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学者林格伦认为,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问题行为常常迫使教师把当时的讲解停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并设法解决这些行为,因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教师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关。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林格伦认为,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问题行为常常迫使教师把当时的讲解停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并设法解决这些行为,因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教师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这些行为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干扰性,不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影响同学的学习有效性和人身安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以口头制止和行为教  相似文献   

5.
课堂行为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引起麻烦的一种行为。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学生对教师及学校的对抗态度(如骂人、发脾气、挑衅、推撞),破坏课堂纪律(如随意走动、干扰别人、交头接耳),不参与课堂活动(如上课不专心、睡觉、做小动作),以及课堂退缩行为(如畏畏缩缩、虚怯胆小)等。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不仅会影响其自身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会扰乱教师的正常上课秩序。文章通过梳理积极行为支持的实践研究,发现孤独症学生课堂干扰行为主要有离座行为、语言干扰等;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评估主要有描述性评估和间接性评估两种方法;问题行为功能可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获得自我刺激。在功能评估的基础上,干预策略主要为基于情境和前奏事件的干预策略,基于行为的干预策略和基于行为结果的干预策略。研究发现,积极行为支持能有效减少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由此结果为干预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会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活动,或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厌学好动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进而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那么,如何克服不良的课堂行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妨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而且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与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和教育心理学家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侧重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不良行为的研究,而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仍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宋百华 《教书育人》2013,(24):80-81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破坏课堂秩序的,违反校纪班规,不同程度地干扰教师正常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1]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可将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外向性行为与内向性行为。一小学生外向性行为的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这些行为:和周围同学讲话;议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课堂干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形成的干扰。语言干扰在课堂上,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想不到而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句话反复提示、强调,使处于思考、聆听、阅读、练习状态的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这种来自教师的语言干扰,学生虽然心生抗拒,却不敢告知教师本人,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导致干扰长期存在。如某教师上《草船借箭》一课,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学生开始默读课文还不到1分钟,老师又把刚才提出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还不断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不良行为有:①不注意听讲②干扰他人上课③故意向老师挑衅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也与教师有关。不加分析地将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一概归咎于学生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1)大部分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课堂干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形成的干扰。眼下有三种课堂干扰现象比较常见。语言干扰在课堂上,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想不到而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句话反复提示、强调,使处于思考、聆听、阅读、练习状态的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这种来自教师的语言干扰,学生虽然心生抗拒,却不便告知教师本人,导致干扰长期存在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如某教师上《我有一个梦想》,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学生开始默读才不到1分钟,老师又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还不断提醒学生:“老师刚才提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课堂 ,我们发现有许多中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 ,其学习活动不能很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 ,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它同学的学习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那么 ,在现阶段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把一个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转变成有效的学习者?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 ,现阶段中…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正襟危坐,鸦雀无声,专心听讲,认真作笔记;或者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然后一个一个起来回答问题,众人认真听,被认为是课堂纪律好.凡是影响、干扰、破坏“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的学生,则常常遭到批评、警告、呵斥和惩罚.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教学思想.在这种教学思想下,自然要求构建一个保证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纪律,教师调控课堂纪律的目的是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6.
教师行为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是教师在教育观念指导下,在完成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外显和内隐行为。这些行为是可分解、可训练的。教师行为必须通过长期的、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习得。教师行为实验室的构建及教师行为训练是科学、合理、有效并可移植的。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课堂意外干扰 ,是指教师在按照预先备好的教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突然遇到课堂秩序发生变化 ,而影响教师继续教学的情节。这些课堂意外干扰 ,处理得当 ,就不会影响课堂教学 ,否则 ,就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甚至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因而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意外干扰 ,对于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 ,在中小学课堂上 ,课堂意外干扰是件常见的课堂现象 ,这与学生年龄小 ,知识不全面 ,好奇心强 ,自制能力差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课堂意外干扰 ,往往是多发的 ,但大多是简单的单纯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  相似文献   

18.
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 ,难免会发生各种干扰 ,其中 ,课堂纪律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扰 ,如果教师对此问题不予以重视 ,就会使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紧张 ,教学效率降低。本文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及其类型1 概念界定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 ,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9.
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堂管理是指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即教师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和创造愉快的、建设性的学习环境 ,以及为了减少不良行为问题而采取的合理组织课堂活动、教学活动和利用自然环境因素等的工作方法。它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 ,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课堂管理是教师最关心的部分 ,也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成份。课堂管理中以预防为主 ,以处理为辅 ,在处理课堂行为问题时 ,应以最少干预为原则。基于此 ,谈三方面的策略 :一、制定规则而今一些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如 :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交头接耳等等 ,这些看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课堂中,我们发现有许多中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于学习或不能顺利地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很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 那么,在现阶段,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把一个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转变成有效的学习者?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