,杜甫被看作儒家诗人的代表一点也不过分,这也是历来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唐诗三百首》、《唐诗六百首》等许多选本,对杜甫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释义为“一边是帝  相似文献   

9.
<正> 杜甫一生有无“干谒”?若有,当该怎样认识?这关系到诗人的思想和人格评价,值得进一步探究。对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以肖涤非为代表,承袭清人仇兆鳌的“公深耻而不屑干”的观点,认为杜甫与干谒是沾不上边的。他在注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独耻事干谒”一句时说:“是说从事钻营为可耻。用一‘独’字便见得从事干谒之流,天下皆是。”又在《杜甫研究·再版前言》中,专列“关于  相似文献   

10.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历来对“朱门酒肉臭”的解释多为“贵族豪门家中的酒肉腐烂发臭”,但近十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朱门酒肉臭”中“臭”应该解作“香气”,  相似文献   

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这两句诗,读过书的人大多是知道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解释。而且因为“诗圣”杜甫的诗句,大家也就接受和相信这种解释,告诫自己也激励别人,终于形成了读书破万卷就能下笔如有神的观念。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杜甫中年困守长安时的作品。俞旅云对这首诗作了这样一番颇为贴切的评论:“昔日抱负未舒,今复不遇而去,  相似文献   

12.
当谈到杜甫一生诗歌创作的时候,有的论者习惯于把安史之乱初期和夔州时期看作是两次高峰。安史之乱初期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和《三吏、三别》等为代表;夔州时期则以《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壮游》、《遣怀》和《夔府书怀四十韵》等为代表。有的并指出夔州时期的诗作,在杜甫所自称的“晚节渐于诗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步:读诗应知诗家语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应该读懂诗歌,诗歌的意思读不懂就谈不上鉴赏。例如上海某年的高考题要求考生将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两句诗按一般的语法结构加以调整,这两句诗为“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乍看起来,这两句诗既没有生僻的字眼,也没有古奥的知识典故,可是连读起来就是不知所云。其实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倒装的句式,按照一般的说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首诗里主要是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稻是被鹦鹉啄余的香稻,梧桐是被凤凰栖老…  相似文献   

14.
<正>"对比"和"衬托"这两个词常常如影随形,使得我们对这两种手法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试从古诗词入手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例举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它描绘出的生活画面就有尖锐的对比效果:一边是富人"奢糜费",另一边是穷人的"断饥肠"。诗人就通过这样的强烈对比熔铸自己对现实的控诉,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反映出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千百年来,论者见仁见智,代有评说。即如现在而言,对该诗的纷歧之见,仍时时有之。本文拟就贯穿该诗的主线及其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正读者。为具体分析方便起见,有必要将全诗照录於下: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相似文献   

16.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诗人情志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仕与隐”、“忠君与爱民”及“忠君爱民与个体人格”之间的三重矛盾。从“情”与“志”矛盾与张力的角度,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进行分析,可见“情志”作为诗歌的生命本根。  相似文献   

17.
卿樱哪崔茹娜翅鳄哆防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中,浅处无妨有卧这两句诗的原句是:“ 龙。”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一个与这句话相近的句10.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 子,这两个句子是:“,”。有两句神来之笔,描写了小草坚韧刚强的生命力,表 2.《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与名句“靡不有初,鲜现新生事物怎么也扑灭不了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克有终”(出自《诗经》)相似的句子是·:‘· _”。11.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杜甫的《兵车行》中用以表现壮丁被抓的生死中有两个著名诗句,揭示了正义的事业像奔…  相似文献   

18.
《今天.双语时代》2009,(7):100-103
……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星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节选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我先拿黛玉所举的三个人,王维、杜甫、李  相似文献   

20.
杜甫本来并不想只做一个诗人,他的兴趣在政治方面,有很高的理想、绝大的抱负,所谓“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当他雄心最旺盛的时候,曾发表过一些轻视文艺的言论,如“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