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现代化也在不断推行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语文生涯中的一块基石。温儒敏教授说:"读书非常重要,读书的过程,读书的积累,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语文。"广州作为省会城市,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阅读,打造书香羊城。强化阅读一直是广州教育的特色。近年来,广州更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广州市中小学生智慧型成长阅读项目,通过建立学生阅读档案和大数据分析,力求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小学阅读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以大语文教育观为立足点,让学生从"智慧教育"出发,进行智慧型阅读,通过"亲情阅读""师生共读"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书籍,从书籍中获得知识,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2):44-45
<正>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8):44-45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春华 《语文知识》2015,(4):49-51,2
一、自主阅读应是基于目标的学习行为语文是以阅读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注重日常积累和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用自己多年的语文实践告诉我们:"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自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策略,教师更多的是做好点拨和发挥引领作用,课堂上教师更要敢于放手,让自主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但是,自主阅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目标清晰的训练过程。洪宗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73):17-18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历史伟人都在劝诫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当前语文教学课标来看,阅读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内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成为检验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重要指标。未来语文的难度会提升,也主要表现在阅读的难度。如果学生不提高阅读量,不进行大量阅读,那么语文可能将成为"拖后腿"的学科。所以,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学生而言,读书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课外阅读使语文变得丰盈。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积累,感受阅读带给心灵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习好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最基本的方法,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倡导阅读的今天,教师要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读书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构建大阅读体系,精心打造多彩读书活动,使得孩子们天天与好书相伴,天天浸润于书香中。语文主题学习,是以"大阅读"为基本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感悟和体验,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方式。在主题教学中,老师加强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学生"以例悟法"进行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9.
开发语文教育资源,拓展语文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存在的问题,我们唱响"五部曲",通过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激发蓬勃的读书动力,编写教材结出硕果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擦亮了学生人生的阅读底色。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多读书,好读书"。那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呢?一、阅读现状及成因1.经常读书,但缺失必要的引领与交流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相对滞后,甚至学校文化等软件也不尽如人意,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更无法和城市学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首要地位,"读"的能力在读、写、听、说能力中占首要位置,阅读能力的强弱是语文基本素质的标度,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独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黄金时间指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阅读指导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阅读潜能,开启"悦读"模式,培养阅读兴趣,重视阅读体验,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读"是语文学习的精要所在,掌握好的读书方法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良好的阅读心态、阅读情景、善于质疑、读写结合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看书读书"事关学生的一辈子,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看书读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形成语文阅读的好方法,并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这样不但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而且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初中学生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很多学生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教材,大部分时间泡在题海中,无休止地做题训练,迎接中考。语文教学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挖地三尺分析课文的观念,扭转学生只学教材读书少的局面。2017年全国七年级学生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一课一得、"1+X"阅读、"连滚带爬"阅读、"海量阅读"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无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出了一剂良  相似文献   

16.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63):22-23
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运用"全班共读"的形式能有效落实整本书的阅读,这种形式从"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课堂交流、组织专题活动"的五个步骤来步步推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语文能力读为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广大教师就必须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去品味、去内化。以下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还可以起到有效积累知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喜欢读书,自主读书,养成"重阅读、重积累"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势在必行。"教师应结合实际,从加强朗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读书技巧,培养读书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