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田丰是袁绍的谋臣,为人刚而犯上,因谏袁绍勿伐曹操而被打入大牢。官渡兵败,袁绍后悔不听田丰的警告,因为耻见田丰,干脆砍了他的头。看来,从古至今,说老板错,都不会有好下场。榧子,安徽才女。大学时学的是国际贸易,但这孩子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涉及曹、袁两家的大小战争不知有几多,然决定胜负的一战却是官渡之战,而官渡之战的胜负表面是战将,兵勇的拚杀、撕斗、沙场上的恶战,而内容却是集中表现了曹操、袁绍两位统帅的斗智,是否能知人纳谏、从善,此乃胜败之关键,试看: 当袁绍决定在官渡与曹操一战而决雌雄时,谋士田丰就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  相似文献   

3.
官渡之战     
秋雯 《小朋友》2004,(1):2004
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袁绍决心消灭他。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向许都进发。曹操的部下听说了,都十分害怕。曹操却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我知道袁绍这个人,他志向高大,却外强中干。”果然,袁绍的人马还没到官渡,就被曹操用计打败了两次,损失了两员大将。袁绍吃了大亏,但并不甘心失败。于是,袁绍和曹军又在官渡发生了激战。曹操败退,回到军营坚守。袁绍就在曹营外垒起土山,筑起高台,在高台上向曹营射箭。曹操就造出霹雳车,把十几斤重的石头射向袁军,把高台砸烂。袁绍又挖地道通向曹营,曹操让士兵在营前挖一条又长又深的水渠,阻断地道出口。双…  相似文献   

4.
马昌飞 《中国教师》2012,(10):76-77
<正>三国时期,有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袁绍。一直以来,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袁绍的管理才能也广受好评。但实际上,这两个人物都不算高明。诸葛亮属于事必躬亲、任劳任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周易》研究的应用广泛,用来说明文学风格形成的尚不多见。本期刊发的《(周易)的阴阳之道对古代文学风格主流形成的影响》认为,不仅这一命题成立,而且《周易》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待深入研究.《三四十年代新诗形式演变的轨迹》勾勒历史轮廓清晰,评说得失恰切,是一篇用力之作.史学论文《论袁绍集团中士人的地域分野及其斗争》,从地理文化的角度裁判袁绍失败的原因。论文资料翔实充分.结论自成新说,本刊不吝版面予以发表。《试论北宋择都之误》比较洛阳与开封优劣,指出北宋择都开封是历史性的错误。开封无险可据,御蕃必…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攻下邺城.曹丕在袁绍家中看见袁绍的儿媳十分貌美,欲娶为妻.其父曹操遂其愿.孔融对此不满,便写了一封信给曹操.……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袁绍辖有河北四州之地,一度最有希望统一北中国,但官渡一役,终至败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幕中不同地域间士人群体的激烈冲突。袁绍幕中士人主要来自两大区域:一是以汝、颖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一是以冀州为中心的河北地区,他们都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从而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利益集团,不断进行着政治、经济权力的争夺与倾轧。他们斗争的焦点有三:一是关于是否迎奉汉献帝;二是关于南进战略与战术;三是关于拥立继承人问题。在这三大问题上,他们各执一端,影响着袁绍的决策。袁绍起初尚能居中协调,以求得政治的平衡,但逐渐丧失中立的态度与理智,一味偏袒河南乡里,压制河北人物,从而酿成了日益恶化的内耗,导致袁氏政权的覆灭。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混乱的汉魏之际,察举制度式微,此时逐渐兴起的人物品题之风对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以及对社会局势的变化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主要表现:第一,在“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汉魏之际,人物品题在“择臣”和“择君”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人物品题对制定战略战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人们对曹操与袁绍的对比评论,既突出了汉魏之际人物品评重比较的特征,又对曹操以弱胜强,战胜袁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绍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曾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势力最大,占地最广的风云人物,但在与曹操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却屡屡失败,最后兵败官渡,呕血身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袁绍作为一个管理者不知人、不容人、不纳谏、不善任、不自省,身为管理者都应该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攻下邺城.曹丕在袁绍家中看见袁绍的儿媳十分貌美,欲娶为妻.其父曹操遂其愿.孔融对此不满,便写了一封信给曹操.……  相似文献   

