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留守儿童安全感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4名初中留守儿童和38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1.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2.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发展差异显著.3.安全感弹性发展的留守儿童与非弹性发展组儿童在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方面呈现显著差异.4.安全感弹性发展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且自我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自责与退避能预测安全感弹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自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根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我们以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为工具,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是否是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的各个项目和孤独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农村小学儿童不存在明显的孤独感,是否是留守儿童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支持项目上,性别差异显著,在客观支持上,年级差异显著;在留守儿童中,孤独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留守儿童对主观支持的感知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改善其孤独感状况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对394名儿童施测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变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通过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EPQ量表分别对96名学习不良儿童和102名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孤独感得分(t=3.02 P<0.01);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一般儿童(P<0.01);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及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显著多于一般儿童(P<0.01)。相关分析表明: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及神经质个性是影响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提高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4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社交焦虑均与自我意识呈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孤独感,而且通过自我意识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建议重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对其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注重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翔 《教育导刊》2014,(9):29-32
考察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实证依据。选取798名流动儿童,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三个维度、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三个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状况已成为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出现不少适应问题.但是,留守儿童并非一定是“问题儿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342名农村儿童,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保护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积极应对和主观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保护性因素,主观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应对和自我意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留守儿童孤独感和自我意识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儿童孤独感问卷和自我意识量表对江西省450名留守儿童施测,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现出是否与别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以及和谁生活在一起的显著差异。与别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以及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孤独感都更低;(2)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六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五年级自我意识更高,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比独生子女更高;(3)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我意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意识越高,孤独感越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留守儿童耻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537名留守儿童和492名非留守儿童对照组进行测试,探讨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状况及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在行为耻感因子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同伴冲突情境下,留守儿童采用退缩、攻击和幻想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则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关系耻感能够正向预测求助应对方式;四种耻感心理因子能够正向预测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也能负向预测退避和攻击应对方式;行为耻感能够正向预测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湖北省黄石市294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人际信任量表(ITS)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测试,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环境呈正相关;家庭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影响孤独感水平。由此得出结论,人际信任在家庭环境和孤独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调查和比较不同留守类型儿童的积极与消极情绪特征。结果表明:在积极情绪上,留守儿童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明显低于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积极情绪间存在正相关;三类儿童积极和消极情绪特征的年级差异显著;在消极情绪上,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生高于留守男生,留守时间越长消极情绪越强,消极情绪与三类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不显著。留守儿童在积极情感上的具体特征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消极情感方面的特征主要是与留守有关的孤独感和莫名烦躁。  相似文献   

18.
以1861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施测,以考察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均对积极应对具有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17.86%.  相似文献   

19.
不同留守类型农村儿童的情绪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和比较不同留守类型儿童的积极与消极情绪特征.结果表明:在积极情绪上,留守儿童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明显低于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积极情绪间存在正相关;三类儿童积极和消极情绪特征的年级差异显著;在消极情绪上,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生高于留守男生,留守时间越长消极情绪越强,消极情绪与三类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不显著.留守儿童在积极情感上的具体特征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消极情感方面的特征主要是与留守有关的孤独感和莫名烦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孤独感、领悟性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孤独感量表(UCLA)、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领悟性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领悟性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结果表明:在大学生领悟性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孤独感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