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老子》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文本,其文学史意义为许多文学史著作所“遮蔽”.《老子》“翻案”法具有创作论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与此同时,《老子》“翻案”法开创了一个被后世创作主体广泛接受的,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类文体中普遍运用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冯卫沙 《考试周刊》2010,(48):235-235
老子的《道德经》文笔洗练、言简意赅,立意高远、哲理深刻,虽寥寥五千余言,却涉及到诸多领域的思想内容。老子养生学对中国传统的宗教养生文化的影响深刻。《道德经》虽不是一部养生书,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提出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本文主要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以啬养生"和"以静养生"四个方面讨论老子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飞 《考试周刊》2009,(17):40-41
张爱玲在抗战胜利以后并没有被南京政府正式定为"文化汉奸"的罪名,但是社会舆论却欲置她于死地而后快,她的文学活动甚至于私生活,都成为公众谩骂的焦点。给张爱玲安上"女汉奸"的罪名,却多半是由于其与胡兰成婚姻的缘故。四十年代,张爱玲已经出版了《传奇》和《流言》而名满上海文坛,这个特殊的文学生涯时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时鹏征 《考试周刊》2011,(35):30-3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老子》五千言,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尤其是老子所持有的"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无为而无不为"等观念,还有老子对婴儿的赞美,其中都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意义。在老子之后,庄子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了老子思想中的美学意识。从"心斋"、"坐忘"到"无用之用",再到他对天地的赞美,无不体现着这一点极其深厚的超功利的审美意识。庄子认为,人想要达到自由和美的境界,就要抛弃一切尘世俗想,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在当今社会,它们仍不失为一种对社会人生有重大意义的现实教化理念。  相似文献   

6.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见之于《老子》一书。老子思想中蕴含的哲理、价值和智慧,营养过诸子百家,启迪过历代哲人的智慧。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陷逆境的柳宗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老子》作了较高的评价,从中挖掘出其积极"佐世"的思想。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能看出柳宗元的思想和文学中对老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挥的清晰痕迹。  相似文献   

7.
老子作为先秦百家的佼佼者,他所提出的以"清静无为"为主旨的道家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老子一直强调寡欲、朴素等清淡的概念,但他的救世之心是非常急切的。这一点从《老子》一书中展现的理想的桃花源中就可以看出。老子的理想社会包括理想社会的形态、达到理想社会的措施、理论基础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自从《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以来,一直为很多人所误解,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经常认为老子所提出的是一种复古倒退的社会理想。但是,纵观《老子》这本书,其主要内容是"道",而小国寡民也是在老子讲"道"时所构建的社会蓝图。无论从天地之大道、规律之道还是生活准则之道来看,小国寡民的社会形态并没有将人们带回远古时代,它只是老子为统治者所设计的政治蓝图。在今天,虽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空想,但依然有其积极意义在内。  相似文献   

9.
东晋慧远修习"念佛三昧"禅法的具体法门是"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此禅法在实践中融合了老庄的思想观念与方法:思想观念上,慧远追求的佛家终极境界与《老子》的"道"同实而异名;其禅定方法接近于《庄子》的"心斋"、"坐忘",强调昧然忘知、心神虚静。故此禅法的实质是"澄怀观道"。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它所关涉的是不同艺术门类艺术审美的差异。"虚境审美"和"实境审美"作为理解不同艺术的美学方法,对于认识文学经典改编中的得失不无启迪。论文通过19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虚境审美与实境审美转换、改编中"境"审美的不同层次以及改编中"境"审美的哲学蕴含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意境审美对于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更像是读《老子》的注解,亦有读书笔记的性质。《喻老》当为韩非后期重读《老子》所作的解说之文。正是这种创作时期的不同,使得二者甚至在文本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类文章的文体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经说体"的继承与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日:"温故而知新"。组织学生干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虽然已经发表74年了,现在大家学起来,仍然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老子》的出土文献,为老子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从出土文献来看,《老子》上、下篇的划分并非是依据其思想内容确定的,其八十一章的分法亦是后来形成的。老子以"道"为其思想的核心,阐发了"道"与"德"的关系是体与用、隐与显的关系。《老子》第三十八章提出的"下德"即"仁、义、礼",仍属于"德"的范畴,只是未能像"上德"那样完美。  相似文献   

14.
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真实性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虚构文学是伴随着"真实"这样有争议性的问题而诞生的,但这个"真实"应不单是以量化的方法来判定,而是更多的依靠接受者、创作者去还原非虚构的本真。非虚构意义上的"真实"更多表现为理性的真实,这也是区别于虚构文学的感性真实的。  相似文献   

15.
《越绝书》除了具有弥补正史之不足的史料价值以外,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虽然仍穿着“历史”的外衣,但文学意识已不断强化、史学功能逐步减退。本文从虚构的情节、荒诞离奇的神话传说以及细节描写等三个方面分析《越绝书》本身所蕴舍的文学因子。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一向以晦涩的内容和奇特的形式著称。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框架叙述与嵌套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层级叙述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多处运用戏仿等文学手法。这些使小说的叙述虚构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诸子学勃兴,“以子证经”的学术传统被打破,《老子》及先秦道家学统得到重新审视。百年间围绕老子其人其书和“五千言”真评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老子》文学研究虽寂寞却也成绩斐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对《老子》的文体形式、情感内涵、艺术特色与文章风格等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就以上几个方面对20世纪的《老子》散文艺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回顾,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了评说和瞻望。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儒、道、名、法、墨等家对"名"均有自身独到的看法。而《老子》对"名"的论述最富有哲学意味,《老子》通过对"名"、"道"、"言"的解析,展现了其独特的"名"论,并进一步论证了"有"和"无"落实到"名"的区域之后,"有名"、"无名"的区分与关联。  相似文献   

19.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评说《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不能偏离这个核心。《老子》论道,涉及音乐的话虽然只有四旬,却体现了“道”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道”的音、声外现的思想。“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审美的至高境界;“音声相和”是《老子》音乐审美的标准;“五音令人耳聋”是《老子》的音乐批判的准则;“乐与饵,过客止”是《老子》的音乐审美追求。这四句话共同体现了“道为乐魂”的音乐美学思想。“道为乐魂”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风骚”并称萌芽干西汉,定型干南朝。“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两个最早源头,影响后世深且远矣。在“风骚”精神的沾溉下,在地理环境的孕育下,南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文艺形式之风貌迥异;北方文化粗犷刚健、率真务实,呈质实之美;南方文化细腻柔婉、含蕴尚虚,显空灵之丽。南北文化之交融,自然产生新活力、新气象,从而推动文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