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宿松方言中可以用作动词体的成分很丰富,其中的"着[tο0]"和"倒[tau0]"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宿松方言持续体标记"着"和"倒"的描写、分析,发现"着"是纯体助词,其本字是"着";"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部分已经虚化作唯补词、补语性体标记和纯体助词,由此进一步证明,现代汉语中的体标记大多是从词汇手段虚化而来。动词体成分的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亮点,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英山古属楚地,英山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楚语词,通过历史文献来探寻英山方言中的古楚语词,对理清英山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学界通行的分类,长治方言属于晋方言区上党片的潞州小片。在长治方言中,表示动作、事件在时间进程中所处的状态时,可以在动词后或句末用“喽1、喽2、啦、过、来、开、哩”等词,否定时在动词前加“没呐”。这些表达手段相当于印欧语的“体”,长治方言的“体”包括完成体、经历体、起始体、进行体和可能体。  相似文献   

4.
论长治方言的“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学界通行的分类,长治方言属于晋方言区上党片的潞州小片.在长治方言中,表示动作、事件在时间进程中所处的状态时,可以在动词后或句末用"喽1、喽2、啦、过、来、开、哩"等词,否定时在动词前加"没呐".这些表达手段相当于印欧语的"体",长治方言的"体"包括完成体、经历体、起始体、进行体和可能体.  相似文献   

5.
杨琳 《现代语文》2006,(7):86-87
湖北襄樊地处华中平原,属于北方方言区。襄樊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但也有一些区别于普通话,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语法特征。下面就襄樊话中的虚词“倒”的用法做一个初步探讨。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探讨的襄樊话仅指襄樊市区土著居民的襄樊:方言,即襄城和樊城地区的襄樊方言。文中用到的一些方言字也不一定是本字,只是与襄樊话音同或音近的字。  相似文献   

6.
柳州方言的“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方言中"倒"的用法比较复杂,共有七种情况。"倒"的动态助词和动相补语的用法是普通话中没有的。动态助词"倒"的用法是由动相补语"倒"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讨论光山方言动态助词"倒"和"的"的语法功能、意义分类及使用情况.在讨论中注重"倒"和"的"之间的比较以及它们与普通话"着"的对应比较,反映出该方言中"倒"和"的"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湖北恩施方言的非完全体有持续体、进行体和起始体。持续体的用法最复杂,与普通话差别比较大,持续体标记有"的""到""啊""起""起在""起个""到起""到在"等,都有各自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9.
光山方言体助词"在"按其功能意义可分为"在1"和"在2",分别组成不同的句式。主要探讨它们和动词搭配时所受到的体意义限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助词"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V+在+处所宾语"所起的重要作用,表明"在这里/那里"处在"在"语法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已经不再是动相补语,而是一个体标记.在云南方言里"掉"正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它的体标记的用法和做补语的用法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芜湖南陵方言主要采用的"在"、"咯""则"等标体词,考察芜湖南陵方言中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并尝试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进行比较,寻找其共通和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12.
汉中方言中的助词"倒"既是体貌标记又俱形容词词尾功能。它的体标记功能分别是将行体、持续体、结果貌、可能态等。"倒"的本字应该是"到",是移民从赣语区带来的。  相似文献   

13.
固原方言"一个"除了是表数量意义的自由的句法单位外,还可由"名+一个"构成固定格式置于表判断的陈述句和特指问句句末,附着在句末名词性成分后的"一个"成为加强指称的强调肯定标记。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动词完成体的表示法。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与普通话相应完成体“了1”比较中对其完成体的两种用法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天门方言“V+起(哈)+趋向动词”结构中“起”和“哈”的不同语义、语用情况,并结合其他方言里的同类现象,探索“起”、“哈”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重庆方言中"倒"和"起"的意义和用法多种多样,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从"V得倒/起"结构中的动词着手,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分析作可能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倒"和"起"的不同。发现:"倒"表示由此即彼的趋向性、持续的状态、施事、上限和能力或动作的结果;与此相应,"起"表示由下而上的趋向性、短暂的动作、受事、下限和能够支付完成动作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建议、禁止、催促、号召等等意义。安陆方言的祈使句有其常用的特定格式,包括"把"字类祈使句、"莫"字类祈使句、"唦"字类祈使句、"招呼"祈使句、"着"字祈使句。  相似文献   

18.
在麻城方言里"在"作为副词表示进行体,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在"表示进行体相比,有其特殊格式。"在"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放在句末,与麻城方言里的两个常用的助词"倒"、"地"一起,配合形成多种独特的进行体格式。  相似文献   

19.
“从声”是湖北省境内江汉平原和汉水流域普遍使用的一种重叠结构,流行面积广阔,使用人口众多。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从声”进行过研究,但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围绕词缀“声”的来源、“AA声”的语法功能、“AA声”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它的前途等问题对有些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临夏方言属于汉语西北方言中的一种特殊次方言,兼有兰银官话及中原官话的特点,还含有阿尔泰语成分。本文对临夏方言的"体"范畴(起始体、将然体、先行体、持续体、已然体、经历体、反复体、伴随体、短时体与尝试体)进行了探讨,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对部分现象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