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社会认知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认知上一出现了偏差,行为上也就会随之出现差错。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样会受到社会认知规律的影响,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数学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会影响其教学行为,给数学教学造成  相似文献   

3.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历史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会影响其教学行为,给历史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若教师的认知产生偏差,势必影响其教学行为,从而会产生负效应,所以研讨物理教师的认知偏差现象,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若教师的认知产生偏差,势必影响其教学行为,从而会产生负效应,所以研讨物理教师的认知偏差现象,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社会认知又称教师的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同行颁导等的交往接触中,对其心理和行为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由认知者──教师、认知对象──学生及家长、教师同行、学校领导等、认知情境──学校教育情境三部分构成,这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复杂多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教师的社会认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给教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分析认识教师的社会认知偏差,对防止和克服教师因认知偏差产生行为偏差有积极的作用,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工作…  相似文献   

7.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给化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师的常见认知偏差及其成因浅析浙江省磐安玉山中学(322302)陈进前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育学行为,给教育教学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化学教师的...  相似文献   

9.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给数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因此,研究数学教师的认知偏差现象,对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教师的认知偏差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知识基础、能力结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的形成大体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间接把握和直接认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看法有时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0.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是指观察者依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人们的归因受归因偏向、社会视角、自我防卫等因素影响,常常会有偏差。人们可以通过合理认知、换位思考等方式突破归因偏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849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了大学生感受社会烦恼行为的5个认知结构:一般交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异性交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公共场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私人交往中的社会烦恼行为和课堂上的社会烦恼行为.同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感受5类社会烦恼行为的4种因素:首先是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前4类行为上感受困扰较重,最后一个行为相反;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5类行为上均表现为困扰程度更重;非学生干部在第1种、第3种和第4种社会烦恼行为上比学生干部感受困扰程度重;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第2种和第5种社会烦恼行为上比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感受困扰程度重.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幼儿教师只有力求使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和谐统一起来,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情绪和情感因素在师幼交往中具有特殊意义。从行为学上来看,人们的交往行为一般是依据交往对象的特征、对交往对象的预期而随时调整的。当交往对象在各方面处于优势时,人们往往会注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社会认知,不仅包括学生对社会人和事物的意识或认识,还包括对社会本质、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的感知和反映。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往住忽视学生的社会认知与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在关系,从而影响了学校思想教育的效果。其实,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在学校思想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外界各种影响,反映到教育对象的主观世界中,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形成行动动机,并在思想上作为行动方式的选择,然后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行动动机转变为实际的言行,在多次重复的活动中,行为变成习惯,变成个性。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来看,“知”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这里的“知”不仅是思想品德的理论认知,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师在师幼交往中的情绪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幼儿教师只有力求使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和谐统一起来,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情绪和情感因素在师幼交往中具有特殊意义,从行为学上来看,人们的交往行为一般是依据交往对象的特征、对交往对象的预期而随时调整的。当交往对象在各方面处于优势时,人们往往会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不使之失控或失范;  相似文献   

15.
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一定教学媒体进行的知识、情感、行为的沟通与交流。由于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的影响,教学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知偏差,如何正确认识认知偏差的危害并采取策略实施有效调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反复证明,按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去挖掘人的心理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有效地挖掘教师的心理的“内在潜力”,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领导对教师发生认知上的偏差,就会影响对教师的态度、情感、动机清晰度等的变化,从而直接地影响管理的效能。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在相互联系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偏见和误差。从社会心  相似文献   

17.
一名四年级学生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用暴力的方式和同学交往,不尊敬师长。心理教师主要运用了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和认知行为练习及家庭治疗技术,对该儿童进行个案辅导,对儿童的家庭养育模式进行干预。最终帮助儿童改变了偏差行为,重塑了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8.
认知偏差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包彩琴本文所说的认知,是指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能力等作出的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班主任的认知时常会产生偏差。因此,了解班主任形成认知偏差的一般原因,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一、首因效应首...  相似文献   

19.
偏差行为学生是农村学校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帮助学生改变偏差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及教育偏差行为学生,对农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现实和长远影响。根据偏差行为学生的表现及成因,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这将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对于中职学生异性交往偏差问题要通过团体辅导进行有效干预,从而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