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诱注中的"读曰(为)"和"读如(若)"是较为重要的几个术语,也是历来较有争议的术语.从对高诱注释的实际研究来看,这些术语运用中各有侧重,即各有其主要用法,"读为(曰)"主要用于明假借,而兼有注音等功能;"读如(若)"主要用于注音,兼有明假借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31-33,43
高诱注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注音资料,为后人研究汉代语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高诱在给古籍中的字注音时使用较多的注音术语,系统地研究和梳理其使用的注音术语是研究和使用其注音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郑玄《论语注》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汉代及后世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系统地注解《论语》,郑玄在注释中使用了约20个训诂术语,这些术语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术语系。全面分析这些训诂术语及其内涵对于正确解读《论语》原文及郑注都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专书训诂术语体系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晋杜预所著《春秋经传集解》是现存最古的完整的《左传》注本,在训诂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杜预注《左传》,所用训诂术语基本承袭汉儒,但受注释宗旨的影响,又有自己特点。分析杜注训诂术语,可得出这一结论:经过学者们的相续延用,常见训诂术语作用趋于固定,但由于学者注释古籍的着眼点不同,赋予训诂术语的功用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训诂,简言之是用当代的语言去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通行的语言来解释方言,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训诂的主要内容有解释字词,解释文句,分析表达方式、补充说明和正文相关的内容等,训诂的主要术语有曰、为、貌、犹等,通过对《诗经·卫风·硕人》注疏中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的分析,可以使读者对训诂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科学规范的术语是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术语的规范统一也是该学科成熟的标志,训诂学同样也不能例外。文章通过对《孟子》原文和赵歧注中的术语的使用做一个穷尽式的统计,并从术语的数量及其使用的规范性的角度说明从战国到汉这一段时间里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阐述《春秋》经义的著作,《左传》中运用了大量的训诂术语,而且训诂内容涉及解释《春秋》经,评析《春秋》写作笔法,解说引文内容以及辨析同义词等诸多方面。书中训释词义的方法主要有同义相训、增字为训、设立义界以及巧设比方等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古代文献中的效实、持禄养交、役养、其服、疚等五个词语提出了新看法,提高了词语释读的准确性,有利于准确理解文献,亦有利于弥补大型辞书的训释不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尔雅》和《说文解字》中的训诂术语,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并用具体的数据和例句加以说明。其中,释义术语在两书中频繁出现,注音术语在《说文》中出现的次数更多,而辞例术语在两部原书中都较少使用,多出现在与其相关的注疏中。《说文》中的训诂术语在《尔雅》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商君书》是法家重要经典之一,其正文训诂对我们理解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训诂内容、方法及其使用的训诂术语等方面对《商君书》中的训诂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训释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训诂材料的主要形式在于训释,其训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要的训诂学论著中学习并且归纳基本的训释方法,从分类的角度简述对于训释方法的理解,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广雅疏证》中所出现的训诂术语“合言之”、“单言之”、“单谓之”、“合声”、“急言之”、“徐言之”、“倒言之”、“分言之”等的含义和用法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浅析语源释义法在古代汉语语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源释义法在古代汉语语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古汉语语汇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汉语中的方言语词意义,亦可借今方言语词解释古雅言语词。  相似文献   

14.
明代复古与创新的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虽然提倡复古,实际又开了后世创新理论的方便之门。明以后诗论有两大派:以禅宗“悟”为中心概念一派,以李梦阳“法”为中心概念的一派,前主创新,对语言不信任的程度远过于道家对语言的不信任。后则强调复古。但这两派均没有抓住意象这一中心问题,这是两派均告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对我们阅读古籍和理解汉语语法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训诂是对古书中的语义做出正确解释的一项专门性的学术研究。它的工作内容有标点、校勘、作序、标音、释词、解句、补释、揭示语法等等,是一种非常具体、实践的活动。本文以《诗经.小雅.谷风》一文为例,来分析训诂的部分内容,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人常用的训诂用语以及训诂所涵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分为"王官学"与"诸子学"两大阶段,前者属于早期的文化解释行为,在正名思想、教育普及和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它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学术精神上,正文训诂的释义重心由词义外延转向词义内涵,以词义互证为基本路径,形成了训诂学特有的释义原则;在学术内容上,正文训诂从体式、内容、类型、术语等角度奠定了中国训诂学的学术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广义的"解释"凝聚为以语义为中心的"训诂",体现出训诂学的发生规律。立足中国训诂学的历史起点进行溯源性反思,可以深入理解训诂学的古今之际,把握其学科特质与现代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人间词话》于1909年发表后,意境研究者形成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但意境论述文章,几乎是“千篇一律”。意境的论述,尽多“套话”,“重复的空话”以至“废话”。意境这个概念或“范畴”,其意义并不复杂,其理论含金量并不丰盈,陈陈相因的讲解,哪能不套话、废话、空言一堆堆、一篇篇?“意境”研究者大军压境,把“意境”压扁了!《人间词话》不值得太推崇,应把意境研究“降格”“降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是在整个思想文化大背景的笼罩、影响下发展的.其中,通过阴阳五行、天文历数、地域方位等自然哲学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值配模式,使《易》学象数模式的象征体系与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形成了通融互摄的阐释发挥的关系网络,这一形态,对古代乐律学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对《易》学与古代乐律学的文化解释功能群叠加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探明古代乐律学的重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