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培养新型地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本科生观察及分析地质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质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地质现象,能够加深对地质现象与地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以周口店实践教学为例,从定量描述地质现象、定量刻画地质规律以及地质工作方法的定量化数字填图等方面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对定量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培养新型地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本科生观察及分析地质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质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地质现象,能够加深对地质现象与地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以周口店实践教学为例,从定量描述地质现象、定量刻画地质规律以及地质工作方法的定量化数字填图等方面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对定量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维是一种符合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思维,是人类长期认识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智慧的结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少走许多弯路。我们一定要看到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思维方法的根本对立,学会辩证思维,使自己的思维方式科学化,积极运用辩证的思维观察分析事物。  相似文献   

4.
野外地质教学是提升学生地质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地学情感和兴趣的重要途径,是地学创新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尝试在《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地质知识,用将来在野外地质实习中能够亲眼见到的地质现象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质思维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记忆,使之对地质学科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应成为科学课的价值追求。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和实践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目前,科学教学存在把科学探究等同于科学思维、满足于得出简单的科学结论等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重视科学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摆脱形式主义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暴露学生日常思维的缺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应成为科学课的价值追求。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和实践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目前,科学教学存在把科学探究等同于科学思维、满足于得出简单的科学结论等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重视科学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摆脱形式主义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暴露学生日常思维的缺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作为地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培养地学思维和锻炼实践技能的必由途径。随着新技术对传统地学专业的改造和"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地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侧重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对这一转变中逐渐突显不足。本文针对秭归野外地质实习中教师学科背景有差异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分析探讨MOOC资源的引入如何在提升秭归地质教学质量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拔任用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真正识别选拔任用优秀人材,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因为,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而思维方式是主体反映客体相对稳定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心理的深层结构,对世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都与思维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正确、科学,就能用科学的人才观、价值观和用人艺术去开发人才,把人看准、选准,选拔和任用好干部;思维方式不科学,势必影响乃至降低干部选拔…  相似文献   

9.
所谓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探索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即坚持以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看待问题、评价事物,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追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认识路径是将物理学习中诸多认识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认识系统,包括问题表征、认识角度、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四个要素.认识路径是科学家们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也是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高中物理“静电场”为主题,举例分析其蕴含的认识路径,探索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地质旅行是一门新兴的、将地学知识和旅游知识巧妙结合起来的、由旅游学与地球科学相互交叉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课程。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地质旅行提供了一个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科学思维的机会。本文从地质旅行课程建设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介绍了该课程的特点及意义,认为该课程契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集普适性、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于一体,在满足学生横向扩展知识需求、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隐喻在科学发展各阶段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库恩理论为例,探讨隐喻思维在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以来,以地球系统为代表的新的地学思维观与认知方法论和以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地学新技术迅速改变了地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地球科学作为大科学研究的舞台愈加宽阔,地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地球科学的发展与演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高等地质教育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非线性思维视角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在思维理念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思维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处理复杂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世界非线性本质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复杂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表明我们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乔丽萍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若要科学地认识人类历史的活动,就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思维。而分析综合是与辩证思维活动彼此相关的两个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地学文化进行新的定义,强调地学文化与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述了社会地质与地学文化的同源性、耦合性,以及社会地质与地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社会地质是地学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地质知识,必须有大量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在教学中适当地选用地质模型、地质标本和运用地质仪器、教学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形成科学、清晰的工程地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横断科学”理论、方法是人类思维理论库中精华, 以其审视地学教育思维形成和发展: 地学思维具有逻辑学的天然底蕴、逻辑学是地学人员入门必掌握的基本功, 而非逻辑思维则是下一步地学思维教育必须加强的热点; 正确的“地球观”和“天体人”关系使地学思维与“系统论”一脉相传、息息相关, 地学思维以它的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走上新世纪; 而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将成为地学教育思维的新组成, 将给认识地球这个复杂体系提供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现代地学系统思维模式是以系统思维的背景对待、研究地球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模式,是当代科学家以系统思维的方法认识、理解和把握地球客体本质和规律,并形成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模式。它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与其它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与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广泛结合,也是当代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球客体的重要的思维背景。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现代地学系统思维在当代地学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