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精神、历史理性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从“新现实主义”回归,到文学走向“边缘化”,到“私人化”、“身体化”写作,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双重地缺失了。通过对这种缺失的历史轨迹和原因进行考察,我们提出重构的可能:即历史理性要有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要有历史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怎样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教育,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地融入课程体系之中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育人工作当中明显的弊端,快节奏社会的到来,物质文明的兴起到信息时代的迈进,学生不仅仅要经历时间的冲刷,更加需要面对精神的洗礼,我国自古强调"寓教于人"理念,如何将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迈入非物质化金字塔的顶端是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文章论点起于真实剖析当代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及追踪溯源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由此对于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切实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正被广泛探索,高职教育在迅速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就业至上主义”倾向,导致人文精神的隐退与缺失,使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盲点和偏差,这势必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长远发爰。高职教育应纠正极端功利化和短视的实用主义倾向,确立“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有忽视学生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基本修养的培养的倾向,提出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在办学理念上要再现科学人文化的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要凸现人文与科学方法的互用;最终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通融.  相似文献   

6.
教育责任意识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项宏大的事业,承载着伟大的使命和责任。然而又有谁该对教育负责呢?当前,人们热衷于教育的公平、效率、公正等的辩驳,而给予教育的承担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少的关注。事实上教育责任意识正在日趋缺失淡薄,人人在呐喊“匹夫有责”又置身于“匹夫”之外。我们拟从政府、学校、教育主体3个维度来观照这一事实并试图从上述3个向度来重建普遍意义上的教育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初中科学教育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全新的发展变化,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而就需要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本文从科学教育教材辅助资料和课堂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上,浅谈初中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重构大学人文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玉昕 《化学教学》2006,3(11):16-18
论述了是化学与科学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化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建议应该在基础、专业、特色行动三个层次上开展中学化学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面向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以科学史、科学美和环境教育三大方面为突破口,探索了科学教育如何贯穿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缺失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高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现代高等教育需要重视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而在高校教育呼吁人文精神的背景下对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策略做出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作出阐述的基础上,对应对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试图从教学方法上就科学教育中如何渗透人思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自我发展素质的"职业人",单纯依靠技术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由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错位、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师资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通识教育出现诸多缺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以"育人"为基点,以培养学生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能力为目标,重构通识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必须认真面对和努力解决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务实、创新、怀疑和坚持,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求善、以人为本,二者具有统一性.但是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与缺失的现状.因此,大学教育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而实现这一融合的现实途径是变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完善管理体制、评价制度,改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师范教育改革十余年来,师范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式微,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缺失。根深蒂固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本体师范教育观、把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科学人文知识教育、片面强调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训练是其主要原因。师范教育改革应树立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为目标,知识能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三维一体的师范教育发展观;在课程定位与内容设计上,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的维度;在培育的途径上,构建起课程教学、团学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一体的师范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的平台;在课程教学方法上,要选择知识传授与情感激发、启发、引导一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井会利 《文教资料》2012,(14):113-114
高职培养的是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技能的传授,有意无意淡化了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进行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文章针对高职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教育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义学科性质时表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理念方面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特点"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人文教育目标的维度.显然,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无不蕴涵着宏富的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有的论者强调人文精神的普遍性,认为它贯穿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方面和始终;有的强调其超越性,指出它的实质在于对终极关怀的关注;还有论者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根.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积淀、缺失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苏红英 《考试周刊》2013,(67):162-163
高职教育中的文化缺失现象有其存在的原因。本文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其原因,重构校园文化:确立办学新理念,更新治院思想;"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形成南化院的"小气候";以职业性(技术性)向度为切入点,培养职业精神,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对这两种精神进行界定,对其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阐述,并且列举具体事例对其融合进行论述,其结果是两种精神在现实的生活世界本身,依据其共性以及互补的特点是能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规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是人类思想道德领域的重要财富,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隔绝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区别又统一互补.当前,两种精神融合的趋势逐渐显现,实现两者融合的途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努力争取实现二者的融合共建,对我们今天坚持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