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突出的作用,其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从敏锐、新颖、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美和创造美。这里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创造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好奇和主动探究的心理表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面对大千世界中各种美的形态,各种新奇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想像,并由此而对其中的奥秘进行探究,语文教材中蕴藏或表现出的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社会生活的美、科学技术的美、道德情操的美,无一不对学…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实验,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的好奇心理。同时,在学生参与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动手操作,锻炼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知。 在教学《毛细现象》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材料,并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的学生正处在体力和智力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易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好学、好动、好胜,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总想弄个水落石出。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总是对具体的、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具不但创设了学生亲历数学探究过程的情境,而且通过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去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去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时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观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条件,激励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探索、去创新。 一、好奇──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由于小学生天性的"好奇",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好奇心的表现,其实是创新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童话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因此,儿童对童话有着特殊的爱好。可以说,儿童写童话是一种心理需要,可以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编写童话故事应该从低年级学生抓起,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下面我谈一谈关于指导低年级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几点看法。一、巧借道具,启发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童话。儿童的天性正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而低年级学生的想  相似文献   

7.
开放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在一些西方国家已应用多年。我在系统学习“开放教育”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 ,在中高年级开展教学实践 ,感触颇深。1 开放教育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 ,挖掘了学生的能力  开放教育的实施前提 :认为儿童具有共同的和独立的能力。儿童渴望了解他们周围的许多事物是一种天生的好奇 ,他们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天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活动一般来说感知上是无意识的 ,情绪性较明显切不稳定。如果让他们置立于一个充满新奇的环境中 ,他们的兴趣倍增 ,渴求去动手玩一玩、研究研究 ,这样 ,挖掘出了孩子们潜…  相似文献   

8.
李玉兰 《江西教育》2003,(24):28-28
1.激发好奇心理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好奇心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  相似文献   

9.
在绘画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思维、智能、情感均能得到发展。但这种自觉主动性如潺潺细流,如不加以疏导、丰润,就会渐渐枯竭。为此,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应以想画、会画、乐画为主要流程,积极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素质。  想 画  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正处于萌芽状态,他们好奇于山光水色、好奇于飞禽走兽、好奇于四时之景、好奇于风俗人情,每一种事物的变迁,都会扣动他们的心弦。基于这种猎奇心理,巧设情境,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日益增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反复推敲导入语、精心…  相似文献   

10.
没有观察,作文即失去了源头,就不可能有清新与韵味,不可能有生机与活力。观察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尤为重要。 一、要想使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第一,可以从有趣的事物入手。孩子们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都想探究个明白,这正是求知欲的表现。教者要善于揣测孩子的心理,抓住时机,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们主动自愿地观察,必将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比如:孩子们喜欢做游戏,不妨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精彩的游戏,学生们兴致勃勃做游戏,在玩中观察,一定会兴味盎然,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孩子…  相似文献   

11.
结课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好的结课语有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让人有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完之感。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结课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巧设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的好奇心具有两种特征:一是先天性,好奇心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二是泛化性,他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12.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初生的婴儿,就已经表现出这种天性。他们会用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探究周围的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是如何运作的,等等。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开始用提问题的方式表达好奇。到了两三岁,正是儿童问题最多的年龄。  相似文献   

13.
长期的作文教学的弊端,使多数学生对作文有很重的对抗心理,一提作文就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学生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作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心理开放,使之自觉地去写,愿意去写,怀着兴趣去写。具体做法有: 一、让学生写能够写好的题目和事物作文教学非常要紧的一条是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他们一上作文课就心理紧张,产生“作文难”的心理。要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4.
以往我一直埋怨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枯燥干瘪、言之无物。在指导写作时我强调文章要写得生动具体;在批改作文时我也指出写文章要多想,内容要充实。但始终不能解决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反复学习《实践论》,逐渐地懂得了人的认识来之于实践,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这样一个道理。我想儿童写作文是反映他们的思想认识,他们只有对事物有了认识才能有所反映。可是我过去忽视了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认识事物,提高思想;而是单纯考虑如何把书本中的思想内容、词语章法塞到儿童的作文中去。比如要儿童写《我的家乡——仪征》一篇作文,不引导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学生,对新出现的事物往往表现出较长时间的兴奋.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神经冲动,因为有趣的事物总是和愉快相联的.当学生接触这类事物时,自然就得到了乐趣,从而导致学生喜欢这一事物,进而产生出探究它们的意向.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当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出现时,青少年对事物的兴趣总会比成人浓些,他们也喜欢干自我觉得“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对那种操作简单、容易得到乐趣的事物,他们都明显地表现出向往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可分为:直接学习动机和间接学习动机。前者即学习需要;后者即学习愿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直接的近景动机逐步转化为间接远景性动机,应利用学生的“四好”(即好奇、好动、好胜、好学)心理特征,同时,根据职业中学专业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青少年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最为明显。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新奇新鲜的现象事物所吸引,并产生对它们了解的强烈愿望。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好奇心理,在课前布置好场地、器…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面对未知事物,我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孩子的这种心理则尤为强烈。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会表现出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的“高峰体验”状态。这种探究活动,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情趣盎然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形成深刻的体验,并指导他们表达体验,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利…  相似文献   

18.
李文华 《现代语文》2010,(8):131-132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语文新课标不仅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就首先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且还在以后的学段中反复强调“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还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提供给作文教学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对学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19.
保证幼儿的安全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应尽职责。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着3~6岁的孩子,他们热情、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随时准备行动,去探究他们好奇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心理激发化学实验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建业 《湖南教育》2002,(14):37-37
正确对待好奇、好强学生。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不能由于他们喜欢乱动或提出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而强行制止,甚至训斥。训斥只会使学生反感,扼杀了兴趣的萌芽。正确的方法是积极的引导。好奇是学生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感知的先导,兴趣的前提。对于初中生,他们往往以好奇心作为认识事物、探究事物、寻找根源的一种内驱力,因此教师根据他们注意的特点,将无意注意引导到认真地、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中去。好强是兴趣的动力,成功的先决,是与需要、自信、竞争相联系的。这部分学生引导正确了,会使他们信心十足,加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