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柏孜柯里克石窟群位于火焰山中的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断崖上,(崖体是坚硬的胶结粘性黄土,)西距吐鲁番县城四十多公里。它是新疆境内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迹之一。现存洞窟编号八十三个,其中有壁画的四十多个,壁画总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准确地断定这些洞窟开凿重修重绘的年代,对于研究西域佛教史、美术史等,特别是维吾尔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敦煌石室所出唐代写本《西州图经》记载:“宁戎窟寺一所。右在前庭县界山北  相似文献   

2.
内容摘要:瓜州榆林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境内,现存洞窟42个,保存壁画5000m~2,彩塑200多身。榆林窟壁画存在酥碱、起甲、空鼓等病害,而这些病害的存在与崖体中水盐运移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查明榆林窟崖体中水、盐分布特征,特在榆林窟第6窟窟顶东侧崖体中开挖一口深10m的探井,调查了榆林窟崖体地层特性,以及崖体砂砾岩中水分含量和盐分含量。榆林窟洞窟所在崖体为中更新统酒泉组砾岩,其中含水率在0.55%—2.94%之间,平均含水率为1.79%;崖体砾岩中阴离子以SO_4~(2-)和Cl~-为主,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易溶盐总含盐量平均为0.16%。通过对榆林窟崖体砾岩中水盐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为榆林窟壁画保护提供盐害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2013,(11):67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杰出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考察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时,拍摄了他编号为66窟的10世纪壁画。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将这幅10世纪壁画剥离墙面(此窟该所编号为220窟),下面是一幅更早的壁画,上面所标的日期为公元642年。  相似文献   

5.
炳灵寺石窟第3窟藏传佛教壁画内容和年代,在学术上争议比较多,一个时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课题组通过对壁画中藏传佛教祖师像的研究,探讨了第3号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 安西榆林窟属于敦煌石窟群,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山谷中,洞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西侧的砾岩山崖上,东崖现在30窟,西崖现存11窟,共41窟。洞窟开凿年代一般认为从唐代延续到清代,但现在洞窟没有明代的。洞窟壁画和彩塑多为唐宋作品,也有一些西夏、回鹘、元代的。近两年的合作考察中,我们确认了几处回鹘蒙文题记,本文释读的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榆林窟亦名万佛峡,在甘肃省安西县西南76公里的山谷中,石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陡壁上,河水由南向北蜿蜒奔流在两岸石窟之间,夏秋之季岸边榆杨成荫,环境清幽,是当地群众游憩的胜地。石窟创建于初盛唐时期,经中唐、晚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及清代兴建,现存41个洞窟,其中东崖上层19个,下层11个,西崖仅有1层11个洞窟。五代和宋代的洞窟居多,保存壁画约5千平方米,与莫高窟同属一个艺术体系,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的第25窟,西夏时期第2、3、4等窟,内容丰富,技巧娴熟,反映出该时代绘画的杰出成就,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难得的珍品。(见下页图1、2)  相似文献   

8.
曾被敦煌文物研究所漏编而现存需要补编的33个窟龛,虽然大多数无壁画,无塑像,残破程度不同,但是作为古代遗迹,它们仍有一定的考古学价值,有必要全面地、客观地予以编号公布.本文便是对这些窟龛的编号和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第351窟内疱疹区和非疱疹区地仗可溶盐含量的测定,调查疱疹病害的分布状况,第351窟与其相邻洞窟位置的比较,查明前期壁画地仗加固和脱落现状,据此推断出第351窟南、北壁西测疱疹病害是由崖体渗水带入可溶盐而造成的。第351窟其他区域的疱疹病害的发生可能与前期进行壁画地仗边沿加固时取用了高矿化度的大泉河水有密切的关系。室内试验模拟出与第351窟相类似的壁画病害。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壁画受自身材质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产生起甲、酥碱、空鼓、壁画大面积脱落等多种病害,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这些病害主要是由水盐运移导致的,而水汽是激活和导致盐分运移的主要因素.我们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石窟围岩状况、莫高窟窟前林带区和崖顶降水入渗前后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1)莫高窟后部崖体从表面到深度100m的地层不存在自由水;(2)莫高窟窟前林带灌溉水通过表层堆积物向崖面渗透,使洞窟岩体内的水汽含量增高,有激活盐分的可能;(3)少量的降水依然能以较慢的速度通过渗透性较好的地层或崖体裂隙渗透到洞窟的顶部,激活岩体和地仗内的盐分,导致壁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中,记述了当时莫高窟崖面上30多个大中型洞窟的名号,其中有20多个是以窟主命名的,这20多个窟名又分如下五类:一是中上层统治者的“官窟”,即以其职衔冠以窟名者,如“大王窟”、“天公主窟”、“司徒窟”、“太保窟”、“张都衙窟”等;二是因当地某寺院集资营建(?)  相似文献   

