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受到了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四个方面的本质区别:对俄国村社未来的发展道路的认识不同,对资本主放发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不同,对俄国未来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主张不同,对实现俄国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2.
赵岩 《教学与研究》2008,18(2):80-84
"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反映了消灭农奴制,在村社公有制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进步要求,体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为把西欧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民粹派理论的核心,对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经济化的国家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级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来,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经过探索,较好地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使马思的设想在中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他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俄国村社问题。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通过对俄国村社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俄国村社发展前途两种可能性的预测性设想,指出,如果有成功的俄国革命的引导和利用与它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俄国村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思想,其实质是以俄国为参照,探讨落后国家如何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跨越“设想”根据唯物辩证法是完全可能的,根据“世界历史”理论是有条件可能的,但根据当时世界及俄国的现实则是不可能的。对这一“设想”应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态度来总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望远登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是前无古人的。其现实依据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他们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是“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实行社会计划调节,无商品、无货币社会”,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将按低级、高级两个阶段发展”。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不可能丢掉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在国体上仍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仍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与共产主义同义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性及其所处的“独一无二”的历史环境具体分析而提出来的,并为实践部分地得到了验证,但这一重大历史哲学理论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阐释和未被实践所完全验证,因此,探讨这一理论的提出、依据及其与民粹派“村社理论”的异同,以及这一理论在俄国的部分验证,有助于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 ,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落后国度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根本条件。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但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却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邓小平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如何运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中国继续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具体途径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村社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与同时代的民粹派之间有着复杂的思想渊源关系.民粹派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试图走一条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俄国村社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发.但是,民粹派认为俄国可以在村社基础上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样,就使他们陷入了形而上学和空想当中,无法向前发展.针对民粹派固有的深刻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世界历史和无产阶级总体革命,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之进行了科学批判和超越.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套关于俄国村社和俄国发展道路的科学设想.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许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可能跨越,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不仅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包括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完成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经典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认识到这种不同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第一次突破了历史形态发展顺序,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和享受资本主义一切积极成果的大胆设想。这个理论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和内在的联系。学习重温马克思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着深刻的启迪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风云变幻 ,长期以来 ,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 ,学术界围绕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马克思和列宁对跨越论的不同认识及马克思对俄国村社认识进行了阐述 ,指出列宁和马克思对跨越论的不同认识并非简单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当时对俄国村社的性质认识不足等问题。据此 ,又对社会形态更替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对跨越论对东方国家的重大借鉴意义及跨越论所体现的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我党三代领导人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  相似文献   

16.
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有区别。于是有些人用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来批判现实社会主义,认为它是“农业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针对这种观点,笔者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并争论不休。然而应当指出,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作对比阐释的,特别是对西方“马克思学”的“对立”和“反对”说作辨驳的却是较少的。为了对这些观点进行辨驳,也为了揭示马克思晚年探索的价值取向,深化对跨越问题的认识,本文就此作了一定的剖析和论证。指出马克思1881年的“支点”说和恩格斯1892年的“幻梦”说的确存有差异,但这些差异是在不同年代、不同条件下由许多具体原因所致的,并不能得出“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于怎样跨越"卡夫丁峡谷",跨越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成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性及其所处的“独一无二”的历史环境具体分析而提出来的,并为实践部分地得到了验证。但这一重大历史哲学理论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阐释和未被实践所完全验证。因此,探讨这一理论的提出、依据及其与民粹派“村社理论”的异同,以及这一理论在俄国的部分验证,有助于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该设想指出跨越卡夫丁峡谷需要一定的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 ,也是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丰富、深化和发展。它说明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卡夫丁峡谷 ,但却不能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