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下“千校一面”的呆板局面,转变了学校的课程观念,调动了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校自身活力,张扬了学校个性。目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校本”意识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校本课程的“本”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6):F0003-F0003
华北机电学校始建于1948年,原隶属于国家兵器工业部,现隶属于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的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并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技术》2013,(7):I0002-I0002
湖南省武潭镇中心学校涵盖学校19所,在校学生6586人,在编在岗教师348人,有市、县骨干教师12人。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模范教工之家”、“县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县“文明单位”、县“校本教研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在大力进行新课程改革,着力推进现代教禽技术“班班通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方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充分体现了学校不可或缺的要素“长江”、“水利”、“教育”,蕴涵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治校精神,表达了学校的历史轨迹、现实追求、未来取向,诠释了学校传承和弘扬“水文化”,培育和崇尚“水文明”的思想,是学校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的表达和象征。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参考》2009,(9):97-97
西安市第七十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德育为首,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基人生,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奉行全面加特长的办学特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荣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田径项目传统学校”、“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周群 《教师》2019,(7):F0004-F0004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光明路小学创设“家校育人联合体”平台,将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阳光下的好伙伴’主题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省经典诵读示范学校”“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省中小学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省生态文明示范校”“市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市养成教育示范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建校20多年来,以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严谨科学的管理机制、优异的教育成绩,赢得了“全国优秀电教实验学校”、“全国十五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全国劳动技术先进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南省教科研先进学校”、“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以及中原油田“规范化学校”、“先进学校”、“十佳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油田六中骄人成绩的取得是与这所学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书育人教育原则密不可分的。学校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育人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幸到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考察了思维碰撞课堂.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好学校”需要课改吗?“好学校”,一般理解为名校、重点学校、优质学校.在此我们只探讨“好学校”对课改的态度。据笔者观察,在“好学校”中,虽然也有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实实在在地抓课改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但这样的“好学校”并不多。对课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学校往往是那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学校,如杜郎口中学。  相似文献   

9.
杨兴国 《教育导刊》2009,(10):61-62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聚在学校名称中的、体现学校教育服务水平的社会认可与美誉程度。我们学校乘荔湾区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实施“三品工程”的东风,将学校更名为“康有为纪念小学”,争创品牌学校,充分利用、整合康有为这一文化资源,确立了“有为教育”理念,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想为”、“能为”、“有为”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校本研究:基本规范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专业化教育研究在经历了群众性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两个阶段后,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入了校本研究的新阶段。在近年的校本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课例研究”、“集体叙事”、“行动计划”三类研究范例,基本理念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形成了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品质,即“有效地揭示问题”、“恰当地处理素材”、“提供新的认识”,体现了“表达自我”、“人文范式”、“日常叙述”的研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徐洁 《上海教育》2014,(13):85-86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内涵支撑,学校特色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我们以“红领巾足球文化”特色为起点,统整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快乐”类、“成长”类、“体验”类、“特长”类校本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舒  侯伟 《陕西教育》2011,(10):76-76
始建于1970年的三原县马额中学.现已步入了21世纪,虽历经40余载沧桑,却仍青春焕发。“省级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市级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市级优秀学校”、“县级管理示范化学校”、“县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这一路走来向人们述说着马额中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当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需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即“表象与本质”“模仿与生发”“校长与师生”“活动与课程”。这“四个关系”的把握关涉“如何理解学校文化”(文化本体)、“建设谁的学校文化”(文化母体)、“谁来建设学校文化”(文化主体)和“怎样使学校文化落地”(文化载体),贯穿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构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在此“四个关系”中,要求学校文化建设从“表面繁荣”走向“关注本质”;从“模仿借鉴”走向“自主生发”;从“校长主宰”走向“师生主体”;从“依赖活动”走向“融入课程”。  相似文献   

14.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0):I0003-I0003
大兴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739年。百年老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即“民主的教风、自主的学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开拓创新人才。2000年9月,学校先后挂上“大兴县教育科研实验小学”、“北京教科院实验学校”铜牌。学校聘请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主任粱威研究员为“名誉校长”,聘请王宝祥、钟祖荣、赵复垣等12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学校“教育科研顾问团”。学校以“扬起自信的风帆”为教育宗旨。以“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为校训,努力建设“求真、求异、自信、自立”的良好校风。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校”的宏伟目标,建立“专家工作室”,成立“学校发展顾问团”、“名师成长打造团”和“学生艺术指导团”,启动了“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双师(名师和良师)工程”和“双成(成人和成才)奠基工程”.实施“走班制”试验,创办了“读书节”、《扬帆报》、“蓓蕾文学社”、“启明星天文观测站”.开展了“以课会友”、“教育科研沙龙”、“春华秋实杯教学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对这些“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有效管理,关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关乎着学校的发展稳定。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形成原因、特点,并提出了“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号召,针对先富起来的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富后不劳”“五育缺劳”“以动代劳”三大问题,本成果从“开心农场”这一劳动教育的载体创新出发,率先提出“新劳动教育”概念。历时12年,本成果逐步明确了以“从小热爱劳动”为宗旨的学校劳动教育新内涵,建成了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了目标清晰、内容丰富、途径鲜明、方式多样的实施模式,整合了劳动教育新资源,形成了学校主导的“学校+农场”“学校+农户”“学校+企业”等劳动教育新共同体,实现了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同时,本成果形成了“价值创新、课程引领、系统实施、区域推进”的改革经验与方法,打造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7.
吴腾飞 《考试周刊》2010,(44):212-212,139
做好“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心声,然而,审视我国当前的“校企合作”,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学校一头热”、“合作内容单一”、“合作层次较浅”等问题。文章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校企合作”实际.就加强苏北地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有效学校”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鉴于学校的“平庸”和“低效”,致力于改进学校,开展“有效学校”研究。什么样的学校是“有效学校”,美国教育实践者的观念不尽相同,研究涉及到教师的“有效学校”观、学生家长的“有效学校”观和学校领导的“有效学校”观。美国教育研究者则对“有效学校”的影响因素、一般特征以及框架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校周边的“小混混”问题长期以来是困扰学校正常秩序的老大难问题。笔者分析了学校周边“小混混”的特征、活动情况和危害性,提出了整治学校周边“小混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是一所开办仅6年多的“新学校”。学校用了6年多的办学实践和思考回答了“文化兴校策略、教育立体发展路径”的问题,实现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学校以“星文化”作为文化建设内核,着眼“师生、教育、学校”的立体发展,积极落实“五育并举、全员育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