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因油菜花和徽派建筑享有盛名。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2.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之乡,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的山、水、竹、石、树、桥、亭、涧、滩、岩洞、舟渡、古民居等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卓英磊  蒋娟 《21世纪教育》2003,(12):111-112
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联办初中,成功创立了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较大发展的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无疑成为全国推选素质教育的样板和典型。在探讨怎样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搞好素质教育这一困惑各级教育工作者的问题时,本刊决定从本期开始对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及管理经验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类不断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过程。“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师即是为孩子点亮心中明灯、传播人生思想的‘燃灯者’!”乡村教师正是在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成为生命的“摆渡人”,时代的“燃灯者”。他们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他们几十年的坚守、全身心的师爱、一辈子的期盼,都是在播种希望,都是在孕育未来!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坚守,不仅有清苦贫病的默默奉献,更有对知识力量的理性相知,对学生生命的诗意相伴,对亲人伴侣的幸福相守。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针对小规模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学校从“修身·智享·创特”三条路径开展实践,开展“齐家式乡村教育家”能力提升实践,驱动乡村教师二次成长,育人育才,振兴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12—14日,第二届“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如期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社会主义学院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学分别进行了为期两天共八个专题的密集讨论,每场讨论都依次采取主持人介绍报告人、学报告、评论人评论、听众提问以及报告人回应等程序。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语境中的民俗节庆融入了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篁岭"晒秋节"作为婺源一张金字名片,其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日益凸显,在展示其文化传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发展、凝聚了古村人心、推进了社会稳定。篁岭"晒秋节"的重构,多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促进了旅游发展,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说过:“当你在教学生时,你真正教的,并必须与之接触的东西,是学生的心理.”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进一步指出:“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数学教师更应该运用多元的手段融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牢牢“拴”住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9.
王拱璧是我国“乡村”的最早探索者和先地者。1920年他在家乡进行村治建设和乡村教育实验活动。后来,村治建设不可避免地折了,但“青年公学”一直在苦斗中前提,直到解放后交给人民政府接办。王拱璧其人其事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风民俗及乡土文化为载体,以满足观光休闲、娱乐度假、购物体验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正在走向现代化,可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在逐渐消失。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认识及国内乡村旅游现状的反思,提出回归乡村性的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乡土生产方式孕育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乡村是古代文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诗意呈现,田园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支撑。本文从传统田园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出发,提出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的内在逻辑、方向及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决策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钱灿 《今日教育》2012,(9):28-29
刘家国,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奉节县长龙实验中学副校长、高中语文教师。1983年被分配到野茶乡小学的初中部,1997年调到长龙中学。曾获得奉节县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首届优秀专业人才、重庆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市优秀科研教师等称号。2012年4月成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中唯一一位来自乡镇中学的教师。他倡导并追求“诗化教育”,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诗人一样的气质,语文教学应该是诗一样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田正平 《教育研究》2021,42(4):82-102
浙南乡村塾师刘绍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大变动时期,努力阅读各类报刊、主动与维新派人士交往,了解国内外大势,激发了他的国族意识,改变了传统塾师“升斗馆谷以糊口”的观念,自觉地把培养人才与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在繁重的坐馆课读之余,广泛阅读各类新学书籍,改变知识结构,走出封闭的乡村,开阔视野,实现了从塾师向教师的华丽转身.从服务一乡一邑,到服务一县一区,在改革传统教育、推进新式教育的过程中,刘绍宽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家的地位提升.辛亥革命后历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孔孟学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并面临着被消解的威胁.此时的教育家刘绍宽,关注的重心从国家存亡的层面转而为中国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存废的层面.他怀着深深的不安与无奈远离教育改革的现场,回归故里,甚至试图通过恢复私塾式教学,“为后进造就几人”.乡村塾师刘绍宽30年间的人生轨迹,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大变革时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字上移”——渐行渐远的乡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乡村教育,人们往往谈得最多的是乡村学校缺什么东西,有说缺电脑的,有说缺教室的,有说缺师资的,也有说道路不好的,甚至还有人呼吁,能不能帮他们修一个围墙。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件事:一个乡村教育的“留”,一个是乡村教育的“走”。  相似文献   

16.
对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进行综述,形成如下基本认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乡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其实现需要更新发展理念、秉持系统思维、解决供需矛盾。在学生发展层面,既要注重提升乡村学生学业能力,又要关照乡村学生精神世界,实现乡村学生生命整全发展;在教师队伍层面,要解决教师流动问题,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完善师资配置政策,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在课程层面,要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注重乡土文化传承,实现乡村学校课程创新;在教学层面,要注重技术赋能和学校治理改进,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身份认同直接影响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近年来,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成果数量逐年增加。已有研究成果以"在乡村从教"为导向,探寻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缘起,剖析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意蕴,明确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梳理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表征,构建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实践策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树立"为乡村而教"的价值导向,澄清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教育内涵,把握影响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以中国为方法"统整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多元研究视角,构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体系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蒙 《生活教育》2014,(5):11-14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二战后的美国、日本都是依托教育增强其政治、经济实力的,如今中国的GDP已坐了世界第二的位子,可令人堪忧的是,与教育投入不成比例,甚至不如一些非洲小国。教育公平、区域均衡是近些年被屡屡提及的话题,而乡村与城市相比,一个更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乡村教育中仍处于窘境,差距悬殊,对乡村教育的投入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统筹乡村教育与乡村发展的几个典型项目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美国特别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强调参与乡村发展的主体多元性,社会公益组织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中美国情有差异,但两国农村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人力资源外流等问题。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我国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聚焦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构建乡村发展生态圈,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为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指导下,洛阳市栾川县政府部门应采取加强引导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特色培育和文化品位,提升服务品质等措施以促进栾川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