11.
“作业负担”有结症我出几个小主意田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各界呼声很高的问题,国家教委和市教育局也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但据了解,绝大部分学校学生的作业负担仍很重,结症究竟在哪儿呢?据我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教材本身难...  相似文献   

12.
《课外阅读》2010,(14):57-57
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相似文献   

13.
在河南省中牟县城东北五里靠近官渡水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官渡桥村。这里就是一千七百多年前,袁曹官渡之战的古战场遗址。据传现在官渡村的附近还留有当年曹操存放粮草的“草场”和袁绍屯兵的“袁绍岗”。不消说,这些古迹也是由这次战争而得名的。公元200年(汉献帝建安五年)二月,袁绍任命沮(jū居)授为监军,统领十万大军,准备渡河南进,直捣许昌。袁绍把大军集结在黄河北岸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先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亲自率兵从官渡北上,解救白马之围。他采纳随军谋士苟攸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引兵先到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伪装要渡河进攻袁绍的后方,使袁绍分兵应战;然后再以轻骑部队回袭白马,以攻其不备。袁绍果然中计。曹操急率轻骑兵,以张辽、关羽为  相似文献   

14.
时宗峰 《辽宁教育》2013,(7X):85-85
<正>历史上,许劭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我认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有借鉴意义。一、宽以待人袁绍军队大败的时候,曹操的部队在袁绍的图书中捡出书信一束,都是曹操的下属与袁绍私通,图谋反叛的信。这时有人提议按信中人名一一核对,把这些人全杀掉。曹操却拒绝了这个意见,并且说:"当绍之强旅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即命人把这个"黑名单"付之一炬,不再追问。曹操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稳定军心,这一点同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中的案例教学袁绍岐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中等职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这种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人练习,让每一个学员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判断,然后在...  相似文献   

16.
不要想当然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攻下邺城。曹丕在袁绍家中看见袁绍的儿媳十分貌美,欲娶为妻。其父曹操遂其愿。孔融对此不满,便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其义,问孔融事出何典。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人便用"想  相似文献   

17.
建宁事变和中平事变的结果完全不同,是由于士大夫在两次事件中对待中央朝廷的态度不同。董卓入京,袁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董卓入京直接导致了朝廷的混乱;袁绍又尽诛宦官,以致皇权愈加式微,是袁绍的策划开启了瓦解东汉政权的序幕。而士大夫心态的转变无疑也是导致东汉政权瓦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袁绍,字本初,汝南南阳人,自高祖父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或称四世五公,势倾天下。袁绍幼年为郎,弱冠后为濮阳长。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初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为中军校尉(一说为佐军校尉)。少帝刘辩即位后,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袁绍晋升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司隶校尉。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对于投靠他的士人能倾心折节,因此,有许多士人“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何进被杀后,董卓之乱发生,袁绍被迫逃出京城洛阳,在渤海起兵讨卓,被推为关东联军的盟主,在  相似文献   

19.
学会宽容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7万的兵力,击败袁绍大军70万,在获得的战利品中发现了一束信札,竟全是战前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暗通袁绍的书信。怎么办?有人建议:“可以逐一点对姓名,予以砍头。”曹操笑了笑说:“当时袁绍势力强大,我尚不能自保,他们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何必去深究呢?”遂命手下人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掉,还下令以后不再谈论这件事。官渡之战,曹操能够击败袁绍的因素有很多,但曹操的宽容大度又何尝不是重要的一点呢?在得胜的情况下,曹操焚书,对文臣武将的过错既往不咎,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曹操的博大胸怀。试想那些与袁绍暗通书信的人怎…  相似文献   

20.
憨陀 《高中生》2013,(13):21
《三国演义》看来看去可看出一个字:容。三国鼎立,曹魏势力最大,何也?曹操下求贤令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土,未必能有行也。土有偏短,庸可废乎?非常明确地提出求才不可苛求全才的观点。张辽、徐晃等原来为叛将,到曹营后受到重用,列为名将。曹操官渡大败袁绍以后,得到了不少下属暗结袁绍的书信,曹操看都不看,下令一把火全部烧掉,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