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艺术人类学更关注的是艺术的全球性和全人类性,从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展示艺术与人类、自然、社会的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艺术,认识艺术中的人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本质表现。在知识全球化时代,艺术人类学研究更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艺术人类学是一种交叉学科,即从人类学的角度认识艺术,从艺术的角度了解人类,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徽州建筑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如何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保护徽州非物质文化对当代仍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艺术人类学是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的方法论。文章企图以铓鼓舞为切入点,运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研究,将这门哈尼族民间艺术置于其存在和发生的人文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下,企图构建哈尼族文化的一种场域,窥探哈尼族铓鼓舞背后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类学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史前时期并不存在哪怕一件纯粹的艺术品,艺术与劳动、巫术、宗教难分难舍地纠结在一起,形成一幅混沌如一的原始文化图景。在传统美学体系中,一般把艺术价值分为认识、伦理、审美三个方面。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里,这种陈旧的“三分”法很难触及艺术价值的本质,唯有深入史前文化中去追问艺术的存在意义和生命意义,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求解艺术何为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6,(5):117-120
数字与艺术有什么关联?托马斯·克伦普的《数字人类学》提供了两个基本视野:首先,数字必须植根于所处的文化体系中加以认识;其次,数字是阐释艺术的有效途径。通过解读数字如何运用于诗歌、音乐、舞蹈及建筑之中,来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字人类学依据及美学意义,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敏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41-142
长期以来,美术仅仅被当作艺术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但随着现代艺术学对艺术形态的详细划分,艺术人类学的概念就很难对付各种艺术门类研究的具体问题,这种旧的研究范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受徐建融《美术人类学》一书的启发,论文认为可以把美术从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中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研究课题,并初步探讨了美术人类学的研究框架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认识讨论了图瓦人、克里雅人、罗布人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问题,提出将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特殊人口群体体育文化的研究中,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与中国本地固有的道教和仙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道教和仙道思想的源头,国内外的论者一般推及老庄思想、先秦方士。然而,老周思想和先秦方士之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渊薮又在何方?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田野作业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出发,结合地下考古的最新发现和文献资料的记载,运用生态文化人类学和哲学人类学的知识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梳理,得出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初民在原始稻作生产中萌生的鸟化心态和鸟化宇宙观,开启了神仙、道家思想的神奇思辨,它如潜藏的河床,规范着中国思想文化艺术长河的流向。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人类学是由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相嫁接而成的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吸纳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研究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多重交叉的密切联系,但是两门学科的学科背景、学术视野、研究对象、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为研究的主题,对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一切问题进行研究,它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描述,以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审美人类学以人类精神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和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文化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存活于民间的"活态的"审美经验.审美人类学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取跨学科,多元方法的并用,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0.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理论的研究视野、理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对于高速变迁、消亡的各少数民族民间乐舞文化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以艺术人类学为学理基础,以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为研究个案,在深入民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整合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的普遍现象,记录个案的文化变迁现状,探索民间乐舞与周遭文化因子的内在关联,多视角剖析民间乐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乡土文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变迁与文化守成的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民族所面临的文化诀择与生存选择的叙事符号。我国的乡土文艺也在这种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中成为当下文学艺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普遍把地方色彩、风俗人情、农村农民等题材或风格特征视为乡土文艺的本质特征,从而以文艺的题材、风格、表现形式等形式特征,来取代乡土社会的文化形态特征,这样研究和界定乡土文化,势必背离了乡土文艺的文化本质。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内涵来界定乡土文艺的内容与特征,为当下的乡土文艺研究提供学理建构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2.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美学与人类学相交叉的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理论视点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引入到美学研究中来,从而揭示出民族艺术内在的生存机制.民歌艺术是一种集中表征少数民族族群生存机制、审美经验和生存环境的主要艺术形式和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形态,探析其在前工业社会的生存机制,这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summer school, ‘Living in the Landscape’ (LiLa) in 2018. LiLa's practices focused on creating dialogue among art education, anthropology and nature science and developing culturally sustainable methods for investigat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Komi Republic of Russia. The article's research interest is how dialogue and cultural heritage appear in the artistic processes, artworks and final exhibition of the summer school. These are examined through art‐based a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and culturally sustainable art education. The four‐field model utilised in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multidimensional role of dialogue in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aborative artistic endeavours.  相似文献   

14.
文艺起源研究不仅是艺术史的重要领域,也是文艺人类学的基本话题。20世纪符号学兴起以后,从原始符号研究的角度切入这个问题,产生了新的知识增长点,也滋生出一系列新的学理纠缠。致力于这一文艺学知识事态的评价和清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审美研究不重视审美客体的知识,忽视文化规定的重要力量,这造成了审美研究渐渐高置于日常生活之上。从艺术人类学的立场重新分析、评估知识于审美研究中的作用,探寻艺术中渗入的社会生活意义,既能凸现艺术行为的文化内涵,也可由此了解不同文化圈的表达机制,从而有利于当下的艺术和美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类早期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着原始宗教崇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阶段,这是艺术教育及艺术史论研究中划分远古造型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哲学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造型艺术,可以发现,原始宗教崇拜三个阶段中的早期造型艺术作品在深层上直观地反映着北方民族的共性文化特征,那就是对生命的追问以及生命崇拜的实践,并以此构成了北方民族造型艺术的母题特征——“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研究与人类学的研究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研究 ;一百多年以来 ,人类学研究所铸就的相对成熟的学术传统 ,特别是它的“整体性视角”、“田野作业”的方法原则、“交叉文化分析”及其“文化普同论” ,以及它关于“全球化”的解说与研究等 ,反映了人类学对人类现实的密切关注和与时俱进等特征 ,可以成为我们教育理论创新的“他山之石”。本文既论及人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也联系和分析了当今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体育舞蹈"肉莲花",是人类学、体育学、舞蹈学的融贯和交叉,它的产生及发展反映了土家先民特定的地域风貌、民风民俗和文化心理轨迹,是土家族特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品。"肉莲花"从"意境"创设这一独特的审美视野,拓展了体舞交融的文化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