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突破中国教育现代性话语的困境,需阐释话语与现代性的概念来源,在“精神世界”“社会世界”以及“客观世界”中总结出中国教育现代性话语的三重困境,即技术语言、政治语言以及科学语言,并基于“天地人神”的四元世界以及“欲技道”共生游戏的理论基础,以中国教育现代性话语的3种创新方式——“艺术”语言、“存在”语言以及“游戏”语言作为回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滑坡现象,如何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教育人文内涵的缺失,源于一种现代性的悖论。文章试图从历史和现实语境出发,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困境在中国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是现代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现代性问题凸显.这就需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结合起来.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古人讲究教育艺术,现代人推崇教育科学;古代人运用智慧,现代人追求知识;理想的教育是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教育艺术的途径;积极引导、宽松环境是教育艺术的条件;提升境界、和谐发展是教育艺术的目的.只有把教育科学升华为教育艺术,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审视人类的精神处境,将教育看作现代化的动力,并成为现代性的思考者和批判者.重视和发展教育艺术应该成为帮助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5.
刘强 《广东教育》2006,(9):57-58
“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呢?……中国文化有形的根就是乡村,无形的根就是老道理。所以所谓中国文化已经崩溃到根,已根本动摇,也就是说中国的乡村已经崩溃,中国的老道理已经动摇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呢?……中国文化有形的根就是乡村,无形的根就是老道理。所以所谓中国文化已经崩溃到根,已根本动摇,也就是说中国的乡村已经崩溃,中国的老道理已经动摇了。”(梁漱溟《乡村建设大意》)梁漱溟讲这番话时是1936年,当时在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陶行知等学界扛鼎人物的领导下,中国推行的乡村教育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已经开展了10余年,而且成果显著。今天,当我们审视日趋衰败的中国乡村教育,审视全民族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式微,聆听梁漱溟的疾呼,依然感觉振聋发聩。用二分法来评判50多年教育改革的成败是自欺欺人。从民族发展大计来看,从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成绩来考量,以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来打分,中国教育的改革无疑是不及格。其中,最让人担忧的是因为乡村教育的凋敝而导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根”的丧失。本文就此谈一谈中国乡村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文化困境。一、城乡二元对立体制导致的资源不均衡使乡村义务教育的总体水平下降,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下降,文化建设无法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一直被视为缩小城乡差距的良方,在中国,教育却在其中起着负面作用。人为制造的城乡...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的迅速成长在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工具理性主义的蔓延,功利主义的盛行和主导意识形态的淡化,形成了社会浮躁和人们精神家园的荒芜。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必须超越理性主义视野,寻求现代性的意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探索内源现代化之路;消除单纯经济增长的影响,形成全面和谐发展理念。这就要正确认识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潜能,树立批判超越的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启蒙理性开启了现代性,同时也因为毁灭了古典理性而使现代性陷入虚无主义的危机之中。虚无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消解了古典意义上的整全与善恶标准,拒绝回答何谓美好生活的问题。受此影响,本来以善为中心课题的教育研究,放弃了探询何谓美好生活、何谓好教育,执着于效仿去价值化的自然科学模式,从而处于理性和非理性的困境与悖论当中。  相似文献   

9.
10.
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人的现代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性问题是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突破教育现代性研究困惑的有效路径是进行研究方法论的调适,从人的现代性视角研究教育的现代性具有其合理性。教育现代性研究源于人的现代性,服务于人的现代性的启蒙和提升。人的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的互动关联既变革着人的现代性,又言说着教育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严重缺失。应分析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重整教育资源,加强高校教师国学素养,调整大学课程设置,多途径提升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价值地位贬抑、地域基础消解以及道德观念弱化等问题。传统文化所遭遇的困境,也必然影响着现代德育。针对德育的现代化困境,批判仅是前提,而寻求应对之策才是最根本的目标。要超越现代化传统文化之困境,德育必须运用马克思具体总体性的历史视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用好学校隐性课堂;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稳定现代德育根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科学教育是在伪科学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地发展 ,无论是在培养科学尖端人才方面 ,还是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方面 ,都不尽如人意。科学教育的困境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 ,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 ,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建立科学教育与社会文化互动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支不容忽视的民间办学力量。然而,从宏观政策、内外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层次和发展定位等方面来看,民办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困境。导致这些问题和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滞后,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安排不合理、不明确,这直接影响了有志于民办高教事业的个人和团体的行为选择,也是目前我国民办高教处于边缘、混乱境地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我国水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内容。指出了我国水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校园环境、地方特色或媒体网络等。明确了我国水文化教育取得的成绩,如意义逐渐深刻、内容逐渐丰富、途径逐渐增加、团队逐渐扩大、成果逐渐涌现等。提出了促进我国水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如提高水文化教育重视程度、加强水文化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水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加强水文化教育师资力量、加强水文化教育国际视野等。  相似文献   

16.
教育督导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责是保障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能。目前,我国教育督导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和人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存在不足。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应将着力点放在重塑教育督导机构、转变教育督导职能和建设专业化的队伍上,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制度。  相似文献   

17.
教育依赖于本土文化背景,乡村学校教育也不例外。现今乡村学校教育肩负着承继、挖掘、创新乡土文化的重任。通过对广西三江县三所乡村小学的调研,发现乡土文化缺失现象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文化自信,学生衍生文化疏离,学校教学内容缺乏乡土元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处于弱者形象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城市化、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形态在离农教育中不断上移。为了走出困境,乡村学校教育应重视乡土文化回归与复兴、提升教师的文化资本、加强学生的文化濡化、匡正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真正成为属于乡村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精英道德观向平等多元现代形态转变中,道德教育既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又不能漠视社会的剧变,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这种探索难度很大,学校道德可能会将“好公民”的目标变为“身心健康的个体”,注重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在走到一个非常的时期,国家已经定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在目标、速度、进程、效率上要求很高,却制度准备严重不足的现实落差。一个是高目标,一个是制度不足,因此产生的问题就很尖锐。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怎么改革?在此略谈一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1997年以前发展显然过于迟缓;1999年开始大学连年扩招,但我国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2001年在校生约712万(而美国同期有4000多所高校,在校生1450万);13亿人的国度,大学在校生还不及2亿多人口的美国的一半;2002年增至…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差异与西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和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和其他研究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予以分析,并提出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理念的培育,构建地方性校本课程,加强学校与地方社区的联系等教育变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