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最痛心两类学生:第一类,高中三年,他们未曾读过一部完整的书,他们经历三年的语文学习.目的全是考试.他们没有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方法.也不曾受过老师的引导与帮助;第二类学生,数理化成绩优异.进入大学后.他们将告别人文学科,专注于理工类专业的学习.但是现在.他们还从没有被一本好书感动过.滋润过。  相似文献   

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神圣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全身心的付出和给予.它不同于母爱.却胜于母爱。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蹒珊学步时,却找不到父母搀扶的肩膀.他们开始上学时却只能靠一根长长的电话线联系.当别的孩子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像荒草一样孤独生长。人们给这些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断想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个勇士。有一次他们三个人坐着说话.齐相晏婴走过他们面前.他们没有站起来行礼。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毛病大多在于题目出得不好,即使勉强成篇,也无非是些空话套话,没有一句他们自己的话。叶老早就说过,文章是先有了意思情感才有题目的。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题目生根于意思情感,没有根,那悬空无着的题目从何而来呢?让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技巧.收集些空话套话,  相似文献   

5.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千遍万遍的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黑暗,收获硕果。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特别重要.这就要求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而且这份特别的爱要一直漫延在学生的四周.永远都不消失。  相似文献   

6.
我们毕业了     
刘天阳 《少年月刊》2010,(12):48-50
距离那次瞒天过海的“病毒大扩散”已经快一年了。暑假是寂静的.校园里没有了同学们的笑声.空空荡荡的地上只剩下树阴投下的斑驳光影。这天清晨8点.蓝天小学涌进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他们是谁.他们来学校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郑玲 《教育艺术》2009,(10):56-58
南宋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没有生活的积蓄.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倾吐的质朴无华.没有表达的真挚独特.没有情感的韵昧隽永。我尝试着把学生带到“诗外”.让他们博观,让他们厚积。  相似文献   

8.
About the Film 特种部队“G.I.Joe”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在上一部电影中,他们击败了恐怖组织“眼镜蛇”,并将其首领送进了监狱。然而,“眼镜蛇”没有被消灭,他们劫持并冒充了国家总统,诬陷“G.I.Joe”叛国,并偷袭了他们。  相似文献   

9.
兴趣.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也是学习成绩成功与否的关键。许多教师们因为教学意识不明确.只注意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他们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好好引导.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短暂.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引起注意,往往是开头兴趣满满,逐渐平平淡淡,最后兴味索然。这也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笔者认为.一节没有情感、缺乏形象、没有生气的课堂,就好比一片荒芜的沙漠.难以让智慧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失去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是相辅相成的。第一,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信息,学生的伦理道德观是他们分辨是非的标准,是他们人格走向的决定因素。第二,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是一...  相似文献   

12.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可无声的世界也有心愿。曾经有过多少次梦想,独立撑起蓝天一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天,一样都是幼苗一样都是心愿.一样需要阳光的哺育,一样需要雨露的浇灌。虽然他们很难长成参天大树。虽然我们没有什么惊人的奉献。为让他们残而有为.无名无利心也甜。”这段歌词写出了聋校教师的爱,道出了特教工作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只拿一本书就到教室,有的虽然拿有一支笔.但也没有拿笔记本,他们认为上课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了。笔者认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本没有体会到上课时“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也不可能没有优点,关键的是你盯得那一点,盯久了就会把那一点放大。如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我们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用平等的.尊敬的教育方式去开启他们,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让爱心去灌溉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在自信中树立健康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他们的内心都潜伏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姜艳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0-120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素材可写.而是在习作灵感涌动时不知怎样巧妙捕捉。如何避免学生的习作灵感稍纵即逝,让他们“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发挥想象.给他们涌动的文思找准流淌的出口是习作过程中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能 《考试周刊》2012,(85):170-171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着一场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巨变。当他们理应享受童年欢乐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当困惑和无助“袭来”时,他们没有准备,没有经验,缺乏指导,从而引发了许多心理困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温艳平 《学周刊C版》2014,(5):128-128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和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模糊性。他们在做事时缺乏责任感.缺乏协作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为自私自利.贪玩任性,桀骜不驯等.没有使命感。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虽然表面上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保持一致.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认同这些制度.也就是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没有表现出积极主动性。至于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并不真正明白。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18.
姚亚东 《高教研究》2004,20(3):11-14
一、辅导员应坚定对学生的信心.并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 有学者讲大学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可能联系到我校有人会哑然失笑——如此的生源,如此的学习风气.如此的……还能培养出大师?但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一些大师级人物必将出自我校.除此以外.我校毕业生也将奋战在各行各业的不同岗位上.不管他们是不是“有出息”.他们都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这一场景足以成为我们工作的巨大动力。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学生没有信心.对我们的学校没有信心.就无异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工作环境.试想.有谁愿意为一件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事情去奋斗呢?  相似文献   

19.
我是在穿过了一片被阳光烤炙的平原之后遇见他们的。 他们不喜欢声音,没有住到路边。他们居住在未开垦的田野上.靠着一泓只有鸟儿才知道的清泉。  相似文献   

20.
段艳华 《学周刊C版》2011,(11):125-125
现在是信息社会的时代.因此.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家长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学生的眼里信息技术是他们休闲娱乐的一门课程.对于学习其技术与知识显得轻描淡写。对于这样一种现状.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去引导甚至传授技能.让学生获得他们应有的技术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