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是向社会输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对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有一个系统性认识。以政策作为传输介质,运用成长链的基本思想对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进行链化建构;从多元共治、政策制度化、政策创新、政策供需匹配的视角分析治理过程中的政策演化机制、治理绩效的评价以及反馈路径;最终形成一个“政策执行—绩效反馈”的治理循环链条。保障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持续现代化需要持续优化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的成长链循环。从顶层设计的党政引领、层级协同的政策决策机制和底层执行中内部治理常态与非常态工作相结合三个层面着手进行教育治理体系改进,有助于成长链循环的长效优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问责。中国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中国式科层制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整体利益、协同合作;在政策上偏向共同体主义;在实践上强调法治、公平、协调与认同。制度、文化和情境是导致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治理话语的建构不仅在于解释教育世界,而且也在于改造教育世界,从而服务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西教育治理话语对实践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与能动性,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政策旨在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增加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实现高考政策从选拔到兼顾育人的价值转型。在公共政策的复杂实施系统中,"选科走班"在高中学校的实践中表现为"选科容易走班难"、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参考、部分省份放缓执行新高考政策的节奏。从高考政策变化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政策影响利弊各有:其中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难度加大,执行效果亦受限于政策执行决策空间和专业模式;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取得突破,"专业+学校"招生模式给予高校专业化的空间;高中教师短期内工作难度、强度增大,但其专业发展将长远受益;高中学生成为新高考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新高考政策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决策权限、明晰分权合作共治框架;教育治理须尊重科学规律,纵向上健全国家公共教育决策机制;引入教育政策执行评价,逐步确立公共教育政策的决策与执行评价的平衡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协同社会治理的机制,引导民众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教育治理;顺应新公共管理发展趋势,引导新高考决策体系走向教育善治。  相似文献   

4.
论“一费制”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及其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一费制”教育政策,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一费制”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说明“一费制”教育政策存在能力限度。因此为了确保“一费制”教育政策目标的实现,政府必须实施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政府机构自身建设、建立教育政策评价体系以及调控教育政策制定执行四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设计,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角度提出具体考察要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方面,重点应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完善度、政策结构合理度、政策约束力度、政策延展度。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方面,重点应考察政策执行监督水平、政策落实程度、政策有效度、政策管办评分离度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现代化指标体系图表。  相似文献   

6.
蒋建华  崔彦琨  王鐘 《教育研究》2021,42(11):132-137
教育政策环境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媒介等方面的新变化对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政策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工具,通过跨越舆论学、教育学和政策学的学科界限,研究舆论与教育政策的关系,构建新的教育政策议程,有助于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为此,教育政策需要开辟新的视域,以应对教育政策议程中单向控制面临的新挑战.以新的教育政策要素为基础重构教育政策议程,建立舆论与教育政策之间"二维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即建立政府议程、传媒议程以及公众议程在专业议程帮助下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二维双向互动"有利于让科学引导教育,让教育引导社会,让社会舆论成为教育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政策的实施,校外教育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极为重要。注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强化政府对教育的责任是优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前提条件;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不断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关键所在;兼顾多措并举,建立和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缓解家长和学生对校外教育的焦虑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落脚点。应不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深入实施,促使校外培训机构与校内教育一道协同育人,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看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泛在的价值操作过程,也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育和评价之间,存在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与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之间的组合模式。正式教育的正式评价起着专业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教育评价在特定场域展开,受场域的影响。教育评价具有治理的功能,是治理的工具。从个体到组织、国家乃至国际,治理的层级不同,评价的内容也不同。善治既是对国家治理的评价,也具有教育治理的指导价值。评价具有导向性作用,评价也是治理的对象。从评价治理的角度上说,教育评价要持自反性的立场,对评价保持再评价的开放思维。一方面增强元评价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对现实问题的场域特征保持警觉,警惕教育评价陷入行为主义、经济主义、地方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陷阱。  相似文献   

