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差异教学是建构系统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与施教的途径,应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全面适应差异教学的需求。文章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系统论、工程化的方法,从教学过程层面,探讨了差异教学过程框架的控制与管理、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等问题的管理方法,为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遵照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语言与思维同时训练、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个体参加和群体齐进的原则,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进入教学过程,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意义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语文教材中有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的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先进的理念来审视已有的教学行为,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找出其中差距,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凡事预则立。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得有事前精密的思考,精心的谋划。教学预设,即教学的目标确定与行为预期,在形式上反映出来往往就是教学预案。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教学形式确定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理性思考,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预先作出的教学假想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深化与广泛传播。世纪之交,反思性教学开始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渗透,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理论精髓在于:反思性教学的主体主动关心目的与结果,以及手段和工具效率;反思性教学把探究的技能与对思想的开放性、责任性、执着性的态度结合起来;反思性教学采取循环和螺旋的过程,教师不断控制、评价、修正自己的实践;反思性教学以的判断为基础,判断部分来自自我反思的信息,部分来自教育训练顿悟。本期三篇文章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揭示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对知识的内容、重点与本质的感悟理解,是对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判断评价,是对问题提出与解决的思维过程与教学过程,是对教学特点、规律与经验的寻觅发现。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的重要素质能力,也是开展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学反思,既是理念,又是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反思的理念与方式结合起来,并转化为方法、过程和类型,就是教学反思模式。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理不好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研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而不愿在教学研究上耽误时间、花费精力;还有的教师为了做好教学研究而不愿承担教学任务,甚至想彻底放弃教学。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要做好教学研究,摆正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概念何意?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教育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9.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即课程被视作学校教育的目标或内容,而教学则被视作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课程规定学校“教什么”,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则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20世纪初,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80年代中期,美国学韦迪(Weade)提出“课程教学”这一术语,来概括课程与教学融合的状态,在晚近的课程及教学理论界,“课程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呼唤。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所呈现的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形态即属于“课程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的“权力赋予”、“一系列事件”、“冒险活动”、“生成性目标”及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该校教科室主任王备通过网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教学与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块系,由于在教材的编排上,两类文章自成体系,从客观上造成了教学中现代文知识与文言文知识的脱节。其实,文言文是现代文的基础,现代文是文言文的延伸,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教师应在教学中着力体现两者的关系,使现代文教学与文言文教学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时知其源,学习古代语言时有兴趣。  相似文献   

11.
活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中有趋同之处,但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正确地认识它们在理论来源、教学目标、内涵特征、教学实践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各自的教学顺利开展,发挥出各自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对两者加以综合应用,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广西教育》2007,(11B):38-38
整体教学就是对话教学、听力教学、阅读理解教学、语言结构教学与写作教学。它强调巩固基本知识,全面贯穿听、说、读、写,以阅读为主线,以听说为桥梁,阅读中有听说,听说中有阅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也决定了教学方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的不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以成人为对象教育系统的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区别,二是任由学习者自我选择的、组织和要求都不严格的体育活动。两者的后果是,体育教学没有吸引力,也不强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与体育教学形成反差的是,课外、校外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却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14.
体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的教学,有助于培养自由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教师的成长;有助于师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和生命意义的凸现。授受教学是把既定的知识以口头讲述的方式或以文本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它片面强调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与态度;片面强调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忽视掌握知识的过程;授受教学使大学教师的成长受到限制。要实施体验教学,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要创设适当情景,使主客融为一体;要自己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语文教学论课程重教学理论的传授、轻教学技能的训练,而实施微格教学不仅能使师范生掌握教学理论,而且能高效地掌握教学技能,促进了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训练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科教学与专科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体现在教学目的、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等教学内容上。因此,本科教学应在这些方面多做些研究和实践的工作。强化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基础与提高相结合,科研水平要跟上教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建立成熟的教学法体系;健全教学检测机制,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做好学科建设和各学科之间的协调等项工作,将是本科教学工作中应认真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谋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协同提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教师教育面临着无法切实沟通和有效整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困境,而案例教学则让人们看到走出这一困境的希望。由于运用于教师教育的案例教学是以讨论对话、集体合作、批判反思、理论实践协同提升、教师和学员共同发展为基本取向,因此,为切实沟通和有效地整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必须发挥以下基本功能:激活与展现教学实践智慧、解构与重构课堂教学实践、显化与提炼教学理论知识、直面与聚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首先被理解为师生的沟通与交往过程,因此,我们从师生在课堂沟通中教师获取信息与表达信息时的病态行为作为分析教学疾病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失”现象,分为教学失明、教学失聪、教学失范与教学失控,以使教学疾病研究立足于课堂,并不断深化于学科教学之中。同时。提出了教师课堂沟通“四失”的主要培训策略:案例分析、行为反馈、体验疏导。以期理论研究能转化为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是艺术与科学关系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一体之“两翼”,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和谐统一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分属不同的领域,各具独特的内涵;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科学以教学的“真”为对象,回答教学的本质与规律的问题,教学艺术则以教学的“美”为对象,回答教学的策略与技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学交往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交往是一个复合概念,应从不同侧面加以把握,教学交往具有主体性、互动性、互补互惠性、审美性的特征,交往与教学密不可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中人际交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社会化、人格发展、心理健康发挥着显性的和隐性的教育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