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我们多思索、多钻研,更好地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发展好每一位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宗旨。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我们会在这份爱中丰盈每个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品的教学效果不佳与教师讲授方法的不当大有关系。只有尽力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突出其作为文学家的生命个体特征,才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理解、认同鲁迅的兴趣和愿望。  相似文献   

3.
《孤独者》中关于"孩子"的叙述既体现了魏连殳作为知识分子的反叛,也揭示了他堕落的原因之一。同时,"孩子"作为一个媒介将鲁迅的旧我与新我展现在读者眼前,体现了他矛盾、孤独乃至虚无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4.
关注儿童,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关注生命的集体走向。中国现代文学中不乏光彩照人的儿童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冰心先生《最后的安息》里的翠儿,张乐平先生的命运凄楚的三毛……鲁迅先生不仅仅塑造形象,更是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爱护别人的生命. 1、敬畏生命--知道"我从哪里来". 要培养孩子的生命意义感,首先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科学正确的、完整的生命观,即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的起源、本质,看到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只有这样,才能唤醒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为什么要读鲁迅?鲁迅之于当代中学生的意义何在?1.鲁迅和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彼此接近的通道。2.让中学生从鲁迅作品中领悟如何面对社会发出建设性和批判性的意见,尽到公民的责任。3.鲁迅是文学语言的大师,学习鲁迅的作品就是学习大师的语言。二、将鲁迅的生命课题慢慢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命话题专题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做教师的不能把自己的认知强加在学生身上。尽管我认为鲁迅作品有以上的意义与价值,可学生未必认可。学生们未必读得懂鲁迅,即使读得懂,也未必喜欢鲁迅的风  相似文献   

7.
关注儿童,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关注生命的集体走向。中国现代文学中不乏光彩照人的儿童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冰心先生《最后的安息》里的翠儿,张乐平先生的命运凄楚的三毛……鲁迅先生不仅仅塑造形象,更是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8.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特教教师如何对智障孩子实施生命教育提出几点看法:一是教师应当领悟生命教育的真谛;二是教师应当具备生命教育的素养;三是教师应当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何谓生命关怀?生命关怀是指教师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成长,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关注个体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生个体生命的主观能动作用。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它不可逾越,也不能逾越。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喜欢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看待孩子、要求孩子,企图让孩子迅速地成熟,结果塑造的只能是心理、性格畸形的"老成少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生  相似文献   

12.
在《野草》中 ,通过生与死、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绝望与希望的二元对峙形态 ,抒写了鲁迅现代意识中的强烈孤独与顽强升跃 ,展示了鲁迅最终对生命、光明未来与希望的“战取”,并标示了鲁迅关于生命与历史的文化哲学的深度 ,而成为一种“鲁迅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略论王瑶对“学者鲁迅“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通过王瑶先生对“学者鲁迅”的意义阐释的个案拓史的层面上,展开对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化文化与文学的一个人格符号的解读,从而可以论证,研究鲁迅,因为个体生命需求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心理上,其阐释的内在动因也有很大差异。鲁迅对我们的生命渗透和我们对鲁迅生命认识,在生命认识,历史和人文意义上是无穷尽的,从中看到鲁迅到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医家讲医德,教师重师德,为人父者,怎能不讲父德? 鲁迅先生在《热风·二十五》一文中,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  相似文献   

15.
鲁迅散文蕴含丰富的人学思想,生死之间就是鲁迅散文人学的一个精神体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狗·猫·鼠》《父亲的病》描绘了生机盎然的乐园与隐鼠、父亲的死,这是鲁迅最初的生命意识与死亡体会。鲁迅在《无常》《女吊》中赞扬了这两种鬼物,映衬的是民众对生与死的达观与不屈不挠的态度,从侧面展现鲁迅的生死体认。面对青年人美好生命的戛然而止,鲁迅著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感到珍爱生命与正视死亡的必要性。《死》中,鲁迅诠释了自我的生死体悟,生要"赶快做",死是"随便党"。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人因梦想而伟大。教师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放飞着每个孩子的梦想,成就着每个孩子的梦想,创新着每个孩子的梦想。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21世纪,要迎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当教师,我们的教育应当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只有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入手,把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目标,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爱,引领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野草》是鲁迅生命的哲学.其中九篇是以梦的形式而构建的,在这九个梦里鲁迅展现了他对生与死的两难困惑,面对这样的困惑鲁迅选择了无奈的回避,其中“梦中梦”的独特艺术构筑体现了鲁迅纯然的生命艺术.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目的就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如果生命意识淡薄,那么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意识。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晓宏在《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