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上课伊始,学生们正在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一生突然站起来热情建议:“王老师,我们重建圆明园吧。”师(微微一愣):这个提议太棒了。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看看我们都需要在园内建些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读书中。)生:老师,应该在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的东、西、南三面再修建一些小园。生:在圆明园中,需要修建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看来,对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们已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师(紧追不舍):那么,圆明园可以重建吗?(“可以。”“不可以。”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师(指指…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用在教学方面。应该是指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尊敬和尊重的关系。 1.和谐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很多人认为,师生交流的过程主要在课堂之上。我在上《小石潭记》时发现学生的热情程度人人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得特别激动、兴奋,但一节课不可能全用来交流资料吧。下课后。我与学生一起讨论有关的资料,这样,他们并没有因为上课时没用自己的资料而感到失落与自费力气。相反,通过这样平等的、轻松的交流,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以后在搜集资料时他们再也不像以前应付了事了。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教材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采用多种教法,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各自搜集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我根据交流结果进行小结;然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解决自己弄不准的字音,理解课文内容。在向学生介绍园内景观时,我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学生被圆明园的美景深深吸引之时,我问道:“就是这样一座最宏大…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实现有效的课堂评价,要抓住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是即时性,二是延时性。即时性强调的是对教学情境和状况的快速反应,延时性则表现为对某一教学情形的适度等待,看似相互矛盾,但是它们指向两种不同的教育智慧,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多方位思考和衡量。一、课堂评价要给学生发展的方向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及怎样去做。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前是这样进行师生交流的:师:猜猜我是从哪儿来的?生:您从北京来。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  相似文献   

6.
看着神笔,我心想:这支笔可是无价之宝呢!有了它我就可以实现自己助人为乐的愿望了,也太幸福了吧!那么,应该用它画些什么呢?正当我在思考画什么时,身旁走过一个小男孩,嘴里嘀咕着:“唉!《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里的圆明园也太华丽宏伟了,但还是被毁灭了,要是它还存在,我们就可以去观摩了,多好啊!”  相似文献   

7.
一、激趣导入,交流认识一上课,教师首先用投影展示三张关于“电脑”的照片,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掌上电脑、一套多媒体电脑。让学生看过三张照片,结合自己的预习、查找到的资料,交流一下从这三张照片中可以看出什么,想到些什么?学生在交流中能有机结合课前查找到的资料,如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情况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查找情况补充或介绍。学生也可能会介绍到关于电脑的多种用途与功能:处理文件、操控机器、网络信息等等。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再相机导入课题。(这样导入的意图一方面是从直观…  相似文献   

8.
【案例】《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断:师:黄河上惊涛骇浪,而艄公如履平地,他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假如同学们是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即将上岸了,想对“我”这位艄公说些什么?(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生:艄公,你真了不起,不愧是黄河的主人。师:谢谢你的高度评价。生:艄公,你的驾筏技术真高超。生:你真棒!在惊涛骇浪中,你是那么镇静和机敏。生:艄公,你真勇敢!你处惊不变,真伟大!师:能得到你们的夸赞,我太高兴了。除了夸赞,还想对我说些什么?生:下次我再来这里,还要坐你的羊皮筏子。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咱们有缘再见时,我一定会带你尽情领略黄土地特有…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现在的学生脑子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有无限的感慨:学生难教吗?学生不学无术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知道学生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  相似文献   

10.
周芳 《江苏教育》2006,(3B):43-45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被要求对全校上一节语阅读公开课。我选择了《糜鹿》这篇课。我觉得这篇课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知识有趣,学生肯定比较感兴趣、好把握,木会“冷场”.而且教参的备课资料十分详尽,还配有一段精彩的课堂实录,只要稍作改动就行了。当天晚上.我就将教案中精彩的部分拼拼凑凑,“择优”抄在了备课本上,写好了“串台词”,并进一步在头脑中预演、细化,配上了图并茂的课件。基本思路是:复习第一段导入,感受黄海滩涂的美;精读第二段,了解知识、学习说明方法;自学第三段,按表格填空后复述r重点);结尾总结,号召保护珍稀动物。没想到第二天教研组集体讨论时,同事的话把我的自以为是打入了谷底:“这么多内容,时间可能来不及吧。…‘这个设计把教参的三课时浓缩成一课时.挑那些能出彩的部分上掉了。你前面的课时都学了些什么呀?”“你这样设计.学生肯定只能跟着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1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3段知道的。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的景观很美。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  相似文献   

12.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13.
陈贵宏 《湖南教育》2003,(23):32-3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然而,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如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以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接着,各小组发言人在班上汇报各组提出的问题: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政府为何不…  相似文献   

14.
记得刚进聋校,虽然做好了聋生会发出“怪声”的准备,但进入学校一段时间,还是觉得很不适应。因为无论学生的读书声还是活动时的喊叫声,都觉得很是刺耳,也不知他们读些什么,喊些什么,只知道他们似乎也在学习,也在交流。还有一次,我刚进入办公室.就听到从我班级里传来“哇、哇、哇……”的大吵声,好像是学生在吵架,还不止两个人,  相似文献   

15.
郭静 《大学生》2012,(Z4):112-113
2011年5月一个早晨,我跟着杨春霖老师重走圆明园,在废墟上追寻失落的园林文化。杨老师常说:"跟我游圆明园之前,请你们捂上耳朵闭上眼睛,放下你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拿起相机跟着我一步一步去追寻,这叫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很喜欢这位业余老师——这个有些固执的老头儿,喜欢听他讲圆明园的故事,喜欢看他神采飞扬地比划着什么,喜欢他花甲之年却时不时地冒出两句很潮很时尚的网络语言,喜欢跟着他在废墟里爬上爬下,比起课堂上的老教授们,这位业余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路,营造氛围1.学生速读课本第110页《父母的爱》中的三个小故事,并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师生共同评议、小结。师: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你看到这些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点评: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者通过故事引路,以兴趣为先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揭示了本课的习作话题,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同时还充分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给学生以自主空间,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该目标给课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如何有效运用资料,这是达成该目标的关键之处。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师生合作补充资料和巧用资料进行阅读训练这三个方面展开,使学生不仅理解文本的丰富内涵,而且获得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人际交流的素养是小学语丈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但是.许多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比较茫然: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在教学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完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我和学生们对9加几进行了整理。我出示9+□=□,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们在一番思考之后,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