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N+N复合词因其表达的简洁性和构建过程的复杂性成为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是,英语隐喻型N+N复合词的意义构建过程并不是无规可循的,相反,它遵循一定的语义认知规律。本文基于Benczes提出的基于概念隐喻而创建的N+N英语复合词,旨在运用概念隐喻理论系统分析这类复合词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为复合词的内部构建提供了新研究视角,使其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语法和形态分析中.分类(type-of)以及部分一整体(part-whole)的范畴化关系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Ungerer & Schmid以此对英语复合词的内部构建展开了认知研究.基于此,文章按照词性和组成成分,对汉语N+N复合词进行范畴化研究,探究内部不同的认知图式关系,构筑不同的认知模型公式,以说明汉语复合词作为短语/句子结构压缩的产物,意合程度强,象似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以概念隐喻为源头、空间理论为雏形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汉语新复合词跟随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妙趣横生,值得摸索。汉语复合词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过去的研究重点是划分其与短语的界限以及对复合词出生地的定测;研究角度主要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结构分析、视点相对性等理论。所以,本文以分析大量的新汉语复合词语料库为动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汉语复合词尤其是那些新鲜出炉的汉语复合词意义产生的过程,试图进一步增强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的阐释力,提供一个新的识解汉语复合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探讨复合词的构成,认为隐喻、转喻在复合词的构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汉英语N+N复合名词隐喻、转喻构词理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它们的异同,初步地阐释了汉英名+名复合词的构成及其共性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前人研究较少的"比N更N"结构进行了深入阐述,开创性地认为其具有独立的构式身份,并重点论述了"比N更N"构式的构式义、"N"的特征及构式的理据性,说明构式语法对于汉语新型构式的可操作性及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吴京 《现代语文》2016,(4):78-80
"V_1+V_2+N"是汉语动补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构式,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围绕该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学者们从传统句法学、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等角度进行了描述,做出了许多精辟深入的分析。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疑问,并尝试采用题元理论重新探讨"V_1+V_2+N"句式的生成路径。通过对此类结构的句法推导,明确这类结构的句法生成,证实了它与同义句式之间的同源关系,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偏正复合词作为从语法结构上对汉语词汇的分类,其内部成员之间语义关系丰富多样,以中心语为核心,探讨名词性和动词性中心语的偏正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从共时的语义凸显和历时的词汇化角度解释不同语义关系形成的原因,成为对汉语偏正复合词进一步认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N的V”短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最后6年关于“N的V”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表明,研究不断采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并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如姚振武从共时,历时结合的角度对“N的V”的结构类型提出了新的看法;沈家煊,王冬梅,詹卫东运用了认知语法,配价语法的理论对“N的V”的构成作了深入的解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句法平面对中心语V的词性,“N的V”的句法功能性质,“N的V”的结构类型等的认识上,分歧并未消除,语义,语用平面的研究尚较薄弱。  相似文献   

9.
目前与"吃"有关的表达在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吃食堂、吃请、靠山吃山、吃官司"是汉语表达中比较独特的一类句法现象。这一类句法结构具有很强的术语性,整个动宾结构的意义整体性强,往往不能按照字的表面的简单组合来理解。不少学者从认知、语义、语用等角度做了阐释。本文将对"吃+N"类短语的句法结构的生成、句法的形式特征及其句法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对英语"eat"与汉语"吃+N"动宾结构的对比性分析发现,两者存在动宾结构的不一致性,在句法特征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汉语以及越南语偏正结构的差异,特别是名词短语差异,主要从结构的语序以及认知顺序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偏正结构往往由"中心语"和"修饰语"两个部分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固然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所谓的"偏"是具有修饰功能的语言成分,即修饰语。所谓的"正"是被修饰的"中心语"。汉语和越南语偏正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是一致的。但唯有语序不同。汉语偏正结构的语序是"定语+中心语",越南语偏正结构的规则是"中心语+定语"。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汉语和越南语认知模式的差异。越南语认知顺序是:短语中的主体,即核心成分,在说话人的思维中先出现,因此转化成语言时也是位于前面的。汉语的认知顺序是:先从中心语的属性、特点或位置等相关因素入手,中心语出现在名词短语的最后。  相似文献   

11.
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你+N"和"你们+N"两个结构内部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文章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的"你+N"结构进行详细描写分析,并将其与"你们+N"结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你+N"结构和"你们+N"结构的转换条件主要受到"N"的选择、受话者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的"的隐现也会造成不同语用效果等结论。本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称代词+N"这个上层结构以及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V+N1+N2结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种较常见的句式,这类结构中的动词与传统意义上双宾结构中的动词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语义、语法两个角度分析进入非典型双宾结构的动词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考察我国高阶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N+N组合概念时,对两个主要组合概念认知机制的调用情况。结果显示:此群体偏向于否定“结构对位”机制建立的“属性映射”N+N概念意义的合理性;主要调用“场景构建”认知机制对N+N概念进行“关系连接”释义。这种偏向性一方面表明“属性映射” N+N概念是英语学习者的认知难点,母语认知机制在英语组合概念理解中有负迁移作用,另一方面提示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英语技能培养,也要加强英语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4.
“V+N”的结构歧义除了由动宾短语与偏正短语同形造成的之外,一些“V+N”偏正短语的内部也会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这类“V+N”偏正结构歧义的形成是因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能是同位关系,也可能是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论A了N     
形容词带宾语是汉语中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传统的分析是从多方面讨论形容词的词类归属,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不一而足。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角度着眼进行分析,在信息输入这方面,A了N和NA 或NA了似乎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但从隐喻的认知模式这方面来说,只不过是认知主体运用不同隐喻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志华 《文教资料》2009,(20):38-4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非范畴化的角度出发,分析"X+的+中心语"结构转指"X+的+中心语"中的"中心语"的现象."的"字结构("X+的")从具有修饰语性质的形容词性范畴逐渐转为具有名词性质的范畴的过程就是非范畴化的过程.转喻和转借的认知模型对非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的"字结构的非范畴化也有着其他认知语用动因.本文就是对此结构的非范畴化进行的一次尝试性解读.  相似文献   

18.
非N式“小N“结构与一般的定中结构不同,“小“在句法上是中心语 N 的定语,语义上描写的却是与N相比较的另一事物M的属性.我们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对这种形义不对称的结构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史上,一些句法结构由于其中的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退而变成了词。现代汉语中的一部分N+V状中复合词有些就是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短语的词汇化结果。而句法中状语的顺序又影响到N+V状中复合词不同类型的词汇化进程和数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N字母下的所有双音节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进行了考察,认为传统的复合词的五种构成方式不足以涵盖所有的复合词,复合词的结构类型分析还需要更加细致、完善的体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