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在解读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国内多维度对标指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但面临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缺口以及总量与强度控制指标不匹配、制约结构清洁低碳化、难以支撑重大项目、统计纳入炼化项目非能耗、约束电气化进程等6大问题,提出严控新增煤炭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创新统计考核机制等针对性措施建议,以期为广东省有效推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3.
运用DEA方法,核算了我国29个省级地区1992至2007年期间的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我国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表现为发散趋势,当前效率水平低下,但总体上存在明显的效率改善,节能减排政策亦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发现,我国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及其动态变化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总体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以2002—2012年陕西的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陕西能源消费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陕西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度是显著的。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就要改变以往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加强能用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中国能源消费的结构特征,依据经济学原理,推导出一个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演化模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对这一演化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估计,证实这一演化模型可以近似拟合中国能源消费的实际情况;据此演化模型,预测了2008—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演化路径:当前中国能源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正接近加速增长与减速增长的相变点(300608万吨标准煤).持续高速增长40年后开始接近其饱和值(601216万标准煤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我国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来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呼和浩特市农村为例,根据问卷收集的数据整理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呼和浩特市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进行了定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揭示了各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环境污染治理也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特征。因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追赶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9.
以1992~2010年全球106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经济增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经济增速高于7%时,不存在EKC拐点,增长将必然引起污染;相反,当经济由高速切换至中高速后,会出现EKC拐点.这表明经济增速由高转低对可持续发展是个好消息,"增速红利效应"大于"增长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夏艳清 《软科学》2011,25(5):77-79
通过建立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区分了污染物排放-人均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对长期关系的短期扰动,更准确地描述了我国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的关系,为环境规制的制定和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总量分析与地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各种消费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居民的总量消费函数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经验估计。结论如下:一是永久性收入假说更适于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二是不同地区居民的永久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乘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在一定的条件假设下,这将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中国经济结构必须从投资拉动型和出口拉动型向国内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在关注国内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对国内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李雪莲  朱中国 《软科学》2012,26(12):88-92,98
基于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及其细分项目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视角,对四川省1978~2010年的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公共投资总体过度中存在局部不足,其中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教育与科技事业投资仍有进一步增加投入的空间;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起总体促进作用,且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公共投资,但其中向第一产业领域的投资已出现过度,应避免继续盲目增加该领域的投入;消费呈现整体不足,其各细分项目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从产出弹性来看,消费各细分项目均小于公共投资、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29个省区1989-2007年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废气3种环境污染人均指标与人均收入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废水排放量随人均收入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人均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人均废气排放量随人均收入变化则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利益最大化、社会效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通过整合这三个决策目标,构建了随机需求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商品、多准则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运用Nash均衡及带权重系数的价值函数分析制造商间、零售商间的非合作竞争行为,描述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多目标决策行为;使用商品的销售价格、交易成本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因素产生的品牌差异、消费者偏好的商品效用函数研究需求市场上产品选择问题,分别得到了供应链各层及整个网络的最优化条件,最后给出具体算例以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随机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路建设计划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目标、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部门规划与区域规划,以及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方针、政策来考虑项目的要点、目标和建设理由,并根据国家的人力、物资、资金等资源供应状况,在项目评估的基础上对各项目进行优先排序,根据国家财力,按照项目投资效果大小顺序进行项目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总结出经济增长、FDI及环境污染两两交互影响的研究体系,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及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冲击在时空上的传导过程。研究发现:经济大省如北京的经济增长发生冲击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产生微弱但持久的正效应,同时对FDI也存在正向影响;FDI大省如江苏的FDI增长在3期内会拖累自身经济增长,长期则表现出对经济持久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大周边及自身环境污染;河北的环境污染分别在4期与3期内对经济增长与FDI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则会抑制经济与FDI的增长。此外,还结合模型半参数部分探讨了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经济增长、FDI与环境污染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VAR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国内投资、政府消费及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内国内投资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短期内政府消费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从长远看,居民消费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19.
周明 《未来与发展》2004,25(6):35-38
信托业以其财产管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和社会公益等功能的发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但是由于信托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使得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金融部门的发展大大滞后。本文从这个思路出发,探求制约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制度原因及其改进建议。一、信托制度的外部性“外部性”理论是1910年由马歇尔(Marshall)提出的,并由庇古(Pigou)于20世纪20年代加以丰富和发展。外部性是外部经济性(Economic Externality)、外部不经济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资本工具效用异质性视角,研究了跨体制性社会资本和专业性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具有的跨体制性社会资本和专业性社会资本确实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由于不同社会资本工具效用的异质性,跨体制性社会资本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下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更为显著,而专业性社会资本对研发投入不论是在融资约束背景下还是非融资约束背景下都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并且研究发现专业性社会资本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更有利于企业未来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