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秋影 《考试》2011,(8):10-11
向效率要成功——安徽省2011年高考文科状元丁洁  相似文献   

2.
佚名 《教师博览》2008,(9):10-12
2008年的高考终于在一片“苦尽甘来”的氛围中悄然落幕。 煎熬仍在继续。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考生们并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对答案、估分数……几乎每个考生都在焦急等待高考分数公布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3.
程介明   《上海教育》2006,(9A):36-36
打开电视机,是一个境内外都看的电视台,连主持四个人,论题竟是:“北大清华不如港大?”心头一震。 去年在本栏(详见本刊2005年9A)曾经谈过所谓“港大拒收状元”,当时是港大在内地招生,传闻有11位各省的状元经过口试以后没有被取录,于是引起内地网站很多的议论。我的分析:因此说港大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未免把事情美化了;“应试”化,仍然是香港教育的一大障碍。我的另一个解释:口试的作用,主要是看个别考生是否适合港大的学习生活,而不是达不达到某个高度。  相似文献   

4.
5.
堵,是禁止,是限制,是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扼杀,虽然能让学生乖巧听话,保一时之无事,却很难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堵”的状态下,平时不出事,一旦出事就是大事.理,是疏导,是善诱,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性格,也是培养学生安全防范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梓 《中国教师》2009,(19):36-37
<正>旧时称中进士为"金榜题名",被形容为"登仙"上青天",犹如"鹏飞上霄汉,横海脱凡鳞",好似"拔身泥滓底,飘迹云霄上";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有"爽如秋后鹰,荣若凯旋将"的荣耀,  相似文献   

7.
子宜 《内蒙古教育》2005,(12):44-44
据报载,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时,17个省市共提交4848份申请书,半数以上申请者为2005年高考成绩出众者,但该校最后录取了250人,11名省市的高考“状元”被以“成绩不理想”而淘汰。这无疑给那些热衷于打造状元、吹捧状元的、以当地有无状元为评价水准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相似文献   

8.
“疏”与“堵”是相对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思想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堵”常常是“堵”而不住.而“疏”则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庞超 《四川教育》2006,(9):11-12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0.
谭文军 《家长》2010,(5):46-47
下午第一节课刚下课,英语老师就气冲冲地对我说:“你班小毅上课又呼呼大睡,叫都叫不醒。”我马上想到,小毅昨晚可能又神游网络世界了。怎么办?叫过来狠狠地批他一顿!想到这儿,我快步走向教室。小毅刚来时的情形又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教育好学生,我们常常是摆出长者的尊严、使出师者的权力,直接告诉学生,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如,不许上网吧,不许课间吵闹,可到头来,学生依旧在走廊或大厅内吵闹,依旧有我行我素,夜不归宿泡网吧的。  相似文献   

12.
13.
择校现象是近几年媒体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一现象存在于古今中外,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小于需求。所以现阶段用行政手段去“堵”择校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可以在认识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基础之上,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择校的类型来加以“疏导”、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4.
15.
木鸣 《云南教育》2007,(7X):38-38
一年一度的高招渐露分晓。与往年一样,香港高校赴内地招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的人们发现,一些省区市的“状元”舍内地名校选香港高校的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与此同时,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产生的“鲶鱼效应”,也已经慢慢显现。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10,(9):4-5
这几年,“状元”多了起来,以前是三年出一个,现在每年出一批,多得数不清。  相似文献   

17.
"状元"无顶尖人才的现象是对现有培养制度和招生制度的强烈冲击。高校招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唯分是举。应该把不同的学生招收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应改变"名校垄断高分者,高分者统统进名校"的考试制度,应取消把高校分成等级,取消按一本、二本、三本、大专录取的办法。我国的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提高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率的压力,放弃很多自己的时间做学生工作,高中班主任工作是个全天候的苦差事。但是对于高中生的班级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技巧的。笔者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就把握住了"粗"、"突"、"疏"三方面的管理技巧。  相似文献   

19.
"女状元"故事在当代的传播,主要表现在影视作品的改编上。改编后的"女状元"影视作品,在传统固定的情节结构之外都进行了创新和变异,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方面富于时代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满足了观众对古代易装状元冒险经历的好奇心,对男女平等智慧观的肯定以及对幸福婚姻生活的期待。通过研究,以期考察"女状元"故事在当代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流变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今天.高考“状元”已经变成了一种强大的赋值力量.而且作为一种生产话语作用于整个高中教育生态。一所高中最大的“政绩”,莫过于培养出了高考“状元”。在学校那里,目前流行一种顽固的观念:培养100名大学生,似乎也抵不过一个高考“状元”所带来的荣誉和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