9.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以“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政策与法律保障”为主题,围绕“教育法律制度确立与完善”“关于教育治理的政策与法律保障”“教育政策执行与评估”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实现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政策网络治理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网络治理具有启发意义.构建完整的教育政策网络治理模式需要从治理的主体、工具、理念、机制四个方面,思考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网络治理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公共教育利益的实现面临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这使得政府的公共教育治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政策网络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能够把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它强调教育政策网络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政策行动者的水平互动、建立信任和协调机制,从而使公共教育利益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利益行动者的互动中得以实现。因此,政策网络治理对公共教育的有效治理和公共教育利益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的政策影响力是政策实施目标群体对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反应与评价。通过对广州市100家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民办艺术教育机构受到政策影响程度是中等的;机构教师人数与政策影响力得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规模的艺术机构对政策执行的反应差异显著。民办艺术教育治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完善其法理依据,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或其他资源支持。学校对优质的校外资源可以采取多元吸收、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引入到学校的基础教育中。有关政策应当将不同教育类型进行分类,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培训活动,要制定专门的规范,建构精细化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视阈下,探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难点与突破乃是题中之意。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依然存在教育政策制定不科学、教育行政繁琐、教育管理偏颇、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局长专业化程度不高、中央层面改革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应切实有效的通过实施简政放权、推进教育家办学、加强教育监督、树立正确教育发展观、力促教育局长专业化、实现农村教育长足发展等有力举措,促进县域内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治理"小学化"的政策文本入手,追溯到幼儿园"小学化"政策治理经历了政策摇摆、全面整改、深化完善、多元治理四个阶段并表现出其独有特征。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的政策治理陷入"久去不去"的目标达成困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执行困境、"形似而神不似"的效果困境。基于公共政策视角,从政策目标、政策执行、评价监督三方面梳理分析其原因,明确要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必须拟定幼儿园课程的衡量标准;推进去"小学化"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落实专业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治理语境中的教育政策制定,是一种以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实现与教育政策相关的不同主体间利益"最大公约数"为宗旨。教育政策制定的回应机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回应主体、回应客体、回应渠道、回应反馈等方面构成。设计适应社会治理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首先,应加强体现治理理念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平台建设;其次,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制定主体间的信息畅通渠道;再次,建立与完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与制度;最后,创新对教育政策制定回应的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2017,(5):14-18
2009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政策目标偏离现象。通过对上海、安徽、河南三省市1000位校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和8次结构性访谈,发现绩效工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县域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出现新的差距、学校层面绩效考核工作异化、绩效工资政策激励目标空传等问题。执行偏差的表现是因绩效工资政策模糊导致的残缺式执行、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健全下的政策替代、群体及组织结构复杂下的象征性执行。建议从构建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高位推动善政、开展整体治理,推动多元共治、形成绩效共识,落实法定工资、建立绩效工资改革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地政府基于影子教育是否增进社会福利、是否加剧不平等、是否影响学校教育等基本考虑,对影子教育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治理政策.一般治理政策都会包括机构登记注册及其基本要求、人员聘用、学费、税收、监督与奖惩等内容.政府需要以评估影子教育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作为政策基础,以影子教育驱动力的识别作为政策方向,以寻求各方合作作为政策手段,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作为根本,实现治理目标.对我国而言,影子教育需要政府治理,而治理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市场,当下规范重点是控制提前教育和应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治理的根本还在于提供满足异质性需求、实现人人成才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1.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创新研究3.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4.国家中宏观教育政策与教育战略规划研究5.教育评价研究6.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双一流”建设等)7.师资管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管理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养培训等)8.职业教育管理研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质量与标准体系建设、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学业评价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策略清晰描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人们脱离贫困代际传递时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解释治理贫困代际传递长效性问题,可将该策略研究由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转向认知资本理论,并分析人力资本视角下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的三个逻辑困境: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低认知意识驱动导致的价值困境,贫困群体教育水平与认知能力"脱嵌"所致的实践困境,教育策略难以形成可持续政策的结果困境。政府官员要真正通过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必须基于认知资本理论,引导价值回归,提升教育脱贫政策输入过程的认知意识;重塑实践路径,促进贫困群体教育策略与认知能力的精准对接;重新进行结果评估,实现贫困群体教育认知资本策略的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0):96-108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进入专项治理的关键期,有必要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政策变迁、政策成效与新挑战入手,提出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现实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演化根据政策目标和价值追求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优化教育生态、校外培训机构规模、校外培训机构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面临公立学校教育难以满足需求端、教师工作压力陡增、家庭教育职能出现偏差、私人辅导形式管理困难等新挑战下,需通过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教师权益以及保持家校密切沟通等途径,促进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