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一文中,在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时写道:“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课文对“偻”的注释是这样的:“[偻(jǔ)]脊背弯曲,即伛偻病。”对这个注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其中的“伛偻病”应作“佝偻病”。  相似文献   

2.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散《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中语第三册)中“他植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一句,课本注释为:“(窥伺效慕)暗中观祭,仿效羡慕。”笔认为,编对“效慕”的解释是错误的,“效慕”应是同义复词,意为模仿、仿效。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朝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里描写了一个十分成功的职业种树者,其人所种之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问其秘诀,倒也平常,“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只不过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而已。每读此文,便若有所思:“顺木之天”,这简单的四个字其实不正道尽了教育的全部真谛吗?  相似文献   

5.
徐松 《语文知识》2006,(2):24-24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一句“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句中有“我”又有“吾”,细心的读者不禁要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6.
有为和无为既对立又统一。儒家强调有为,认为一个人应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对小学教育研究待人生。道家主张无为,认为无为才能有所为,无为也可以达到“治”的目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通过郭橐驼的种树术,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无为而后有为的哲理,他植的树都能生长繁茂而早实。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不妨退而思进,适当减少一点内容,降低一点难度,走进无为而后有为、不教而教的理想境界。■一、有所不教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内容简单,篇幅也不是很长,但它包容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李金龙 《阅读与鉴赏》2009,(5):33-33,32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散文。它通过对种树人郭橐驼既善种树又善管树的“养树术”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制漆性”(即尊重树木的生长规律)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即官吏治理民政)也必须“顺性”,不能“好烦其令”的道理。反映了作者希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百姓能各务其业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执教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文章讲述了一位种树能手的故事。种书寸能手郭橐驼种的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当时长安权贵和卖果者争相购买:有人问其缘由,郭橐驼则曰:“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促使其本性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正是他植树高人一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罗程广 《师道》2004,(10):37-3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效率之源。没有兴趣的事是很难做得好的。别小看了兴趣,兴趣的萌芽注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你只要稍稍关注一下生命的历程,就会对萌芽的力量叹为观止。然而有不少的人无福享受这生命的礼赞,虽然他也付出了园丁的辛劳。因为他们无意中践踏了兴趣的萌芽,他们违背了“种树郭橐驼”的原则。“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名篇,郭橐驼种树为业,他种的树“或移徙,  相似文献   

10.
朱正忠 《文教资料》2005,(3):101-102
唐代杰出文学大师柳宗元写过一篇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发人深省的传记散文《种树郭橐驼传》,文中写以种树为职业的郭橐驼“所种树,或迁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可见其深谙植树之道。“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既然别人种树都不如他,看又看不出名堂,学又学不好,只好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言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告诉我们一个高明的种树人,不一定是杰作频出的园艺师.因为他懂得——生命会在自己的大剪刀下失去原本意义。郭橐驼种树之所以能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其原因在于他能顺应树木的自然本性.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诗人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的道理。同样,学生是树.教育可以借鉴种树的经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一文中,在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时写道:“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课文对“偻”的注释是这样的:“[偻(jǔ)犦脊背弯曲,即伛偻病。”对这个注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其中的“伛偻病”应作“佝偻病”。查《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增补本)第443页有关“佝”的词条共有两个:“[佝偻]gōulou脊背向前弯曲;[佝偻病]gōulóubìng,患者多为婴幼儿,由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  相似文献   

13.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传统教育提倡“三勤”。对于每一位刚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老师,领导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要腿勤——勤往班里走;要眼勤——多往班里看;要嘴勤——多对学生说。领导这样要求是唯恐…  相似文献   

14.
近来翻阅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感受柳文中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八字方针”,颇受启发:作文教学是否也能“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呢?  相似文献   

15.
唐朝都城长安市郊的丰乐乡,有一位农民,姓郭,身患严重的驼背病,乡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橐(tuó)驼”,也就是“骆驼”。从此他也自称郭橐驼了。郭橐驼以种树为业,技术高超,远近闻名。他亲手栽种的果树,棵棵枝繁叶茂,果子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的人,都暗地里模仿他,可都不如他栽种的树长得那样好,于是很多人都虚心向他求教。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绝招儿’。我只不过是能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天性罢了。树木的天性是喜欢根要舒展,因此,栽种时培土要平坦,要填用旧土,填平后要压实。树这样栽好了以后,我们就不要再摸它、摇它,让树木按照自己生长的天性去生长就是了。”  相似文献   

16.
闫丽 《语文知识》2004,(9):25-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宇而幼孩”一句,课文释“字”为“养育”。高一学生对此感到很陌生。“字”究竟有哪些意义呢?笔者在此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7.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体传记,是其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它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的《捕蛇者说》可以说是形神兼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格式上两者非常相似。《种树郭橐驼传》是先介绍郭橐驼其人,突出他种树的绝活;主体部分是一问一答,主要是郭橐驼的“答”;最后是问者由此而发出的感慨。《捕蛇者说》是先介绍永州郊外所产的“异蛇”,由此引出捕蛇者蒋氏;主题部分也是一问一答,主要是蒋氏的“答”;最后同样是问者即“我”的感慨。其次,在主题上两者遥相呼应。《种树郭橐驼传》中经由种树的老百姓郭橐驼之口道出了“长人…  相似文献   

18.
李慧琴 《班主任》2004,(5):19-20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种树郭橐驼传>,说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京城富豪人家和以种树卖果为营生的人都争相雇用他.他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讲,有一个叫郭橐驼的懒汉,特别善于种树。他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有人问郭橐驼其中的奥秘。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奥秘使树木长得茂盛,只不过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他在移栽树木时,将树根舒展,带着旧土培平、捣结实,这样做完以后,就不再管它,使得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有些人植树则不然,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刚走开又回来看。更有甚者,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是否成活,摇晃树干来看是否栽结实了。虽说是爱树,实际是  相似文献   

20.
说“字”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写郭橐驼由种树而生发的联想:“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续,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其中“字而幼孩”是“养育你们的小孩”之意。可是,在现代汉语里,“字”之意一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二是“根据人名的意义,另取的别号”,这和“养育小孩”没有丝毫关系。但再仔细想,“字”的结构不就是“山”和“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