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童。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徐岩 《小学语文》2010,(3):50-52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磨”教材 教师首先要做文本的知音。因为每篇文章、文章中的每句话、每个词都倾注了作者的情思与心血。在每次备课时,我都会认真解读文本,深究细研。在细读文本时,我要求自己先做作者的“知音”。  相似文献   

3.
一、以雾为话题师生谈话 出示古诗:茫茫如纱锁尘霭,半沉半浮荡云海。虚无飘缈形不定,日出随风千里外。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无论语文课堂教学采取何种形式,采用何种手段,目标必须指向学生这一中心,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展开教学。下面我就结合《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的教学实例来谈谈我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词语在文章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词语教学中,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结合实际,围绕教学目标,优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词汇上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词语的感知理解更加深刻,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细读诗句,领悟诗情师: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些诗句?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师:请大家反复读读这些诗句,想一想它好在哪里?或者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我觉得“挂”字用得好,把从远处看  相似文献   

7.
题玄武禅师画壁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相似文献   

8.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  相似文献   

9.
王文芳 《江西教育》2009,(12):31-32
片段一 师:以前学过不少古诗,请大家说一说,怎样读懂一首诗的字面意思?  相似文献   

10.
看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常常被感动。特别是每期节目的最后,不同歌星分别演绎的《同一首歌》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他们敞开各自的歌喉,怀揣不同的心境,展示各自的技艺,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我们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慢慢盘点他们的课堂教学,好似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着各种不同的营养。教学是一门有魅力的艺术,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人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现将他们课堂“尾声”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用“同一首歌”这一形式展示出来,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11.
申艳琼 《广西教育》2012,(40):45-45
重视听评课,能让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本期教学沙龙邀请了三位老师,从“听”设计、听评课注意事项和如何让听评课所得的收获为我所用三个角度采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典型的美文,绝美的景色、精美的语言让人流连忘返。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多种美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13.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古诗词最重要的特征。这“画”,这“情”,就是诗词的意境.催人遐想,让人深思。因此,走进诗境成为解读古诗词意蕴的前提。请看《小池》的执教者如何在课堂上“注重读.发挥想.引导品”.让学生感受美的、  相似文献   

14.
【片段】 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看看这股清泉是从哪儿流出来的? 生:石缝 师:对!瞧(指着插图),“石缝”就是—— 生:石头的缝隙。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师:这三幅画展示了不同姿态的庐山云雾.下面,就请画的作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6.
正薛法根说: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语文味是品出来的,语文教学通过师生对话、读写结合,品词、品句、品意境,感悟文本的内涵。《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篇蕴含哲理的课文,文中透露出语言学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刘蓉蓉 《江西教育》2007,(12):42-4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片段一:师:(举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课本第74页“做一做”中的长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8.
刘裕 《江西教育》2007,(12):37-3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片段一](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他们认为美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后,师指名汇报)生,:我认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几句很美。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课首巧设悬念——扣人心弦。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我刚学了一个本领,今天忍不住想来卖弄一下,你们愿意成全我这个愿望吗?生:(齐答)愿意。师:谢谢。我学的本领是你们任意报一个数,我都能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搭石》,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故事。教学时,要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中所流淌的美,就要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导”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片段一:整合单元,激情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古诗两首》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王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小山村,感受乡村之美。师:(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乐)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生:用石头在小河或小溪上搭起的小桥。师: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生读第一自然段)师:搭石看起来是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是很讲究的。文中是怎么描述的?(生在书中圈画并谈自己的理解)师:铺搭石竟然这么讲究,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谁能说说搭石的作用有哪些?(生品读课文相关语句)教师紧扣单元学习的主题,由上一课的回顾学习导入新课,巧妙地引领学生理解什么是搭石,乡亲们如何摆搭石以及搭石的作用,为下文感悟乡亲们走搭石时所表现出的看得见的景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作了铺垫.并营造了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