12.
王慧慧 《家教指南》2020,(4):129-135
莫高窟第464窟是一个重要的西夏洞窟,壁画内容丰富,窟内发现了大量文物。窟内文物已流散各地,而壁画也被人切割多处,伤痕累累。本文利用近现代资料阐述了第464窟被盗的历史,并结合20世纪初伯希和奥登堡年拍摄的照片,对被盗壁画的内容与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时壁画。西壁龛沿以下部位,西夏时重绘结跏坐佛一列。窟顶和南、北壁,均为初唐壁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的部分壁画受到起甲、酥碱、疱疹等多种病害的破坏,病害的产生与崖体中盐分的运移有关,深入研究莫高窟崖体砂砾岩中盐分分布特征,对科学防治莫高窟壁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莫高窟第108窟西壁崖体砂砾岩中盐分和莫高窟崖体顶部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盐分调查,发现莫高窟崖体砂砾岩中盐分种类主要为硫酸盐和氯盐。整个崖体砂砾岩中盐分在大范围内分布较均匀,但在临空面出现了盐分集聚现象,在洞窟西壁和崖体顶部以下0.5m深度范围内盐分含量很高,平均为2.0%,最高为3.5%。本文首次从较深范围内对莫高窟崖体砂砾岩中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这为以后莫高窟壁画盐害分析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隔大泉河与三危山遥遥相望。保存至今开凿有洞窟的崖面全长1700余米,依照洞窟分布状况划分为南、北两区,在崖面长约1000余米的南区集中了原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号、内有壁画和塑像的492个洞窟中的487个;北区崖面长7ho余米,亦开凿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张掖金塔寺石窟渗水原因及石窟地层工程地质特征的调查,在砂砾岩防渗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钢板网支撑、土工薄膜防渗、上面铺设土工织物、再做素混凝土面的施工工艺。施工中在崖面与防参层连接处开凿一"凹"型槽,将防渗层埋在槽中,同时对风化崖面喷涂PS加固。这一工程设计有效地防止了窟顶的渗水,保护了窟内壁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关莫高窟报恩吉祥窟的三条线索:崖面位置、报恩思想和八大菩萨造像题材.并对P.2991<报恩吉祥之窟记>提出新的解释,认为以往从塑像探求八大菩萨的思路不符合莫高窟实际,应从壁画中探求.经过考察中唐洞窟后得出新的结论:莫高窟第153窟可能就是报恩吉祥窟.  相似文献   

19.
到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的人,一般都是到绘有壁画的莫高窟南区,而很少有人去留意编号第1窟以北的莫高窟北区洞窟,因为这些洞窟没有壁画,也没有窗门,洞中除了堆积的沙土,看上去一无所有。 从1988年开始,到1995年结束,敦煌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彭金章先生的带领下,对北区洞窟做了彻底的调查、编号和考古发掘,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收获。经过这次细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莫高窟北区共有248个洞窟,其中243个是这次发掘过程中正式编号的,从BI到B243(B是“北”字的缩写,代表北区)号,加上原本编号的莫高窟第461…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北区B464窟出土有大量汉文、西夏文、回鹘文、藏文、蒙文、梵文文献及回鹘文木活字等,而更为重要的是,该窟中室、后室甬道和后室中写满了回鹘文经文题记。如此众多的回鹘文题记,在已发现的敦煌石窟中尚属首例。通过对回鹘文题记的释读,一方面可修正以往学界对窟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壁画内容的解读;另一方面,可推知B464窟现存壁画应出自回鹘人之手,该窟时间下限可定为元代,是元代回鹘洞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