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在思想和诗歌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都希望国家强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他们的诗歌都充满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关心国家的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揭露祸国殃民的黑暗腐朽势力,歌颂正义战争,反对不义之战……,这是李白与杜甫的共性.另一方面,李白与杜甫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他们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李白的思想比较杂,融合了儒、道、释等各种思想,而杜甫恪守儒家思想;李白狂放不羁,叛逆性格很明显,而杜甫忠君思想较为突出;在创作方法上李白主要是浪漫主义,而杜甫主要是现实主义…….关于李白杜甫之异同比较,已有不少学者,作过深入的论述,本文着重探讨李杜异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研究了中华文化是怎样陶铸李白的,但地域文化是怎样影响李白的,研究还不够。唐代诗人都是受中华文化的陶铸,从而形成诗人们的共性,而李白是个性特别  相似文献   

3.
李杜山水诗都以表现壮美、崇高美为主要特征,但也不乏笔致清丽的优美之作;李白山水诗多雄奇,杜甫山水诗多雄浑;李白山水诗多出世之想,杜甫山水诗多入世之思;李白山水诗多夸张,杜甫山水诗多写实;同为风格柔婉优美之山水诗,李白仍以表现阔大之景为主,杜甫则以擅写纤小之景见长。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既是一统的又是多元的。李白主要是接受南方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北方文化、西域文化的影响。李白吸收了各地域文化的精华,才成为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万古李杜诗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古时期最最有名的诗人,一个在蜀中孕育了他的天才,一个在蜀中度过了成熟而多产的创作期。李白独一无二的个性和天才,杜甫对题材和组诗的扩展,使得诗歌具有一种个人的、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的艺术。这也是中古四川对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杜甫对李白的叙写主要有三类,正是这三类描写,刻画了全方位的李白形象。在整个唐代,也只有杜甫这般细致描摹出了李白姿态,这最早同时也是最真实的描绘,于后人认识李白,具有非凡之意义。社甫对李白诗歌的推崇,也正是体现了南北文化合流在李白身上的体现,奏出了真正的盛唐之音。可以说,杜甫叙写李白,在树立了李白形象及诗坛地位的同时,也问接确立了李杜的并列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化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文化和主干文化,数千年来它不断向周边地区传播,以极强的辐射力影响其他地域文化。中原文化对其他地域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众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借助中原人口的不断外迁而产生的。这些外迁的中原人把他们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文化等带到当地,使中原文化与那里的土著文化融合。在中原人外迁的广大地区中,古越地是中原人流向的一个重要区域。越地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接纳来自中原地区的各类人才。中原就是通过人才的不断输出,使中原文化对越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在中原之地出生、成长起来的伟大诗人。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和诗歌“集大成者”。他的不朽诗篇,忠实地记录了历史,大胆地揭露了社会矛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较高的人民性,被后人誉为“诗史”。而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先秦以来各个诗歌流派的成就,并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他的诗风格多样,感情深厚,内容充实,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961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这是迄今为止河南唯一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者。杜甫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诗人,是中国多个地域文化环境共同培育的结果,但中原文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鉴于此,本刊约请了省内一些杜甫研究工作者,撰写专文对中原文化的主要内涵、杜甫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以及杜甫作为中原文化精神的代表对后世文学、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这次探讨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它是山间的一汪清泉,能够尽快成长为我们中原文化研究的滔滔江河,甚至浩瀚海洋。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在中原之地出生、成长起来的伟大诗人。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和诗歌"集大成者"。他的不朽诗篇,忠实地记录了历史,大胆地揭露了社会矛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较高的人民性,被后人誉为"诗史"。而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先秦以来各个诗歌流派的成就,并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他的诗风格多样,感情深厚,内容充实,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961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这是迄今为止河南唯一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者。杜甫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诗人,是中国多个地域文化环境共同培育的结果,但中原文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鉴于此,本刊约请了省内一些杜甫研究工作者,撰写专文对中原文化的主要内涵、杜甫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以及杜甫作为中原文化精神的代表对后世文学、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这次探讨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它是山间的一汪清泉,能够尽快成长为我们中原文化研究的滔滔江河,甚至浩瀚海洋。  相似文献   

10.
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杜甫巴蜀诗在杜诗中占相当大的篇幅,与杜甫长期流寓巴蜀、受巴蜀文化影响关系甚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丰富了杜甫的诗歌创作,极大地拓展了杜甫的诗意空间。杜甫巴蜀诗不仅展示了巴蜀的自然风物、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与巴蜀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将巴蜀文化与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机结合,使其诗意空间更具丰富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本是祖籍河北钜鹿、出生于长安、家道贫寒、父宦卑微的长安人,其与唐代名将张公谨的宗族关系相当疏远。但在唐代寒庶攀附高门、"虚引他邦"等时俗文化影响下,僧一行攀附张公谨而称祖籍昌乐,并自谓张公谨之"孙"。僧一行出生地及祖籍地特别是出生地的判定,对剖析其天文素养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笔记和传奇婚恋故事中分别出现了"妒妇"和"贱妇"两类女性形象,她们因其社会地位的迥然之别尤其是有无士族的支持而有着不同的婚恋遭遇,产生了不同的心态与反抗方式。唐笔记中的妒妇与唐传奇中的贱妇在时间上以中唐为承接点,这恰是士族于唐代进一步衰亡的转捩点,文学作品中女性从"妒"到"贱",反映着唐代士族的渐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遣唐使废除的原因,历来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课题,目前一般认为遣唐使制度被废除主要是因为唐朝国力衰微以及当时日本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困难等,但是单从这两方面的原因来看并不能使人信服.本文从造成遣唐使制度被废除的根本原因出发.综合考虑了当时遣唐使制度被废的各个因素,试图给出一个更为客观而比较全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论元代隐逸山水画的纯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逸山水画在宋代几经挫折,产生了很多作品,但就其纯粹性而言,仍不及唐代,山水画中的隐逸文化略呈颓势。山水画在元代才摆脱颓势,完成了对唐代山水画的隐逸回归和升华,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农民的军功思想虽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但同时又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唐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农民当兵固然也有军功情结,但更具有明显的履行义务的色彩,而后期则功利性尤为突显。同时,农民对从军当兵的认识具有二重性,一是期望通过从军博取功名,另一方面又畏惧当兵,困于兵役。  相似文献   

16.
唐代251名状元中位至宰辅者,初、盛唐连一个也没有,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占状元总数的3.98%,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他们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制度风气开明的封建王朝,其中仍有一些诗人因诬陷馋毁、思想言论激进、诗文创作不合时宜、政治斗争失利等原因负罪,从而导致了他们人生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黠戛斯文字与突厥、回鹘相似,亦以碑铭石刻记述历史文化,但其语言的突厥化在唐代逐渐形成。包括文字、宗教信仰、历法使用、风俗习惯在内的黠戛斯文化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因素兼收中原唐朝的汉文化。呈多元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南唐诗在五代十国诗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至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南唐诗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研究较为肤浅,主要是点评、感悟式的评价;20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才陆续展开.南唐诗有着丰富的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唐代“题画诗”在历史思维的支配下,使文学本位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初唐的艺术真实风貌,盛唐在奋发之情支配下的水乳交融美和雅淡美;中唐的虚无关和现实美;晚唐的衰亡之音演奏的深沉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