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物质生产的渐进与人口素质的逐步改善、社会急剧的变革、文化教育逐步兴盛等几方面剖析鄂东历史人物产生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死气沉沉的。我们的初中历史教材是采用“以事系人”的办法介绍历史人物。所谓“以事系人”就是教材讲到或提到的历史人物是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作为教材,要求简明扼要,不像史话体裁,可以对历史人物作较多的叙述和刻画。但作为历史教师,是需要通过教学来有意识地强化历史人物来弥补的:教师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笔者以为在一定意义上,历史教学就是历史人物教学。从新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以翔实的资料及其较为缜密的梳理,系统入微地评述了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红五军挺进鄂东南的历史功绩:消灭和瓦解了反动武装;开辟和扩大了根据地;引导鄂东南地区走上了工农革命武装割据的道路,等等。  相似文献   

4.
以翔实的资料及其较为缜密的梳理,系统入微地评述了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红五军挺进鄂东南的历史功绩:消灭和瓦解了反动武装;开辟和扩大了根据地;引导鄂东南地区走上了工农革命武装割据的道路,等等。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化具有很强的地缘文化属性,它的风格变化直接取决于地域风俗特征的变迁,而风俗又是民间艺术生长与繁衍的先天母体。鄂东在长江中游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民俗与民间艺术具有多种风格相互融合的倾向。故而考察鄂东民间艺术的风格必定要考察其历史上民族迁徙和移民背后的风俗变迁。本文试从鄂东的地理位置、早期的民族迁徙和明清移民历史等三个方面来考察鄂东民间艺术变化的历史原因以及在这种历史变迁影响下民间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简单地给以“好”“坏”之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阐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看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推动还是阻碍,并以此来衡量其历史地位。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做出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之事的人物,都应该肯定、赞扬和歌颂。反之,则应批判和谴责。在评价人物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要依据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绝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对某些人物可引导学生分段评价。要求他们运用教材,在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史学界着力研究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技艺百工、农民领袖等等,全面地涉及到,其中以政治人物居多。如秦始皇、曹操、武则天、岳飞、海瑞、李秀成等。曾都是众说纷纭的著名人物,而论者褒贬毁誉,至有天壤之别。近年,随着理论战线拨乱反正,重新评价了许多历史人物,进一步探讨了人物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现择要作一综述。一、阶级分析阶级社会中,任何个人都是一定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承担者,任何个人的盾动,都受到所属阶级和社会阶级斗争情势的制约与规定。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而且必须进行阶级分析。以“教条”、“框框”为由,拒绝或贬低阶级分析,是错误的。但简单化的唯成份论、公式化的贴阶级标签、以阶级“义愤”取代科学分析以及阶级斗争万能沦等等,都不是科学的阶级分析。把阶级分析仅仅理解为判别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不去考察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对历史人物的孕育与规定,也是片面的。阶级分析不是评判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标准,而是一个基本观点与方法,它应当是把阶级社会的一切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无例外地归纳到  相似文献   

8.
为弘扬本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突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想,本刊决定从2008年起,增建地方文化特色栏目——“鄂东文化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鄂东本土历史文化遗产,如“禅宗文化”、“东坡文化”、“毕升、李时珍古代科技文化”、“黄冈红色文化”等。  相似文献   

9.
闻曾曾 《文教资料》2009,(17):11-12
很多成语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尤其对于典故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人物,部分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成语释义对于典故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失之偏颇.不尽客观。本文作者以“纸上谈兵”与“李广未封”为例.认为语文教师需要把万卷书读全、读“破”.融会贯通.以全面、客观的视角评价典故当中的主人公.还历史人物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写《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卓具史识的评价。他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之一是“寓论于史”,即“寓论断于叙事”。主要是:(1)通过描写人物的某些细节来对人物进行评价;(2)通过人物的语言对另一人物加以评价;(3)以历史叙述表达作者的论断;(4)从两相对照中见出历史人物的优劣;(5)以人物自身的亮相表达作者的褒贬。方法之二是注意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主要是:(1)能正确分析历史人物所起的历史作用和消极影响;(2)注意分析历史人物成败的主客观条件;(3)分析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千百年来相沿袭用的固定短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我国历史悠久,历史上大小事件、趣闻轶事不胜其数。它们或引以为戒,或给人激励鼓舞,在广泛长久的流传中逐渐凝为成语。因此,成语中有一部分包含着历史人物和典故。成语包含历史人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较多的是一个成语讲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邹衍的“六月飞霜”,赵括的“纸上谈兵”,赵高的“指鹿为马”,张良的“孺子可教”,韩信的“背水一战”,汉武帝的“金屋藏娇”,司马相如的“子虚乌有”,班超的“投笔从戎”,马援的“马革裹…  相似文献   

12.
李贽评价历史人物,有自己的标准,就是要为被冤屈的历史人物“辨雪”,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本文从几方面对李贽评价历史人物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李贽在历史人物评价上与假道学家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3.
在高考作文中,请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是考生惯用的手段,也是屡试不爽的好方法。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呆板的登场方式(诸如“翻开历史画卷”、“古往今来”)让读者望之生厌,极大地削弱甚至损害了历史人物原本光芒四射的风采。因此,我们不仅要写好历史人物,也要设计好人物的出场,让人物在大地、在长河、在  相似文献   

14.
说到成语“一鼓作气”,人们就会想到《左传》中,庄公十年,一场战争中,“曹刿论战”的故事——曹刿说,打战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历史人物曹刿与成语“一鼓作气”紧密联系,不可分开,像这样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还有许许多多。把学习成语与其有关的人物及故事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等。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现撷例作“成语中的历史人物”填空练习,以供学习应用。共50个,每个2分,满分为100分,  相似文献   

15.
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的,死气沉沉的。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以事系人”,分析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好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以事系人”,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历史人物教学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讲授历史人物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问题 1.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我们讲的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  相似文献   

18.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文学艺术中的“三国人物”与历史上的原型是存在着差异的,文章以史料和文艺作品中的“三国人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地论及曹操、关羽、诸葛亮、周瑜、鲁肃,文章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文学艺术中的“三国人物”与其历史原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史教学中关于历史人物的讲授,占有重要的位置。历史人物的活动是构成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正面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与反面人物的恶劣行径,都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特别是正面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材。新的历史教学大纲在强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时,明确规定:“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这就为世界史加强历史人物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