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王引之《经传释词》在虚词训释上的创造性工作从四个方面予以简要论述:1.对虚词注释形式的改进;2.对虚词词例的挖掘;3.对包含虚词的特殊句法的探索;4.对虚词晦义误释的发明。此外,还指出了《释词》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壹 序言 在《马氏文通》问世之前,我国的语法思想尽管不成系统,但已经较为发达,到了王氏父子的时代,更是达到其高峰。关于王氏父子在训诂学上的辉煌成就,人们归因于其对音韵知识的娴熟运用。我们认为,王氏父子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还在于其语法思想的先进.王氏父子的语法思想,从其著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要体现于《经传释词》的虚词观  相似文献   

3.
“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在先秦文献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意义多样,用法繁复,历来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文章将以《孟子》一书为考察对象,采取定性量的研究方法,从而深入探讨先秦汉语中“以”字做虚词时的语义、语法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自《马氏文通》起,虚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虚词对语言结构的完整和意义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其出现的频率之高、意义用法之广,都表明其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虚词是汉语语言特征的一种体现。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来说,虚词也是最重要的难点之一,通过中介语语料库可以发现,留学生的许多偏误都是由虚词的误用、漏用、错用等原因造成的。近年来,随着第二语言教学和计算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动态语言研究的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意义虚化而对句子生成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的虚词,已经成为制约理论突破和实际应用的瓶颈,因此对汉  相似文献   

5.
由陕西师大词典编写组编写的《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是国家《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编写出一百六十种中外语文词典规划》(草案)中的一种,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中型工具书,可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整理、研究古代典籍使用。该书的出版发行,对我国辞书编纂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词典是收集词语,加以解释,供人查阅的工具书。作为一部有价值的词典,就要求它具有收集词语的广泛性,释义的科学性和查阅的实用性,而《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正体现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为词书编纂工作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尔雅·释诂》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同义训释,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共同义位,不是同义词关系。借助现代语义学的理论,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有无共同义素存在为标准,可将非同义训释划分为两类:一、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有词义内部联系,二者有共同义素存在;二、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词义内部联系,即二者无共同义素存在。第一类非同义训释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古代训释的目的在于“求其同”,寻找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词义内部的相同相通之义;第二类则是古代训释不科学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词诠》大量引用了《汉书》文句作为范例.因为转承、传抄、排版、校对不严等原因,出现了讹字、衍文、脱文、引文次序颠倒等失误.订正这些错讹,有利于《词诠》的修订及虚词学著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校中文系词典组编写的《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于八三年出版,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到目前已经重印了三次,发行量达二十七万册,八五年被评为陕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现又决定第四次印刷。他们编写的《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近期也将与读者见面。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对《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作了认真的修订,同时结合中学古文教学和大学古汉语教学的实际编写了一  相似文献   

9.
"者"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也较复杂。弄清某些专著中的"者"字的用法,对于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古文阅读都非常有价值。本文列举了当前《古代汉语》教材对"者"的词类划分的不同观点,并对《孟子》一书中的"者"字的用法进行了初步探究,认为"者"在《孟子》中主要可以用作特殊的指示代词,也可以用作语助词和语气词。  相似文献   

10.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l 0]”.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2.
分辨词汇化形成的虚词与其成词前的非词形式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留学生要掌握这类词汇化形成的虚词,在教学上首先应该总体了解成词前的非词形式和成词后虚词的特点,然后再从句子主干位置、语义虚实、语音停顿三个方面来对比虚词与非词形式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因不谙方言俗语而释误、因未顾及上下文文意或望文生训而释误、因未分清是反问语气还是直陈语气而释误、因断词或断句失当而释误、义项(或词目)分合不当或义例不合等五个方面,指出《汉语大词典》在某些近代汉语条目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殷周甲骨文、金文的语句里,已经使用了一个趋于成熟的虚词系统。这个虚词系统跟后世的文言虚词、甚至和现代汉语虚词都有着连贯性。但是历来研究、解释古汉语虚词的专书和词典,讨论的对象几乎都只限于文献典籍,取材于《尚书》、《诗经》等等,很少有利用地下出土资料以甲骨文、金文为例证的。而个别研究甲骨文、金文语法的专著,又未能将甲骨文、金文中的同一虚词连贯起来作一历史地比较研究,这样,就不易看出它们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翻译中,完整准确地传递信息焦点,以达到信息的等效传递是十分重要的.在英语中,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是突出句子焦点信息的常用方法,而虚词或虚词短语在这两种手段的实现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理清英语虚词用法及其突出信息的方法,对于英汉翻译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恓惶”一词只能训释为“悲伤”、“可怜”,而绝无“恐惧”、“惊慌”之意,《辞源》、《辞海》等辞书析字为训,将该词训释为“悲伤恐惧”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所有语言在表达一定内容时,语言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英语语言更注重形式上的联系。传统的英语教学,从词的分类、意义和用法的角度,分析词的汉语意义和用法,忽略了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研究英语中的衔接手段,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提高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一在数以百计的研究刘勰《文心雕龙》的论文中,专门阐述“奇正”这一组重要美学概念深刻含义的文章却稀如凤毛麟角。因此,当读到《释“奇正”》这样的专题论文(寇效信著,刊《陕西师大学报》八○年第二期,下简称为《释》),就倍觉难能可贵。诚如《释》所指出的:“奇正”一词是“《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刘勰把“观奇正”视为品评文章“优劣”的“六观”之一(见《知音》)就是明证。显然,对“奇正”这一组美学概念作深入地探讨以求得正确的认识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对“因”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简述,对南朝齐梁时期道书《真诰》中“因”字的各种用法做了完全统计,并与上古时期《左传》中“因”字的用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反映了“因”字的历时演变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的语法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可从语法层面进入词汇层面构成复合虚词,也可从连接词组、分句发展到连接句子。  相似文献   

20.
东晋郭璞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他的《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中存在着大量的同词异训现象。所谓“同词异训”,即:同一注者针对相同语境下的同一个词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些同词异训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注释角度相近、意义彼此相承的同词异训现象;注释角度不同、意义相互补充的同词异训现象;特殊的同词异训现象。这三种同词异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郭氏致力于呈现不同文化内涵、对统治者进行政治隐喻、推动博物学发展、展现严谨的注书态度、致力于开创注书方法等主观意识和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