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科研素质的组成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必须注意上述三方面的辨证统一。指出参与科研活动是创新教育的载体,是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创新教育的特征是主动性、合作性、实践性和自我调节性。提出了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措施,主要有:建立科研创新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作用、重视专业基础学习、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高校师范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势在必行。然而目前仍存在观念认识偏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要通过提高认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增设教育科研类课程、强调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科研能力的获得及实践育人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实事求是态度、环境保护意识和科研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院校开展了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并从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改变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与学生交流等方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是我校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它不仅仅是高分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进一步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而且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科研素质的培养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陈述了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设想通过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改革试验考核办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6.
科研训练是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训练使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研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把好科研训练活动选题关、完善规章、规范科研训练的管理、加强指导教师管理、建立学生创新教育立项制度和创新教育奖励学分制度,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等措施提高科研训练活动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就业市场需要基础扎实且具有个体特色的人才,不同的岗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工作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某普通高校针对学生科研、学习、管理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的方法,以寻找教学资源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保证化学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例,基于课外科研创新实验室和科研创新团队,并以延边大学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践表明,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实验设计路线、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及吸附能力性质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科研创新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强化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科研素质是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专业能力素质基本要求的核心.在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方面,经过6年的深入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五会—四知—三懂—两能—一有"的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专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建立了一个适应培养专业创新人才需要,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311"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及"5+1"实验课程教学新模式;构建了一个融课程学习、参与教师科研、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与设计四位一体的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体系,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地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形成了"抓关键、构载体、搭平台、重核心、强管理、立创新、求特色"的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职业角色的转变 :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 (教师因此要学会开发教育资源、调整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活动等 ) ,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① 这些角色的变化 ,还内在地包含着一个基本的要求 ,那就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否则决难胜任新型的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由其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道德、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构成。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项目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以知识灌输为特征的本科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全面推行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建立和完善项目学习组织体系,在促进教师教育思想转变、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科研过程真实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已成为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新型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为例,开展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训练。实践表明,通过对化合物的设计路线、合成步骤、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尽快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遗余力地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才能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当前中学教师要更好地开展学科科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学习和研究相结合,提高学科科研素质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学习和研究过程同步进行。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科研的理论指南和科学的方法论;本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这是教师科研的根基;本学科的…  相似文献   

14.
胡霞 《新疆教育》2013,(16):37-37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使高中数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德育素质、数学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数学教学能力素质以及数学科研能力素质等。如何培养高中数学的教师素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准则的、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不同的专业因学科特征和培养目标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评价形式与内容。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构建出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学习、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等5个准则层因子和17个约束层因子的高校地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得到了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学科成绩、野外考察和科研创新等因素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及本科生基本科研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类通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培养。我们根据这个理念将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训练模块,综合实验训练模块,以及自主设计实验模块,并在课程开展中注重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达到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于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建立一支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必须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教师素质提高来自教育科研。只有注入科研活水,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才能实现科研兴教、教研兴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师科研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要抓好六个环节:学、干、研、记、创、结。学———学习先做学生,后做先生。教师要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复杂的特点和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从七个方面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论述与探讨:选择或自编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总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树立教师人格魅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丰富知识内容;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19.
医学人才不仅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要具备科研能力。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基于任务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双语教学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探讨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的最佳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实验教学对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不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等问题。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实际,突出实验的目的性及意义,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等手段,能够营造自主、创新的实验氛围,有助于培养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激发科研精神,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