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列宁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探讨邓小平理论对列宁社会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二十世纪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列宁晚年新社会主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马、恩的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又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大体上,可以把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划分为五个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的观点,是在其晚年形成的许多新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列宁经过长期深入思考、仔细斟酌后所作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论断。我们应当从总体上全面地来研究列宁晚年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3.
列宁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界定宪法的概念,划分宪法的类型,评价资本主义宪法,论证苏俄宪法的核心问题——人民权利,探讨苏俄宪法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阐述苏俄宪法的关联因素——共产党作用,强调苏俄宪法的实行,估量苏俄宪法的影响。这些思想,在俄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宪法事业创立和起步阶段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列宁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界定宪法的概念,划分宪法的类型,评价资本主义宪法,论证苏俄宪法的核心问题——人民权利,探讨苏俄宪法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阐述苏俄宪法的关联因素——共产党作用,强调苏俄宪法的实行,估量苏俄宪法的影响。这些思想,在俄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宪法事业创立和起步阶段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俄国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问题,是列宁晚年思考的中心问题。列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将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文明的发展相统一,从文明发展前提、文明发展路径、文明发展策略、文明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俄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文明发展的历史新路。这条道路既超越了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道路,又超越了俄国民粹派的“跳跃论”,也超越了马克思晚年的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列宁晚年的理论探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阶段划分、历史轨迹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温这些理论思想,研究和学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临终前口授、由秘书记录的几篇文章和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都是主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而展开的,都蕴含着他们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智慧和心血。可称为他们生平论述的压卷之作。两相比较,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风 《茂名学院学报》2001,11(2):4-6,15
目前有一些教材认为:列宁提出的“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没有稳固基础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是说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成熟程度不同的阶段。该文认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过滤时期,“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则是指共产主义,只有“没有牢固基础的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层次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之后,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是围绕这个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包含着密不可分的两方面内容,即社会主义本质观和社会主义实践观。这个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列宁认为要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必须化方面”两部分,其狭义内容为发展国民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繁荣文学艺术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等;文化建设还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二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其最高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制度设计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其本质属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遇到的挫折根本原因是背离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属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内涵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灵活多样的制度设计,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复归。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把斯大林模式放在现代化这一世界性历史进程的视角下去分析,它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合理性和时代局限性,进步作用应是评价它的主流,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周恩来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他的社会主义理论,他强调,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合工,农,学,商各阶层,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此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现以“人为本”价值观。但是,现实中,有的人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解读。从而会导致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歪曲和变形。因而,对以人为本的正确阐释,探讨以人为本何以实现问题就成了当前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瑞典社会民主工党(简称“瑞典社民党”)执政六十余年,高扬以平等、福利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的旗帜,倡导合作、共赢、发展、和谐,对“社会主义”进行改造,取得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良好成绩,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百年前就在一些人中间开始争论。20世纪初,同盟会的《民报》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在中国要不要、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和土地国有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民报》尽管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有模糊认识,但却反映了当时进步思想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苏联模式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具体体制.这种界定突破了苏联模式包含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层含义的观点,既有利于把东欧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失败区分开来,又有利于深刻认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邓小平认为苏联模武在总的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对立了资本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通过总结苏联模武的历史教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自身和处理好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关系,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研究社会主义理论问题时,提出和论述了实践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要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研究、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社会主义社会要不断变化和改革。这些原则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创新的开放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性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性的实践本质具体体现为发展战略上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上的快速发展以及理论形态上的与时俱进等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陈独秀蜕变为托派以前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当时的形势下,陈独秀提出了独特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通过探析其社会主久经济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经济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