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敦煌文献《摩尼教残经》《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和《下部赞》中时常出现对"树"的描述,在摩尼教中,树充任重要象征和哲学符号.尤其是其中的"活树"和"死树",乃摩尼教用来表达贯穿其教义核心的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思想最贴切的象征,从而通过阐明光明与黑暗二元之间的斗争,来彰显中际时期世界明暗二宗之战的深化和继续,借由"扶明克暗"来体现人类自身的道德修养、心灵的善恶和修行的优劣.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明暗二性的强弱变化,亦将最终决定灵魂能否及早得救、复归光明天国.  相似文献   

2.
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流士一世在其统治时期,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古代波斯帝国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3.
滕磊 《家教指南》2006,(5):89-93
琐罗亚斯德教乃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一度成为萨珊波斯、大夏和粟特城邦的主要宗教,在伊朗及中亚各地广为流行.至少在魏晋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就传入中国,隋唐时期曾与景教、摩尼教并称"三夷教",又称祆教、火祆教或拜火教.本文依据近年入华祆教研究的新进展,通过中西亚祆教寺院的比较,试图找出在华袄教寺院(祆祠)的一些特征,如位置、型制结构,内部设置火坛、悬挂素书、供奉神龛等,以期对中国的祆教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祆神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城市,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其地面积不大的古建筑,异常巍峨庞大,这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整个古建筑的气势和威严体现在庞大的体积和粗壮的支柱上,在古代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遗物而且该建筑具有浓厚的古波斯文明内涵实属难得。  相似文献   

5.
严春友 《中国教师》2013,(21):79-80
有些人以为宣称“道德是必要的”,便是道德;事实上他们只相信一件事:那便是警察是必要的。——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是尼采以散文诗的形式写的哲学著作,集中了尼采主要的思想。查拉斯图拉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家和预言家,尼采借用这个形象来表示对于未来时代——超人时代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福建教育》2011,(1):5-5
课间的时候,大一新生彭仲天托着电子辞典走上来:“我注意到.您刚才在课上说琐罗亚斯德教又名景教。或许是口误吧,但景教可不是什么琐罗亚斯德教,它另有所指。您请看!”电子辞典上的字体比任何人的字体都更标准和毋庸置疑:“景教.基督教的一支聂斯脱里派的别称……”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是一部厚重、凝重、丰富而魅力的力作,这不仅来源于作品的真实性,而且来源于作品的神秘性。而在白鹿原中,白鹿作为一个神秘的象征意象和中心意象,被赋予美和善的终极意义,并支配着这篇小说的布局谋篇。因而,对白鹿意象神秘性的探索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笔者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对"白鹿"这一原始意象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蕴含的悲剧性意蕴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文人“士不遇”文化模式里,马与人的恩怨,也带有士与恩主之间的主客对等性。由此派生出对于马识明主、辨忠奸能力的放大。马的神化导致画马、玉马等都可变真马。由于正统观念和宝马英雄模式的深层作用,良驹神骏也并不是逢主即忠,其效忠的是真主、真英雄。人与动物意识之间的互渗,当是马意象活跃的一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神女梦与狐妖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梦意象,而“神女”与“狐妖”更是传统作品中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对于女性的两种不同审美倾向。表面上看,神女和狐妖,一则端庄不可亵渎,一则来自山野之间,多有野性,难登大雅之堂。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与狐妖都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善恶两重性,是古人对于女性人物“外端内媚”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课间的时候,新生彭仲天托着电子辞典走上来:"我注意到,您刚才在课上说琐罗亚斯德教又名景教。或许是口误吧,但景教可不是什么琐罗亚斯德教,它另有所指,您请看!"电子辞典上的字体比任何人的字体都更标准和毋庸置疑:"景教,基督教的一支聂斯脱里派的别称……"彭仲天本来可以先把辞典上的方块符码通过那个叫做"记忆"的程序复制到大脑的信息存储区,在知识领域里完成一个最为中国学生所擅长的简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术界存在的一些时弊,甚至是一些非艺术的行为,有必要提出并纠正.真正的美学艺术主张以真、善、美的标准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不但要深入生活,还要修养自己的性灵.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药》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药》具有结构美、悲美、丑美等美学特征,虽然情节描写有许多悲愤之处,但给人以美的感受,是一种悲美。《药》的人物形象有许多丑的因素,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是一种丑美。  相似文献   

13.
柳永都市词从题材的角度可以简单地分为描写都市风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和歌颂帝王三种类型。描写都市风貌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的词作表现的是"朝野多欢民康阜"的主题,意象比较清新艳丽,文学价值较高;歌颂帝王的词作在内容上比较露骨,意象虽雍容华贵,但华而不实,文学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4.
《野草》是鲁迅最具个人化的心灵本。这种个人化是鲁迅融合中外各种艺术营养之后独特的学实验,这就决定了《野草》在美学内涵上,既具备一般散诗的特色,又呈现出超出一般散诗的陌生化的特色。章将其定义为常规性美与变异性美。这两种对立的美分别表现在散诗的语言、意象、艺术构思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二元论道出了意识和存在、人与物、唯心与唯物的对峙和冲突,这似乎是一个根本性的理论缺口,需要修复。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受到了哲学的特殊的关注,语言作为这一对峙和冲突的产物,成为弥补这一理论缺口的特殊材料。语言,只有在哲学的观照下,才显露出自然的特征和本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意象论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意象的发生过程呈现出三个阶段: “意”与“象”分述的孕育期; 刘勰“意象”论的萌发期; 历代文论家阐发“意象”并使其理论化的发展期。“意象”一方面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另一方面其理论在“意”与“象”、“形”与“神”、“意”与“境”等二元互动关系中构成, 赋予其文论内涵及其审美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作品中情景意象及诸种艺术要素审美构合的意境,其创塑出的艺术形象无疑更加鲜明生动、天然真趣,在整一统合的实的氛围中,蕴含更具丰富、深邃的想象玩味的虚空间,从而使韵味的审美内蕴在丰富与醇厚中趋向整合与统会,上升到更为强烈、丰富的审美感染力层面。从这一角度看,意境中的虚,是诗歌真味得以凸现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见,意境说和韵味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有机的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8.
诗歌欣赏具有三大美学价值:赋予生活激情;引发对生活的反思;启发心灵,激发创造性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苗族古歌》中的"枫木歌"是首特殊的长诗,包括六个部分,占"古歌"差不多一半的内容。枫树已融入了苗族社会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集体意象,有着很深的文化内蕴:枫树意象起初是与枫树本身的特点有关;自然崇拜深化了苗族对枫树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枫树崇拜注入了新的内容;故土回忆给枫树崇拜蒙上了一层悲凉意蕴;苗族风俗使枫树意象扎根于苗族社会中,烙上了深刻的民族印痕。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短暂一生熏充满矛盾,充满遗憾,充满人生的困惑。他用手中的彩笔描绘着心灵,歌唱爱,歌唱美,歌唱自由,他在迷茫的命运旅途中不知疲倦地跋涉,守护着自己的灵魂,其悲凉的命运熏凝铸了其诗歌永恒的艺术魅力。其多舛的人生,演绎了其诗歌创作的华彩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